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上生物 5.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七上生物 5.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17 19:4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去认识它们,这就要求有一定的方法,也就是对生物进行分类。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是认识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因此这一节是学好本章的基础。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分类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选择生物的特征来编织分类图表。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物分类的方法比较陌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们对分类的方法应该是不陌生的,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2.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
3.尝试分析资料、收集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生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分类方法在生活中和生物科学研究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物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难点
如何选择生物的特征来编制生物图表。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建构新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教师创设情景,遵照“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原则设计教学,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探索发现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2分钟)
二、感受新知
1、分类的概念
(5分钟)
2、方案一(10分钟)
3、方案二(实验15分钟)
4、探究竟(5分钟)
三、生活拓展(5分钟)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卡片。
提出要求:(1)观察这些卡片有什么特点?
(2)采用一定的方法将这些卡片分开。
组织学生讨论,各小组是按照什么方法将卡片分开的?
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做法。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特征的方法将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事物或东西整理出头绪来。
引入“分类”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常根据事物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的特性,把事物分门别类地整理,这个过程叫做分类。
让学生举例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问题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处理。
评价学生所举的实例。
讲授新课:
目前已知,生物圈中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其中动物150多万种,植物40多万种,要认识这些生物,首先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方案1]
[播放课件] 展示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动物和植物)
提出要求:按照前面学过的方法,首先观察各种生物的特征,比较这些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
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这个过程。
[方案2]
组织学生游戏:将课前准备好的写有老虎、蚯蚓、鱼、鸟、蝗虫、海带、肾蕨、桃、松树的卡片发给学生。
提出要求:按照前面的方法,首先观察这几种生物,比较这些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出要求:持能自由运动的生物卡片的学生站在一边。不能自由运动的生物站在另一边。
再提出要求:能自由运动的生物中有脊椎的生物站在一边,没有脊椎的生物站在另一边。
让学生分析在游戏中,是怎样将各种生物分开的?
归纳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竟”活动3。

让学生思考前面学过的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林木和果树等是根据什么方法来分的?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又是根据什么方法来分的?
尝试让学生说说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
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根据要求分小组将这些卡片分开。
交流自己的做法。
分析自己的做法。
思考、理解
举例
交流观察结果
学生亲自操作多媒体,将各种生物的图片移到相应的空格内。
学生手举着自己代表的生物的卡片站在讲台前
交流观察结果
手举生物卡片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活动。
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活动。
交流分析结果
独立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回答问题,认识生物分类的依据主要有那些。
通过讨论说明分类的意义。
有的小组可能是按照颜色先把卡片分成几类,然后再按照形状的不同来区分。有的小组先是按照形状分,然后再按照颜色的不同来分。
最后让学生能归纳出是根据卡片的特征(如颜色和形状)来将它们分开的。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
建构新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联系生活实际
针对有多媒体设施的学校。
可以仿照教材“探究竟”活动2的办法设计一个能将这些生物分开的图表。
组织好教学是关键。
其他学生可以将结果填写在“探究竟”活动2的空格内
依次按照教材“探究竟”活动2的设计,把各种生物分开。
注意:在活动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对生物分类的方法上。
从理论上来认识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即教材“知识链”部分的内容。
进一步通过实践练习对生物进行分类。
学生可能有许多方案,只要合理都可以,注意评价学生中具有创新设计的方案。
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分类的依据不同,可以将的生物分成不同的种类。
对生物进行分类更便于人们进行研究。如果确定了一种生物的分类地位,人们就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相关的信息。
课堂小结
2分钟
1.说一说这一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谈一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
3.这节课所学知识对你有什么启发?
布置作业
1分钟
1.按生殖方式不同植物可分为的类群是( )
①种子植物 ②孢子植物 ③被子植物 ④裸子植物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2.某人采集一植物,已知该植物有以下特征(1)子叶一枚(2)叶脉平行(3)花瓣为3的倍数,则可确定该植物不属于( )。
A.单子叶植物 B.种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双子叶植物
3.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根的类型 B.花和果实的形态结构 C.茎的结构 D.叶的形态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一、什么是分类?
二、生物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三、生物分类的意义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
2.精彩的瞬间:学生手举着自己代表的生物的卡片站在讲台前表演分类并交流观察结果。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了老师所期望的水平吗,比较满意。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从理论上来认识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即教材“知识链”部分的内容。进一步通过实践练习对生物进行分类。学生有许多方案,对合理的加以肯定,不合理的分析原因。对具有创新设计的方案提出表扬。
5.本节课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对分类技能的掌握,就这节课的知识而言,既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总结,也是本章后面知识的基础。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我觉得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
7.当时听课的老师认为这节课还可以,对分类活动中涉及的有关分类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然后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通过组内互助共同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