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游戏
《彩墨游戏》,来自第5册人与自然单元,文本提示用点和线进行有节奏的造型,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这是一节集欣赏,合作,互动为一体的美术课。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初步认识了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对水墨画技法已经有初步认识。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是十分感性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因势利导,运用观察、比较、实验、总结、创作环节,从而丰富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的进行表现创作,从学习中体验到美术活动带来的学习的欢乐。《彩墨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基础上用点、线进行有节奏的造型。本节课后还安排了《向齐白石学蔬果》这一传统的学习笔墨章法的国画课。所以本节课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在水墨游戏中体会水墨的轻重、浓淡等特点
用点和线进行水墨创作,掌握用笔的规律、排列的规律
通过名作欣赏和水墨游戏,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笔的规律,以及点和线排列的规律,充分感受水墨色彩的浓淡干湿的趣味性
难点:点、线的造型,作业中线条不能乱要有规律,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练习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美术教学,跟多的应该是一个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本科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了游戏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观察发现体验中成长起来,以求达到寓教于乐。在教法上,我弱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游戏活动,提问等这样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一个活动的学习氛围里进行学习。
教学环节:
(一)、水墨游戏,玩中找规律
1.“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水墨游戏,怎么玩呢?”
2.生讨论着,这时大家各执己见,声音一片,也许这是好事,大家都在思考,都在探索。最后出示告诉孩子们......
“同学们,让我们用手中的笔,用点、线去排列去画” 提醒学生不能瞎玩
尽可能的用三种以上的线。什么叫三种以上的线呢:“粗、细、快慢、干湿、浓淡等;②排线不能太乱要有规律,带着节奏与韵律去玩。
3.教师示范: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
墨色:焦、浓、重、淡、清
之后拼成完整的作业,在拼作业的过程中渗透一些构图要点进去。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的区域,能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本堂课以游戏作为开场,让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点和线。牢牢地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这样一个简单的绘画游戏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老师的示范、总结,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国画的笔触和墨色的变化,体现了教师的有效讲授。这一环节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想接着往下看,到底刚才的水墨游戏会有怎样的效果,同时也暗示了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二)观察发现,学习知识
投影上展示学生的成果,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分二步完成,全图欣赏和局部欣赏。
“同学们什么是局部欣赏呢”
“我们回到刚才的画上,仔仔细细的体会用点、用线的问题”
“那么全图欣赏呢?”和学生一起欣赏排列之间的规律,线条在排列时的平行关系、重复关系等等体现线条的排列。一个用笔、一个排列,让学生明白。然后再去比较、对比吴冠中的作品和刚才学生的作品。
“少了什么,少了色彩”
对的,加点颜色会更美。
设计意图:通过对国画大师作品的欣赏及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点、线的构成和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水墨画线条在作品中产生的节奏、韵味和变化。并为接下去根据音乐画画,打下伏笔,使学生成竹在胸。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根据点线的运用、色彩的变化,从易到难,最后与音乐的结合这些要点,对图片进行了有目的的选择和排列。欣赏图片、运用课件都需要联系实际,绝不能为了欣赏而欣赏,为了展示现代化而运用课件。
(三)、聆听音乐,激情创作
1.播放柔和音乐,感受音乐的韵律美。静静地听一分钟。
师: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
生:仿佛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鸟在欢唱。
师:画面中有哪些色彩?
师:你想用怎样的笔墨来表现这段音乐?
用曲线、长线、润滑淡墨来表现音乐的柔美。
2.播放激情的音乐,点出音乐的旋律越来越强。
师:通过这首音乐,你能看见怎样的画面?
生:好像看见了一场狂风暴雨。
师:你应该用什么样的笔触和色彩?
用折线、短线、杂点、枯笔浓墨来表现音乐的力度。
简单讲解色彩的运用,并示范。
3.再次播放,用合适的点线来表现。每人一张纸,玩,这个过程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个性体会。刚才是游戏的要求,现在的理性的分析线条和点的排列。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快慢;点头点,圆头点等。
设计意图:用游戏和欣赏作铺垫,带领学生感受两段风格迥异的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解决本课的难点。在讨论中进行感受,总结出不同风格的音乐有不同的节奏和韵律,需要用合适的点线和色彩来表现。
(四)作品展示,分享创作快乐
鼓励孩子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激励学生善于发现自己以及别人作品的没,让学生进行作业的互评。
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启发学生主动找出自己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新课标指出,评价应该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该具有多种特征,以适应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学生。
四、案例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四个环节,层层深入,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认识点、线、面的造型。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点线涂鸦,了解一些简单的笔法,最后老师进行概括提炼,让学生轻松掌握国画的运笔方法,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然后是播放了两段风格迥异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韵律美。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所以用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启发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用点线创造出不同风格的画面。
让学生通过对中国画的体验,观察,思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上课之前,觉得自己的这节课学生肯定能在游戏中尽情的体会笔墨的乐趣。可还是有同学不敢下笔,摸不着头脑似乎懵懵懂懂。也有学生过于兴奋,有部分顽皮的孩子拿着毛笔在纸上瞎玩,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出乎意料,因为课程设计就把重点放在趣味性的点和线,没有过分干预。也许这就是孩子的天性,从感性的挥笔到理性的分析,倒也呼应了课题跳舞的点和线。结合课本的26页吴冠中的2幅画,发现美术不应该只是一种技能的学习,跟应该是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有画面内外画面外的情感。这一节课体现了教学不应该仅仅关注孩子学习结果,跟多的要去关注孩子求知探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