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首先结合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了解船舶的起源与发展演变,从中体会自然、生活与艺术的密切联系;其次从视觉领域出发,从舟船的主船体、上层建筑、美饰中去看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舟船造型,感受舟船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并通过赏析、探究、梳理等教学环节,磨砺学生的看赏能力与感悟力,以期穿透纷繁的视觉形象,掌握舟船形象的生成规律与文化内涵;最后通过“造型·表现”抒发对舟船文化的认知与感受,并融入自己独到的思想与情感,发挥想象,创造富有个性的舟船形象。
学生情况:
对于舟船的认知,学生更多停留在对舟船的功能与种类的了解层面,而缺乏对舟船主船体、上层建筑、美饰等蕴含美术特质的造型因素的审美关注与辨析能力,对于舟船文化中造型、功能与美饰相互间的协调统一缺少理解与思考。
在技能表现上,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平面造型基础和能力,能够较为轻松地再现二维空间的舟船形象,有部分学生在追求形似的同时,逐渐趋向追求舟船形象的丰富性与空间感的塑造。这样一来,绘画表现技能逐渐出现不同层次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创作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力范围内可实施的表现技能,创造二维空间或三维空间的船舶形象。
教学方式、手段:
1. 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生活、艺术的联系。
2. 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看赏舟船的主船体、上层建筑、美饰等造型特征,感受舟船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人文底蕴。
3. 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审美的视角观察、思考,并以独到的感受进行表达。
4. 运用PPT课件展示大量舟船的图片,感受舟船造型特点与美饰特点。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用纸。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简要了解舟船的起源与基本知识,分析、梳理舟船的造型特征与美饰特征,以独到的感受和思想、展开想象,创造出功能性与艺术性完美和谐的舟船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立足美术学科的本质去观察、思考舟船的造型特征与美学特征,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舟船的梳理,使学生了解舟船文化,梳理舟船的造型特征与美学特征,从而有效启发学生创造有意味、有个性的舟船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舟船知识的了解,体悟舟船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与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感受舟船所透射出的人类生活状况与社会发展变更,感受人类文明的进程,激发学生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希望通过对大量舟船图片的欣赏,品味舟船所呈现的独特魅力,体会舟船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受人类文明的进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崇与敬仰。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舟船的主船体、上层建筑、美饰等造型特征,探究船舶形象的生成规律,利用古文字和舟船的基本形有效指导学生的绘画创作,并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个性爱好,引导学生创造富有个性、富有想象的船舶形象,表达积极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认知。
教学设计
一、感知与体验
1. 由甲骨文“舟”字导入,了解三千多年前舟船的形象与结构。
师:今天老师要写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古老文字,看看像什么呢?(教师画一甲骨文“舟”)从哪看出来的?
(如果学生猜不出,教师就用蓝色粉笔添加几条波浪线)
师:那,这个船形的古老文字怎么读呢?
师:这样的“舟”字还有很多,老师再写几个。看看,这些“舟”字有什么不同?(角度变了、形象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师:古人造字像画画,几根线条就让我们感受到当时舟船的形象。
设计意图:从古文字中感受古人造字的形象性,并通过这种形象性了解当时舟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各个角度所呈现的舟船形象,是为后续的绘画设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2. 体会舟船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师:这还有,多吧!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几千年前人们怎么会造出这么多的“舟”字?(同座位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探讨,引发学生思考,体会舟船对于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性,这要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舟船的作用与意义”更有意义,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3. 小结并点题,板书课题。
师:人类文明发源于江河湖海,船是人们在与水打交道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工具,至今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船》。
二、学习与创作
1. 从船形彩陶壶中感受独木舟的悠久历史,进一步了解古老舟船的造型特征。
师:老师很好奇,这些是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船?
师:据考古研究发现,独木舟大约在七千多年前就已出现,并且在一些出土文物中也能看到当时独木舟的影子。这是六千五百多年前的船形彩陶壶,从侧面的壶身就能感受到当时独木舟的侧面形象——船口平平、两头尖尖。(教师画一侧面独木舟)
师:独木舟因为取材容易、制造简单,所以几千年过去了,有些地方还在使用。
设计意图:“考古研究发现”让学生理性地了解人类最早的舟船形象,“船形彩陶壶”使学生感性地观察到原始独木舟的造型特点,既能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又能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
2. 从现代船舶中了解船舶的基本结构,感受舟船的造型特点。
师:但是光有独木舟行不行?现代生活需要更多种类的舟船。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或者乘坐过哪些舟船?
师:老师这有几张现代船舶的图片,我们来看看。
航空母舰(辽宁号)、战舰、海洋测量船、补给船、豪华游船
师:见过吗?这是我们国家的辽宁号。
师:这是什么船?怎么看出来的?
师:这是测量船,船上这些圆圆的是什么?
