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远东一小 李晓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上册《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描述。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点子图)
师: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结合点子图,引导说出乘法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解决问题,提出猜想
(1)圈一圈,列出两个不同的综合算式。
教师圈点子,学生列式。
(1)学生独立解决后,指名汇报。
学生说列式及解答思路。
板书:(4+6)×9 ??4×9+6×9
(2)观察两个算式,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等式:(4+6)×9 =??4×9+6×9
(3)学生在学习单上圈一圈,并列出两个不同的综合算式。
观察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4)这是不是只是一种巧合?怎样验证这个猜想?
2、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1)引导学生照以上特征写个式子并板书。
? 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相等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说意义等多方面解释说明)再用等号连接两个算式 。
这是不是还是一种巧合呢?
(2)照样子写两个算式,验证结果是否相等??
?学生尝试写算式,验证,然后汇报交流。 ?
?(3)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计算、意义等方法说明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与结果不一样的例子?
刚才我们举了很多含有这样特征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小组内交流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
(2)你能用比较喜欢的形式来表达上面的这些等式吗?比如用字母,图形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
?????????????(甲+乙)×丙=甲×丙+乙×丙
?????????????????(a+b)×c=a×c+b×c
(3)比较这几种表达方法,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重点评价字母表达式。(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4)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4、同桌讨论,尝试用语言描述乘法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10+4)×6 5×7+5×9
5×(7+9) 10×6+4×6
4×9+6×9 9+15×8
(9+15)×8 (4+6)×9
2、下面那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
32×(7×3)=32×7+32×3 (? ? )
64×64+36×64=(64+36)×64 (? ? )
3、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 ?
(42+35)×2=42×□+35×□ ? ?? ?27×12+43×12=(27+□)×□ ?
???15×26+15×14= □○(□○□) ? ???72×(30+6)=□○□○□○□ ? ?
学生自己思考,填写,校对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乘法分配律吗?是怎样探究出乘法分配律的?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a+b)×c??=??a×c+b×c (50+60)×3?=??50×3+60×3?(75+68)×5??=??75×5+68×5?(80+65)×6?=??80×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