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杨柳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杨柳青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7 22:2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杨 柳 青
教材分析:《杨柳青》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啊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个乐句均为六小节,其中结尾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杨柳青》了解江南民歌的特点。
2、通过南、北民歌的对比,进一步了解南、北民歌的不同点。
3、通过学习民歌,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内容:
1、学唱江苏民歌《杨柳青》
2、感受、对比南、北民歌的特点
课前准备: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律动:唱《拍手拍手》歌进教室,三段歌词用三种不同的节奏。第一段用××;第二段用×××;第三段用×× ××导入:师:同学们的歌声太美了,老师从你们变化的掌声中看出你们激动的心情,因为今天老师第一次和你们合作,我的心情也很激动,老师想送一首歌给你们,你们猜一猜,它是那个地方的歌曲?曲名叫什么?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你们去过江苏吗?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地肥沃、经济发达、名胜古迹多,那儿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引来了世人对他们的称赞,用一句上海话来形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么美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跟我一同走进江苏。
多媒体;播放江苏的名胜古迹
师:江苏的风景美,江苏的歌曲更好听,你们想不想听?
生:想。
新授:1、初听歌曲《杨柳青》
师;这首歌是用普通话演唱的吗?
生:用地方方言(或江苏方言)
师:是用江苏方言演唱的一首民歌
板书: 杨柳青 江苏民歌
师:什么叫民歌?(学生可自由发言)
师小结:民歌就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口头创作的,用当地方言演唱的歌曲叫民歌。
师:提问这首歌的情绪、速度
生:情绪欢快、活泼 , 速度稍快
2、复听歌曲《杨柳青》
师:听时发现了什么,那个地方的感觉有特别的地方,你听清
楚了吗?
﹒﹒ ﹒﹒﹒
生:在126和121两处加了下划音。
师:说一说加了下滑音以后,歌曲的效果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有了诙谐的情调
师:跟录音只在露水和杨柳两处唱,其他地方听。
3、复听歌曲《杨柳青》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衬词部分哪几处音型、节奏型相同
的地方,共有几处?我们用横线把他标出来。
生:共有四处。
师;跟录音只演唱有下滑音和四处节奏型相同的地方,其他地
方听。
4、探究衬词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歌曲的民歌气息这么浓郁,用自己的话,
或者自己在歌曲中找到答案。
生:衬词
师:对,是运用了地方方言的衬词导致了浓郁的民歌气息,下
面我们按节奏来读一遍衬词,注意尽量用地方方言来读。(师
提示:露水、麦苗、石子、杨柳的读音)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的钢琴演唱一遍衬词。
4、演唱歌曲《杨柳青》
师:我们已经多次感受了歌曲杨柳青,下面老师想唱这首歌,
老师用稍慢的速度来唱,请同学们听清歌词,然后,你们也用
稍慢的速度来演唱,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个唱的准,唱的地道,
(实际上是教师的范唱)
学生演唱时注意下滑音、衬词、地方方言等
5、小结
师:通过初听、复听、再听和自己的演唱,充分感受了歌曲《杨
柳青》,并对这首歌曲的曲调进行了探究,你能总结一下到目
前为止我们所学的主要内容吗?
生:知道了这首歌的情绪、速度,掌握了民歌的含义,了解了
下滑音运用产生的诙谐情调,四处同一音型反复,衬词的运用
更具地方特色。
师:我们把所探究的内容全部融入到歌曲中,我还有个建议在
同音反复的地方我们加上拍手或同座位相互拍手的方式来演
唱这首歌,老师为你们伴奏。
6、发散、对比、巩固
师:这首歌和我刚开始唱的《茉莉花》同为江苏民歌,我们从
旋律上体味到南方民歌的细腻、委婉,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上
节课演唱的歌曲《大雁湖》,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旋律波动
较大,多大跳。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南北差异大,南、
北划分以秦岭为界,秦岭以北为北方,秦岭以南为南方,由于
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北方多高山、高原,南方多水乡、平原,
从而导致南、北方人不同的个性,北方人豪爽、奔放,南方人
多细腻、委婉,从语言上也能分辨出来。请同学们模仿一下,
老师也来模仿。
8、南北民歌大汇展
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回家搜集一下南北民歌,请说出你们搜
集到的民歌的地名、曲名,并且能唱上两句,我们来一个
民歌大汇展。
板书: 南方民歌 北方民歌
8、小结:今天的民歌大汇展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去传唱、搜集民歌,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信念,在这春末夏至的季节,让我们和今天听课的老师一起再唱歌曲《杨柳青》,共同感受江南民歌给我们带来的欢快、诙谐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