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18 童年的水墨画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18 童年的水墨画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7 19:5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18课 童年水墨画
课题导入
作者简介
笔名宁子,1926年出生,1948年毕业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要作品:《童年的水墨画》《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等。
生字广场
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
认读园地
墨 染 碎 浪 溅 爽
suì mò rǎn jiàn shuǎng làng
多音字运用

shān(扇风)
shàn(电扇)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 )扇( )风,风出扇( ),扇( )动风生。
shān
shàn
shàn
shàn
重点词语
水墨 染绿 钓竿 扑腾 拨动

浪花 葫芦 蘑菇 清清爽爽
整体感知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读诗句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最喜欢哪一段?
课文学习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学习探究
·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垂柳、溪水、人影、钓竿、红蜻蜓、草地、鱼儿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习探究
绿玉带一般平静的溪水映着低垂的杨柳,也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树是静的,水是静的,孩子们也是静的。钓竿静静地停在水面上,一只红蜻蜓静静地停在钓竿上。忽然扑腾一声,鱼上钩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孩子们都欢笑着,鱼儿在草地上蹦跳着,多么愉快美好啊!
学习探究
·文段分析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运用 手法写出了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将“山溪”比作“ ”,表现了 。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突出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通过写景托“静”,溪水的 ,垂钓人的 。
“扑腾一声”指的是 。
拟人
垂柳映在溪水中的形态
绿玉带
山溪的绿和静
溪水的静
平静
心静
鱼上钩的一刹那
学习探究
·文段分析
这一段诗有静有动,如两幅水墨画。一幅里有垂柳、山溪、垂钓的人影还有立在钓竿上的红蜻蜓;一幅是扑腾的鱼儿和垂钓人的笑声,表达了童年生活的快乐。也表达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课文学习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学习探究
·说一说这一段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孩子们像刚鸭群一样跳入水里,在水中热热闹闹地玩着水。你泼我我泼你,水花四溅,孩子们都笑哈哈的,玩得开心极了。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
学习探究
·文段分析
这一段诗把 比作“鸭群”,表现了 。“水葫芦”本指水上生长的一种植物,诗中指 ,所以加引号。“一阵水花两排银牙”表现了 。
这首诗先写了 ,接着写 ,表现了 。
孩子们
孩子们戏水的欢乐
会水的孩子
孩子们的快乐
一群戏水的孩子,非常快乐
一个孩子钻入水中,是那样的顽皮
孩子们童年快乐的生活
课文学习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学习探究
·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松树、松针上的雨珠、小蘑菇、戴着斗笠的孩子
·说一说这一段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习探究
雨后的松林清清爽爽,空气清新湿润,松针上还挂着一串串亮晶晶的水珠。经过雨水的滋润,一朵朵小蘑菇从泥土中冒出来,像小花一样开在大树脚下。一群戴着斗笠的孩子们来到松林里,欢笑着玩闹着,抖落
一阵阵水珠。
学习探究
·文段分析
拟人
雨后松树
拟人
小蘑菇的形态
小蘑菇
山花
作者愉快的心情
先声后人
一群孩子来到林中
孩子们的到来给林中增添了快乐
回顾总结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江上
林中
垂柳 山溪
人影 红蜻蜓
人影碎 鱼跃人欢
鸭群→一群孩子
水葫芦→一个孩子
松树 清清爽爽
松针 明明亮亮
蘑菇 像山花
孩子 像蘑菇


充满
童趣
幸福快乐
读后感悟
课文中的孩子们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或到雨后的林中玩耍,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脸上的欢笑,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收束全篇
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