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装饰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世界各地有关装饰柱的图片,了解他们的文化和造型特点。了解装饰柱的功能与作用,学习装饰柱的设计、制作方法与步骤,并于同学合作完成装饰作品。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立体造型设计的意义及设计要领,运用粘贴、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装饰柱形象,理解美的设计来自于生活中的需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装扮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设计,制作及装饰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了古朴精美的华表,接触到深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都要珍爱传统文化,让世界知道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装饰柱的设计要素,即柱体造型和装饰纹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具有特色的装饰柱。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设计制作出形象新颖别致、色彩鲜艳的装饰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一下是谁呢?
生:大耳朵图图!
师:图图今天来干什么呢? (出示提示)
生:带我们去旅游
师:看看他要带我们去哪里?
生:北京。天安门。
师: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天安门,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有一根大柱子。
说说柱子的作用: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柱子除了承重还有很强的装饰功能,它们不仅美化生活还能表达一定的寓意。
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装饰柱。出示课题——神奇的装饰柱。
二、新授知识
1、介绍华表:
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为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
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和标志,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
在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见,所以它又具有现代“意见箱”的作用。
据史书上记载,尧时的诽谤木以横木交于柱头,指示大路的方向,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尧时诽谤木的基本形状。
2、天安门华表:
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的华表。该华表与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天安门前的华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柱头、柱身和基座。华表柱头上的部分又叫“承露盘”。华表的柱头上也有瑞兽,名字叫“犼”。 “犼”是一种形似犬的瑞兽,天安门后面的一对华表上的石犼面朝北方,望着紫禁城,寓意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居深宫不知人间疾苦,应该经常出宫体察民情,所以称“望君出”。
华表的柱身呈八角型,一条巨龙盘旋而上,龙身外布满云纹,汉白玉的石柱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真有巨龙凌空飞腾的气势。柱身上方横插一块云板,上面雕满祥云。
华表的基座称为须弥座,这是借鉴了佛教造像的基座形式,而且在基座外添加了一圈石栏杆,栏杆的四角石柱上各有一只小石狮,头的朝向与上面的石犼相同。
3、欣赏中国其他华表:
明十三陵华表和卢沟桥华表。
4、欣赏其他装饰柱。
5、注意观察这些装饰柱的特点。
夸张的处理;艺术的概括。
6、想一想,我们可以用那些材料那些方法来表现装饰柱呢?
生:卡纸粘贴、橡皮泥塑造、泥塑、木头雕刻、纸筒镂空、彩绘等。
7、装饰柱的制作方法:
“基本型加减法”
①确定柱体基本形,选择圆柱或棱柱。
②选择好人物、动物、植物、服饰、 风俗等图样。
③加法,就是在基本型上添加装饰品的图样。
④减法,在基本型上剪刻纹样,使其出现雕刻或镂空的效果。
三、教师示范作品
构思:发挥想象,突显个性;
构图:画面饱满,细节完整;
配色:色彩丰富,画面和谐。
四、课堂活动:
小组合作,使用橡皮泥或者卡纸制作一件精美的装饰柱。
作业要求:
1.有特色和装饰韵味。
2.用学过的点、线、面的组合表现。
3.图样可以采用夸张、变形、重叠、重复等形式。
4.色彩可以单色,也可以复色,要求协调统一。
五、作品展示:
师: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说一下自己采用的什么材料,表现的什么内容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学生互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六、小结
同学们的柱子制作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柱子一样勇于承受压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顶梁柱。
板书设计
神奇的装饰柱
华表——装饰柱 制作方法:
基本型加减法
构思、构图、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