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是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围绕物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探究液体、固体和气体受热、受冷后体积会发生的变化,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今天讲的是第一课时,主要研究的是液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
本课主要通过观察液体、固体受冷受热时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出共性特点,帮助学生构建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并通过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所以本堂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知道液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合作交流,并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液体、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装置。(锥形瓶、玻璃管、胶塞、烧杯、红墨水、酱油、果汁、小铁球、铁环、酒精灯、火柴、回收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液体受热、受冷研究
猜想
选择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动手实验验证
汇报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7、解决问题
二、固体的受热受冷研究
1、设计实验
规范实验步骤
动手实验验证
4、汇报交流
4、解决问题
课外知识补充
老师寄语
生1:××,今天我去超市有一个大发现:瓶装饮料都没装满!你说这厂家是不是太抠门了?
生2:××你别着急,这里面可是有科学道理的。有了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现象。
生1:真的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
生2: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1、水开了,流出来了。 ------我告诉大家,水还没开,就从水壶里流出来了。)
生2:你还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瘪乒乓球在开水中鼓起来了
冬天的电线绷得紧,夏天的电线比较松。)
生1:大家看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吗?
生2:××,你看大家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有水还没烧开,为什么就从壶中流出来了?有瘪乒乓球为什么在热水中会鼓起来?还有为什么冬天电线绷得紧,而夏天却比较松?这么多的问题我们研究哪个呢?
生1:这还不简单,我们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一个一个的研究,大家说行不行?(播放)
生2:水壶里的水为什么还没开就流出来了呢?请大家大胆的猜一猜。把你的猜想跟同桌说一说。
生1:好了,坐端正。谁先来说说你的猜想。
(你知道的真不少!能给大家详细的讲讲水是怎么热胀冷缩的吗?)
(2、水太满了 如果装满水不加热,它会流出来吗? 看来和加热有关系。)
生2:我们的猜想能成立吗?接下来请老师指导我们做实验吧。
师:刚才大家猜想水受热后体积胀大,顺着这个思路接着往下想,受冷后体积会怎样?
生:受冷后体积缩小。(板书)
师:再接着往下想: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像水一样受热体积胀大,受冷体积收缩呢?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是不是要用实验验证。你觉得我们应该准备哪些实验器材?
生:液体、火炉、冰块……
师:一种够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红墨水、橙汁、酱油。
师:液体加热的工具----比如炉子、热水、吹风机。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热水。
师:让液体受冷的工具----比如冰箱、冰块、冷水。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冷水。
师:怎样看出体积变化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锥形瓶,要用手这样拿锥形瓶,用带一根玻璃管的塞子把液体密闭在里面。如果体积变大,液柱就会沿着玻璃管上升,受冷液柱就会沿着玻璃管下降。
师:让我们来看看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
生:读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动手实验
师: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
其他小组,你们的实验情况和他们的一样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没有增加或减少液体?那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师:像这样受热体积胀大,受冷体积收缩,我们就说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
师:现在你知道水壶里的水为什么没开就流出来了吧?那你有办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吗?
商店出售的瓶装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张济麒你现在知道了吗?
谁能说说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吗?
师:固体是不是也像液体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酒精灯、铁球、铁环、火柴,你能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先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动手实验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实验情况和实验结论。
师:(1)现在你明白:冬天的电线为什么绷得紧,而夏天的电线比较松?
(2)如果你是电工,夏天架电线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师:(3)这是学校小院儿的水泥地面,你知道为什么每隔一段距离就要留出一道缝隙吗?
师:(4)小明遇到了一个难题,请你帮帮他:
小明的钢笔帽拧不开了,你能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想个办法帮他解决吗?
在4℃以上时,水跟其他物体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在0℃~4℃范围内,却是热缩冷胀。所以,在冬季暴露在室外的水管要用棉花或其他防冻材料裹住,以免爆裂。
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往往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一定能发现许多科学奥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日常生活出发,设计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猜想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由实验目的建立实验模型,再从实验模型考虑实验材料。
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思考。
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实验现象,自己得出结论,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科学是为了用科学,解释身边的现象,不迷信盲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自信。
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并在小组内交流中不断完善,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学科学是为了用科学,解释身边的现象,不迷信盲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自信。
知识的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