师:补给船超大,装满了供应其他船舶所需的各种物品。
师:认识这艘船吗?(也就是大型旅游船)生活设备一应俱全,像个海上城市。
师:这些舰船有什么特点?(大、高科技、多功能)
师:还有一个共同的造型特点。看,每艘船都可以从甲板分成两部分,甲板以下是主船体、甲板以上类似地面建筑部分叫上层建筑(板书:主船体、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可以在船的中间,也可以在船首或船尾(比划一下)。当我们要识别船的功能时主要看哪部分的造型?
师:这些船舶与独木舟比,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有一样基本的东西没变。有没有看出来?
师:主船体基本上保留了独木舟这样的造型,所以,不管是船还是舰,它们的部首都是“舟”。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他们的生活经验,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它们的后续学习。同时从现代船舶中感受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并通过对现代船舶的分析,了解船舶的基本结构和造型特点,认识到上层建筑的造型特点是船舶功能性的一个有效识别点,同时梳理出主船体的造型基本保持了独木舟的造型特点。
3. 从古代舟船中进一步感受舟船的造型特征。
师:现代船舶如此,古代舟船有这样的特点。我们来看,这是古书记载的车轮舸,船体两侧各有两个车轮,是船的推进器,也叫“车船”,主船体有没有舟的特点?只不过船头翘高一些。
师:还有一种叫画舫的船有没有见过?
师:舫最早是指两船并列,后装扮得特别美叫画舫,这是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中的画舫,主船体是在独木舟的基础上两头略翘,所以说,独木舟是所有船舶的先祖。画舫的上层建筑很有特点,像什么?(像宫殿),想象一下在古代是谁出游乘坐的船?(帝王)
师:下面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看看一下舟船的上层建筑像什么?(像城堡)这是什么船?(战船)
师:认识这幅画吗?(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当时的生活面貌,画中反映了当时船只的形态结构。船的上层建筑像什么?(像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房屋)这是古代的民用船。
设计意图:通过对古代舟船的了解,进一步梳理舟船的造型特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舟船造型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并结合图片,认识到上层建筑的特点,从“像宫殿”“像城堡”“像民居”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更多的“像……”。
4. 从船舶的美饰中进一步感受船舶的造型艺术。
师:舟船的造型特征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些特殊之处,这是大洋洲毛利人的独木舟,我们国家有一种类似这样的舟船很有名,叫……
师:还有这些的船。
师:这些舟船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师:有没有想过,人们为什么要把船舶设计制造成这样呢?(同座位相互讨论)
师小结:船的造型不仅追求实用,还要追求美观,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寄托自己的期盼,也就有了舟船的这些仿生设计。另外,舟船上还会画一些纹饰,也起到这种作用。这些美饰更增添了舟船的艺术性。(板书:美饰)
(教师了解:天鹅形状的船头是一位女神的化身,当地人认为她可以保佑航程安全;眼睛能识途、能安全返回,也希望带来好运;而这只大鸟象征该船如鲲鹏展翅,翱翔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这些花卉也是吉祥如意的企盼。)
设计意图:从舟船的仿生造型设计与纹饰中感受古代舟船的艺术性。
5. 牛刀小试、勾画船舶,并简要点评、讲解绘画注意事项。
师:欣赏、了解了这么多船,你能不能牛刀小试一下也来画画船?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你可以在这三个船体中任选一个画一艘船。其他同学用喜欢的彩笔快速、简要地勾画一艘船舶?
请学生简要介绍自己画的船;
有没有谁碰到想画却不会画的地方?
教师从船的造型、大小、位置,简要点评部分学生的练笔。
(不同造型选2、3张,有创意的选2张,一大一小选2张)
设计意图:本次小练习能了解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同时也能看到学生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具体情况,并为后续的绘画指导摸底探路。
6. 欣赏同龄人笔下的船,结合黑板上的板书“舟”字甲骨文和三种侧面船体,简要示范不同角度的绘画方法。
(1)在船体中画出了舱内的情形,船体下端有类似火箭推进器,上层建筑集中在船的中间,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还有许多配套设施,船上的人们干着各自的工作;
(2)这艘船有什么特点?船的首尾还搭了两个城堡式的瞭望台,特别的是画出了主船体的两个面,视线比较高,看得更立体,这样的船怎么画呀?
(利用古文字示范:根据自己的想法先将穿的首尾画好,再添加船体侧面。)
师:仔细看,还有几个人在操作船上的绞车起锚或者抛锚,多生动呀!
(3)这也画的是艘立体的船,谁来试试找个古文字画出这个角度的船体?
