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地球的运动
第5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3.理解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等,分析其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能够准确地画出 “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的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进一步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3.五带范围和天文四季的划分。?
教学难点
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向一侧偏移。还了解了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时间。那么地球的公转运动又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下一部分。?
板 书:?
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推进新课
投影:
“阳光花园”正午阳光变化示意图
师 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小院阳光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
师 要想帮助赵亮弄明白阳光被挡住了的问题,还须要从地球公转的特点说起。?
地球上不同纬度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是否取决于近日点或远日点距离的变化呢??
生 不是。北半球冬季为近日点,夏季为远日点。?
师 不是地球距太阳远近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同学们观看地球公转状态的图片和公转的动画演示。
媒体显示:?
生 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师 黄赤交角的数值目前为23°26′,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保持不变的。请同学们看图中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多少呢??
生 66°34′。?
师 地轴在空间上北端指向北极星,并且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样地球总“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在轨道位置的变化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一定的空间内来回移动。?
师 板书知识结构,并请同学们看图说出黄赤交角的概念。?
板 书:
师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太阳直射点?
投影:
图片
师 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图中的平行光线中穿过地心的那条光线为直射光线,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图中连接日地中心的线为太阳直射光线,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直射点。?
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否相同??
(2)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界线在哪里??
(3)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纬线上?过后它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展示动画:“地球二分二至点的位置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观察后学生讨论回答?
生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自西向东。?
生2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为北纬23°26′,最南界线是南纬23°26′。?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生3春分日(3月21日),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春分日过后直射点将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时移动到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上。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秋分日(9月23日)阳光直射赤道。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冬至日(12月22日)移到最南位置,太阳直射南纬23°26′,即南回归线,此后直射点再向北移,第二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重新回到赤道,如上图所示。?
师 我们把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回归年。?
请同学们根据动画演示,填写下表:
日期 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
移动方向
师 需要注意的是,远日点和近日点的位置与夏至日和冬至日的位置有明显的区别。不能混淆远日点与夏至日的位置,也不能颠倒近日点与冬至日的位置。?
生 观察远日点与夏至日的位置、近日点与冬日点的位置。?
生 (回答)时间上夏至日比远日点早一些,冬至日比近日点早一些。夏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远日点,冬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近日点。?
师 刚才我们重点分析了太阳直射点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回归运动,在地球上产生了哪些现象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22活动和P23的阅读材料来解决这些问题。
生 合作探究,完成活动1、2、3题,阅读P23材料,结合前边地球自转现象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晨昏线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师 ①在地球公转过程中,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世界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和冬至日是太阳光线直射点可能达到的最南和最北的纬度位置;当太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时,有的地方会出现24小时全为昼或夜的现象,即我们所说的极昼和极夜。?
②通过观察和绘制太阳光照射图,我们能较容易找到一年中因地球公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消失的最大范围的界线为南北纬66°34′两条纬线。?
③根据太阳直射范围和极昼极夜的范围,我们可将地球划分为五带,如下图所示:?
地球上的五带
图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球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为南北温带,南北极圈以北、以南的地方为北寒带和南寒带。?
学生活动:(1)看图说出五带的界线和名称,各热量带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的情况,并以此说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减少的原因。?
(2)填表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界线范围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课堂小结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其周期为一个回归年,并产生了五个不同的热量带。?
板书设计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