课题名称:溶解度(第二课时)
年级学科 九年级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的课题2,内容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重点是溶解度概念的建立,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比较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情况,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是表示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情况。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物质和气体溶解度的涵义。 (2)通过利用溶解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结合物质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学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2、学会查阅溶解度曲线,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本单元出现了由定性问题向定量问题的深入过程,学生对于定性问题(例如:物质溶于水后可以形成溶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定量地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却很少思考,但在有了溶液的形成的基础知识以后,再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探究和讨论,也不难理解。
四、教学过程
首先刘翔在体育比赛中抢跑被罚出局的真实事例引入本课内容,使学生明确比较应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此事例,学生很容易明白比较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再结合上节课做过的实验,学生通过思考即可得出需要哪些条件,从而引出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为巩固这个概念,我先问学生: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如何理解?之后再通过四句话的判断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溶解度的理解。因为学生在数学课上已经学习过绘制坐标系,所以对溶解度曲线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没有要求学生查曲线图,而是要求学生掌握曲线上点、交点的意义,而且通过溶解度曲线图了解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对气体的溶解度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先要求学生讨论课本38页的讨论题,在此基础上,学生掌握了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两个因素的限制。之后通过具体事例巩固了这一知识,并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化学来源于生活。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我们知道,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不同,而且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那么,如果我们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交流讨论结果 通过情境中的例子,学生明确比较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学生通过讨论得出需要哪些条件
讲解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强调: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学生认真听讲,明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使学生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提问: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如何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 各组交流讨论结果 加深对溶解度的理解
课件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1、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说, NaCl的溶解度为36 g。 2、20℃时,36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3、20℃时,36 g NaCl能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4、20℃时,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说,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强调:说物质的溶解度时,应注意“四定”:定温、定态、定量、定位。 学生思考后回答 通过判断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溶解度的理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定性的概念表示。 提问:溶解度与溶解性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认真听讲 阅读课本36页 阅读课本37页“资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提问:从表9—1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提出要求: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表9—1提供的数据绘制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提问: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听讲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 学生分组绘制溶解度曲线 观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课本上图9—12、9—13 分组讨论后交流 思考后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动手绘制溶解度曲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总结能力
课件出示讨论题(即课本38页讨论题) 提问: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讲解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你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与气体的溶解度有关呢? 提问: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呢? 学生分组讨论 各组交流讨论结果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各组交流讨论结果 通过讨论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建立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用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说说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布置作业:课本40页2、3、9、10题
六、教学板书
课题2 溶解度 一、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 四定:定温、定量、定态、定位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1)含义3、溶解度曲线 (2)作用 (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二、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强
难溶
0.01 g
1 g
微 溶
10 g
可 溶
易溶
溶解性
20℃时
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