(4)教师将另外两个文字也画成不同角度的船体,并进一步示范讲解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巧妙地运用不同角度的“舟”字解决立体船体的绘画表现,为学生有效地降低了技能难度、提高了绘画技巧,并且形成了前后呼应。
7. 最后简要点评黑板上学生画的船,重点示范讲解船舶细节的处理方法,如救生圈、锚等船舶设备,还有线条的装饰性。
设计意图:细节刻画,有效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8. 提出绘画建议:
师:今天就要请同学们画一艘,老师还有一些建议——
(1)画一艘喜欢的舟船,也可以发挥想象设计一艘新颖的舟船;
(2)适当添加舟船设备和美饰;
(3)可以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也可以涂上有美感、合适的色彩。
师:怎么理解合适的色彩?(如色彩的明暗搭配,隐形战舰、海上急救船用色的不同。)
师:画好后就可以将作业送到我们的展示区,我们要举办一个“舟船博览”会。
师:下面开始,你可以接着刚才的作业纸继续描绘,也可以重新拿纸进行创作。
9.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PPT滚动播放各类船舶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绿色花园》。)
三、评价与回味
1. 师生回顾本课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有效的评价取向。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描绘了这么多舟船,该怎样看待我们的这些作品?
(从舟船的造型特征、美饰、角度出发,也可以从同学们的想象力、表现力上看待这些作品。)
教师关注学生的评价内容是否结合美术学科双基,是否利于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师:同学的画作中,你最欣赏的是什么?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体验自己的成功经验和遗憾,或是还未解决的疑惑。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自己的作品中最得意的地方是什么?
师:绘画创作过程中有什么遗憾?
四、拓展与延续
1. 从绘画作品中寻找船舶的身影,感受艺术是历史和社会的再现。
师:这是英国画家透纳的《战舰归航》,能看出画中表现的是什么船吗?
师:后面竖着几个桅杆的古老帆船是已立下汗马功劳的战舰,即将退役,前面显得渺小的是新生代的蒸汽拖船,能看出工业革命在推陈出新。
师:这是透纳的《威尼斯风景》,水面上船只往来繁忙,可以看出城市的繁荣。特别是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一直是居住在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
2. 了解船舶形象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
师:你们看,这还有一艘船!
师:建筑设计师从船的造型中获得灵感,真是了不起的想象和创造力。你能从船的造型中获得什么灵感?
3. 结语:从这些作品、这些船只中我们能感受到船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还能透射社会的发展。课后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继续关注舟船的历史与文化。
作业要求
1. 第一次作业:通过对古今中外舟船造型的分析与梳理,使学生对舟船的造型有明确的感受与认识,并结合自己的表现能力,尝试着勾画舟船的形象。这次作业在难度上对学生没有要求,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造型能力有个直观的了解,为后续学习做一个铺垫。
2. 第二次作业:学生通过学习,对舟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与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首先是发挥想象并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所表现的舟船造型、纹饰代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其次,在造型表现上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画出平面或立体的极富个性的舟船形象。
教与学的评价
教与学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一方面涉及到对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评价,重在关注学生的审美感知与体验的获得与体悟,以及审美表现的学习与发展,是学生对舟船的认识从外在造型的赏析延伸至内在意蕴的领悟,以到达“韵之于心、行之于外”的审美表现,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另一方面涉及到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如听课的专注度、思维的深广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适时鼓励与引导,逐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优秀思维品质的发展,在给予学生自尊、自信的同时,再从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面加以指正。
反思和总结
“反思”的理解来源于哲学的思维方式。黑格尔赋予了“反思”较为深刻的内涵和规定,他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它更倾向于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因此,上完《船》这一课后,我理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分析,不断地反问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
从整体来看,本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比较合理、流畅。甲骨文“舟”字的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了三千多年前舟船的形象特征,由此又体会到舟船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古今对比使学生感受几千年来舟船的巨大变化,从中感受舟船的造型特征与美学特征,并且认识舟船造型中主船体与上层建筑的变化与特点,理解舟船作为古今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人们不仅追求好用,还要追求好看、追求好运。这样的认知与理解为学生后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能有意地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表现舟船的时候能注意到主船体的造型特点与上层建筑的造型变化,其中不乏想象与创造。
从学生的两次作业中能看出学生明显的进步。第一次作业反映出了学生对舟船的理解已不仅仅停留在实用功能上,更多的学生在关注了舟船造型特点的同时更关注着舟船的美学特点。第二次作业能明显看到一些学生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去表现立体的舟船形象,有的是在原基础上添加另一侧的船舷,有的是以甲骨文“舟”字为基础表现立体而特别的角度。
但是在这些可圈可点的表现之外,我总有一丝遗憾抹之不去。遗憾一是,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的舟船图片,特别是一些造型很美的帆船,还有一些未来的概念船,途径可以通过翻阅教材,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这样能给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拓展提供更多的可参考源,这一内容可以加在“从古代舟船中进一步感受舟船的造型特征”环节之后。遗憾二是,作业评价部分还有欠缺,在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后,教师要有选择地引导学生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归纳性点评,特别是有一些存在不足的绘画作业要予以指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遗憾三是,学生绘画工具过于单一,如果能鼓励学生在绘画表现时根据自己的喜好、风格选择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水粉等进行创作,就能更充分地体现绘画表现的丰富性与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