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曲》教学设计
时间
四年级
学科
音乐
课题
《梦幻曲》
授课教师
听课教师
教学设计
记录、点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梦幻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诠释和理解音乐的情绪及表现内容。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动人的抒情风格和幻想,以及乐曲的分段形式所表达的不同情绪;能区别大提琴的音色。
3、初步了解作者及作者的组曲《童年情景》通过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参与,让其感受和体验音乐的优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梦幻曲》让学生初步了解大提琴营造安静甜美的表现力,感受乐曲婉转流连、进入梦幻的意境、
难点:能随着乐曲的情绪能把自己的联想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随音乐进教室,提及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2、聆听主题乐句,选择适合音乐形象的画。
一、聆听第一部分
1、用手捧着泡泡意境感受主题乐句
2、介绍大提琴及其音色特点
3、视唱主题乐句
4、揭示课题《梦幻曲》介绍作者
5、聆听第一部分音乐,思考音乐走了几个乐句?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感受?
5、再次聆听第一部分音乐,思考每个乐句起音特点及主题乐句出现了几次?
二、聆听第二部分
1、聆听第二部分音乐,思考这部分音乐色调有什么不一样?
2、感受对比聆听大小调,强调梦幻的意境。
3、再次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轻声随音乐哼唱思考两个乐句的节奏特点。
三、聆听第三部分
1、聆听第三部分音乐,思考这部分音乐是否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2、再次聆听音乐,思考音乐的速度、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3、全曲聆听钢琴版本《梦幻曲》对比聆听你更喜欢哪个版本?说说你的理由。
四、小结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欣赏了舒曼《梦幻曲》我们对它的结构有一定了解ABA三段体,也感受并体验了音乐的调性转移、旋律的起伏、速度的快慢等音乐要素对音乐作品的重要作用。
五、拓展
视频来自2010年,维也纳美泉宫夏季音乐会的现场,演出当天,2010年6月8日是舒曼诞辰200周年,维也纳的爱乐乐团特意选择了这部作品《梦幻曲》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舒曼。
教 学 反 思
节课的主教材为欣赏——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主要通过“梦幻”展开教学与主题不谋而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中、兴趣中进行乐曲欣赏。如:让学生感受泡泡梦幻的意境作为导入;在乐曲声中声情并茂介绍了作曲家舒曼的生平;通过多媒体的视听结合来进一步认知大提琴的特点及音乐表现形式;演唱主题来感知主题、辨别主题、巩固主题;最后开展拓展活动,对比聆听钢琴版本的《梦幻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提琴的经典演绎。
对于《梦幻曲》这种静谧抒情的音乐,若有声响,则会影响整部作品的视听效果,所以上课之间一定要先调整好学生的坐姿,欣赏之前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聆听欣赏音乐,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个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从而提高聆听效果,这点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精确到位,同时言简意赅,这样学生才能更快思考和回答。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反思,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希望能通过今后的教学实践和培训,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完善自己的课堂,让音乐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