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7 21:4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2016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敕

川  阴

下天


庐笼


野天




茫风





羊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敕勒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习目标1.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史实。
2.掌握改革带来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3.知道民族交融的重要性。 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本86-89页,并在书上标记下来。 自主学习1.淝水之战的背景、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意义?
3.魏晋以来民族关系趋势是什么?
4.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意义?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新课探究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前秦─东晋80万对8万以少胜多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自主归纳前秦…北方…典故连线: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八公山上,触“木”惊人
风吹鹤叫,好似催命 风声鹤唳(lì)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小组讨论1: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民族矛盾严重,军心离散。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将领智足多谋,指挥得当。前秦失败的启示团结与否定输赢民族和谐天下安谋定后动功业定 噶仙洞—鲜卑拓跋部
先祖所居石室。 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风俗习惯同匈奴相似。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的兴起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 ,都城:平城, 年统一黄河流域。439北魏鲜卑族的发展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北魏落后的文化和统治方式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改革迫在眉睫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之势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平城洛阳 1. 迁都洛阳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为什么要迁都洛阳?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之措目的: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原因:1.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2.汉化措施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实战演练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之措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北魏文官俑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之措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之措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汉族贵族女子为妃,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之措 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孝文帝汉化措施序号标注法①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②③④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之措我会归纳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意义: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之义 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不同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之评小组讨论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2.杰出的历史人物能推动历史的进步。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游牧农耕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之式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交融边境汉人《放牧图》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之式生活习俗的交融 生活习俗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交融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之式民族交融领域民 族 交 融 的 表 现生产生活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民族心理阅读课本88页,找出民族交融共同进步的表现相互学习实行君主专制互相学习: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相互借鉴吸收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之式知识提炼 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què)《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北方民族的交融对中华
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之义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之路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一家人强大的民族包容力交融中的发展——民族大交融之感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促进民
族交融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本课小结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