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上化学 2.3自然界中的水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上化学 2.3自然界中的水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8 17:1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水
学习目标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分析知道水的组成
2、了解净化水的基本方法
3、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自学导航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能 ,这种气体是 ;另一只玻璃管内的气体能 ,这种气体叫 ;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对于饮用水而言,净化的目的是 , 。一些地区的天然水,常溶有较多 ,这种水叫做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 的方法
3.浑水中加入 ,搅拌静止一段时间,泥沙就沉淀下来,然后用 方法,可以除去泥沙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观察到发出 色火焰,并放出 ,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可以看到有 生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课堂学习
水的组成
(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通电后
电源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电源负极用点燃的木条检验
【小结】该实验说明:
水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
水电解的表达式:
【课堂评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
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二、水的净化
(一)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二)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1、静置沉淀法
2、吸附沉淀法:
(1)常用吸附剂:木炭、活性炭;(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还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2)絮凝剂: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
3、过滤法: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⑴过滤可以分离 与 的混合物
⑵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⑶过滤的操作要点:
一贴:
二低:

三靠: ;


⑷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分组完成】:《活动与探究》
1、取水 2、加明矾吸附 3、过滤
思考交流: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河水过滤后,滤液可以喝吗?
3、在生活中还能用什么来代替滤纸?
【观察思考】: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是否是纯净水?取上面过滤过的液体滴在蒸发皿中,加热待蒸发后,大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有白色物质产生。
结论:
(交流讨论)如何区别蒸馏水和食盐水
【小结】
(三)、硬水和软水
1、【 自主阅读】课本49页第二段,硬水和软水
硬水:含有较多________________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______________的水
2、硬水的检验

【P49实验2】
现象:
结论:产生泡沫少的是_________,产生泡沫多的无疑就是____________。
3、 硬水的软化
(1)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得到蒸馏水以降低水的硬度,
(3)在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来得到软水。
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基础评价
1、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黄酒 B.矿泉水 C.24K黄金 D.铁矿石
3.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后过滤。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
4、下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自然沉降 B.活性炭吸附 C.过滤 D.消毒剂消毒
5、玉树地震后饮用水主要取自于地下水,如井水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井水是混合物 B.静置对井水有净化作用
C.用肥皂水可以检验井水的硬度 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井水软化
6 .井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如果想知道某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检验。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的净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净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可用于吸附的物质有_____、_____。
8、水体污染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点)。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护水资源从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