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上生物 3.1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七上生物 3.1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17 19: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少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上册)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中的第一课。本节课的内容设置,主要是学生以后学习植物学知识的入门课,是在第一章第二节“学会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实验室里观察多种植物的形态特点,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主要是植物形态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小学科学相衔接,并为后面学习植物的类群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对自然界中的植物比较熟悉,但是可能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节课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新鲜、比较感兴趣的。
三.教学设计思想:
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和教学资源的可操作性,以学生喜爱鲜花的情感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几种形态各异的花来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实物、视频,配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问题引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探求新知,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实验室观察植物的一般方法
2.识别常见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
3.分析植物的器官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的各个器官
2.尝试课外对植物的采集、调查、观察,以及对记录的分析、整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2.形成科学观察植物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的根系、叶脉;区分虫媒花和风媒花;识别常见植物的茎
教学难点:识别植物的茎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完整的白菜、葱各一株
学生准备:野外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片及根系;采集完整的植物一株
七.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课件展示
讲述:从这些图片中,我们看到了植物不同,花的形态也不同。那么,植物的其它部分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让我们一起先来观察植物的根。
观看课件
思考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悬念。
[讲授新课]
一.根系
1.概念
2.种类
⑴直根系
⑵须根系
提问:一株植物的根是不是只有一条?
讲述:对。是有好多条。我们把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
课件展示,并出示完整的白菜、葱的植株。
提问:同学们在课外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发现根系有几种呢?
出示白菜、葱,结合多媒体课件,解释根系的种类。
小结
观察桌面上的植物,并回答。
认真听讲
回答
小组派代表展示具有直根系或须根系的植物。
实物和课件的结合,增强了直观效果。通过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完全叶
1.叶片
2.叶柄
3.托叶
出示白菜植株,引入叶。
课件展示
观看课件,获得新知
利用直观的图片来呈现完全叶的构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叶脉
1.网状脉
2.平行脉
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植物的叶片,上面分布着粗细不等的脉络,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课件展示
小结
认真观察并回答
小组派代表展示具有网状脉或平行脉的植物。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四.茎、节、节间
茎的基本特征:具有节和节间
提问: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一片片的叶是长在哪里呢?
课件展示:枝条模式图
师生共同总结出茎的基本特征。
课件展示:区分植物的茎和根
评析,小结
讲述:植物不仅有茎的变态,也有叶的变态。
播放课件、视频
回答
观看课件,获得新知
认真观察,作出判断
认真听讲
认真观看
以设问的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力求突破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虫媒花和风媒花
提问:捕蝇草开花后是靠什么来授粉的?
讲述:我们把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做虫媒花。
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花都可以依靠昆虫来传粉呢?
讲述:有一些花,吸引不了昆虫,只能靠风力来传粉,我们把它叫做风媒花。
课件展示:
回答
获得新知
回答
认真听讲
观看课件
通过表格巩固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启发式教学与直观图片的结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一.根系
1.概念
2.种类
⑴直根系
⑵须根系
二.完全叶
1.叶片
2.叶柄
3.托叶
三.叶脉
1.网状脉
2.平行脉
四.茎、节、节间
茎的基本特征:具有节和节间
五.虫媒花和风媒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