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七上美 敦煌莫高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七上美 敦煌莫高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17 21:4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敦煌莫高窟
学科年级:
美术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美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人美版美术教科书第十六册以《敦煌莫高窟》为教学的出发点,并联系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敦煌艺术中建筑、壁画、雕塑的整体特点→几个重要时期的主要艺术特色→赏析→藏经阁的发现和失窃历程。通过学习,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升华爱国情感。同时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敦煌艺术所处的地理位置,初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2、能力目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能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及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价值。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敦煌艺术中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致和爱国热忱。
2、教学难点:
感悟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七年级学生对于敦煌略有历史感知,可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从历史角度查找资料,进而向艺术方向延伸。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自主探究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通过学生自主的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关系,以及石窟艺术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过程。)→分析讨论:敦煌艺术中建筑、壁画、雕塑的整体特点。(升华对传统艺术的情感)→结合欣赏归纳几个重要时期的主要艺术特色。( 理解敦煌艺术,全面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强化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深化爱国思想。)→敦煌艺术中彩塑艺术及壁画艺术的赏析。(丰富学生认识,进一步加强对美术传统的艺术特色的理解。结合讲解有关故事,创设互动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藏经阁的发现和失窃历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复习巩固(有助于知识构建,深化学习意义。)
一、引入新课
1、组织教学,诱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的四大石窟艺术。
2、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让学生对石窟中彩塑和壁画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
教师提问:你看了以上作品后谈谈你对它们初步感受(考查直观感悟的能力)、欣赏、评述。
学生回答:纷纷对彩塑的外在形象谈看法。如身姿显得较丰腴。耳垂都较大,神色都较慈祥等,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比较流畅。
3、课件播放课题——敦煌莫高窟
二、新授
1、学生自主探究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
(通过学生自主的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关系,以及石窟艺术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过程。)
此环节学生掌握敦煌莫高窟如下知识信息:
A、地理位置:敦煌在今甘肃省西北角,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B、发展过程: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引入乐傅和尚的故事),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C、艺术特色: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与准备材料,进行探讨交流和总结。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验证学生们的探究结果。
2、分析讨论:敦煌艺术中建筑、壁画、雕塑的整体特点,升华对传统艺术的情感。(师生互动完成)
【课件链接】 :(辅助资料)
建筑: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壁画: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雕塑: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学生活动:结合课前预习,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敦煌艺术特点,谈出自己认识和感受。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的谈话,进行补充讲解。同时渗透和强化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历史渊源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结合欣赏归纳几个重要时期的主要艺术特色, 理解敦煌艺术,全面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强化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深化爱国思想。)
教师活动:用课件出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类敦煌艺术形式(以壁画、雕塑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尝试归纳其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讨论、探究不同时期敦煌艺术的特色。
【课件链接】 :(辅助资料)
a、北朝时期:共有36个,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塑像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
b、隋唐时期(重点探究分析):现存洞窟有300多个。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肥,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内容主要有佛像、经变、佛教史迹、佛教故事和供养人等。
c、五代和宋:这一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
d、西夏和元代: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
教师活动:结合以上内容对学生讨论进行点评和补充。
学生活动:分组探究,交流成果。
4、敦煌艺术中彩塑艺术及壁画艺术的赏析。
(丰富学生认识,进一步加强对美术传统的艺术特色的理解。结合讲解有关故事,创设互动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九色鹿” “尸毗王”、“经变”、“本身”“佛传”故事。)
教师可通过课堂调查的形式引导个别学生给大家将与之相关的故事,但要注意把握时间。
教师在讲述中要注意选择造型生动、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作品,使学生易于接受,且易于比较,避免面面具到。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典型图片,讲解升华。答惑。
学生活动:讲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或聆听他人讲故事,并把自己不懂得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5、藏经阁的发现和失窃历程。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课件链接】 :莫高窟被盗事件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以上内容,引导学生列举与之相似的例子,同时进行德育渗透:爱国爱传统。
学生活动:例举、谈感受,并谈一谈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做。
三、复习巩固: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也是世界佛教的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会一直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要珍爱和学习我国传统艺术,并立志保护和发扬我国传统艺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为振兴我们伟大祖国而努力奋斗。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课件。
学生回答。
让学生对石窟中彩塑和壁画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结合教材与准备材料,进行探讨交流和总结。
验证学生们的探究结果。
课件链接。结合学生的谈话,进行补充讲解。
结合课前预习,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敦煌艺术特点,谈出自己认识和感受。
渗透和强化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历史渊源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用课件出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类敦煌艺术形式(以壁画、雕塑为主)。
讨论、探究不同时期敦煌艺术的特色。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尝试归纳其艺术特色。
课件展示典型图片。
讲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或聆听他人讲故事,并把自己不懂得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讲解升华。答惑。
【课件链接】 :莫高窟被盗事件。
例举、谈感受,并谈一谈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做。
引导学生列举与之相似的例子,同时进行德育渗透:爱国爱传统。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结果
评价者
敦煌艺术所处的地理位置。
自我
敦煌艺术中建筑、壁画、雕塑的整体特点。
自我
几个重要时期的主要艺术特色。
自我
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在课外搜集有关敦煌艺术的图片、视频、资料和相关事件等,并将你的收获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小组其他成员
对有关敦煌莫高窟中文物的流失状况做一调查,并以总结或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敦煌莫高窟
一、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
1、地理位置:敦煌在今甘肃省西北角,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2、发展过程: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引入乐傅和尚的故事),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3、艺术特色: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二、敦煌艺术中建筑、壁画、雕塑的整体特点。
1、建筑:
2、壁画:
3、雕塑:
三、几个重要时期的主要艺术特色。
1、北朝时期:
2、隋唐时期:
3、五代和宋:
4、西夏和元代:
四、敦煌艺术中彩塑艺术及壁画艺术的赏析。
五、藏经阁的发现和失窃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