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材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章 节
【综合探索】第十课
课 题
宣传品的设计——节日海报设计
授课时数
3课时-2
授课时间
第15周
授课班级
七年级D1—D6班
任课教师
刘心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海报的艺术特点及创作步骤,通过宣传品中招贴图片的赏析让学生掌握海报排版的三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四人为小组收集资料、讨论辩析、分工合作,巧妙运用绘制、拼贴、裁刻等的美术手法,实践创作节日海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海报设计,不但让学生掌握宣传品设计的技法,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教学重点
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的要素进行主题性宣传品(海报)设计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排版版式,将设计主题充分诠释。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每周一句 回顾宣传品设计的内容、形式 观看视频 新授海报排版版式 学生畅谈 完成海报创作 总结、拓展
教学方法
教法
启发、欣赏、讲解归纳。
学法
欣赏、讨论、创作。
教
材
分
析
《宣传品的设计》是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索”中的一课,本课旨在让学生接触简单有趣味的主题平面设计,并能实际运用于活动中。依托这一宗旨,借由这一课程平台,让学生实际体验美术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切实体验创作的乐趣。
宣传品,能传递信息,烘托气氛,表达活动主题与文化内涵。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桌牌、标志、请柬、纪念册、海报……前一课时将这些宣传品的特点、设计理念和系列化进行了分析讲解,本节课就宣传品中“海报”一项进行深入挖掘,分别从定义、作用、三要素、版式等方面依次诠释。本节课是“宣传品的设计”系列课程中的第二课时,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为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关注,因而将设计主题微调为“传统节日的海报设计”,旨在体验设计创作的同时培养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创作之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开展“比一比、说一说”等小活动,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一次完整的设计体验有助于良好艺术素养和思想品质的养成,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学生分析
12、13岁的孩子对于海报的了解可能极大程度的还停留在手绘、电脑制作的层面,而对海报的排版等专业知识却知之甚少,因而我选择了适宜年龄的制作方法——剪刻、拼贴,寻找现成的元素根据三种浅显易懂且易于掌握的排版方式——“中轴型”、“留白型”、“标准型”来进行海报设计创作。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在课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的资料,都跃跃欲试的想在全开纸张上完成属于自己小组的节日海报。
学具准备
课本,笔,全开纸张,传统节日资料。
教具准备
多媒体,海报示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反
思
稳定学生情绪,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1分钟)
二、每周一句( 分钟)
福田繁雄说过这样一句话“设计中不能有多余”。 这位“国际著名设计大师”, “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会员”,“日本大师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图形设计协会会员”,“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的日本先生在设计当中始终秉成着“勿多余”这一理念,那他的作品简洁到什么地步呢?
一起来欣赏一下:
《1945年的胜利》海报
师:海报中都有些什么?
生:枪杆、子弹、文字。
师:1945与枪支有什么关系呢?
生:二战……
文字:Victory1945
小结:画面简洁得只有 图形:枪管、子弹
色彩:黑色、黄色
师:设计寓意是什么呢?
生:反对战争/向往和平……
总结:同学们说的都没错,1975年设计的"1945年的胜利"这张海报,采用类似漫画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简洁、诙谐的图形语言,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讽刺发动战争者自食其果,含义深刻。黑色黄色对比强烈,引人注目。这张纪念二战结束30周年的海报设计,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是十分经典的反战海报。用最少的“语言”表达了最丰富的寓意,那么我们在设计海报时,也应删繁就简,做到主题突出,画面精致。
三、回顾
师:继续观察这张海报,哪位细心的同学能回忆起上节课咱们讲过的海报三大构成要素是什么?
生:文字、图形、色彩
师:很好,那设计海报的作用是什么?
生:宣传/传播主题/推广……
师:我们此次设计的主题又是什么?
生:中国八大传统节日
四、视频观看
师:没错,我们的海报是为八大传统节日而设计,在设计之前,一起来欣赏一个有关传统节日的宣传短片,感受不同节日的不同气氛。(1分04秒)
总结:短片中八大节日的氛围各异,但都有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在其中,构成文化底蕴的则是每个节日各不相同的元素。上节课让大家回去收集的资料,这节课要让它们充分的去诠释各节日的特点,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收集的这些资料如何制作成一张海报呢?
生:……
五、新授海报版式
师:大家面面相觑,摸不着头绪。有的学生低语道“粘上去”,那么怎么粘才好看?怎么粘才能凸显主题,强化内容?随意粘吗?……无规矩不成方圆,元素在海报上需要排版,如何排版,就需要我们了解海报的版式。【板书】
版式一:
师:首先看到这张海报(图1),它在表达什么?
生1:花盆掉下来,变成了炸弹,看似小小的坠落,却会伤到无辜的行人。这张海报是在提醒我们谨防高空坠物。
生2:我认同前一位同学的说法,不过我想补充,这张海报不单单是提醒楼下的人小心高空坠物,更师提醒楼上的人注意严防不要产生高空坠物的危险。
总结:两位同学全面的分析了这张海报,知晓了简洁海报中的双层含义,非常好!
(图1)
师:再来看看这张海报(图2),这张海报又想“说”些什么呢?
生1:我看到了一个“品”字,和一句话“你品到了吗”
生2:“品”这个字由三个杯子构成,杯子里面分别是茶(苦)、可乐(甜)、柠檬汁(酸),诠释了“品”这个字,图文结合,强化主题。
生3:画面简洁,告诉我们要尝尽生活百味,细细的去体味生活,体悟人生。
(图2)
总结:几位同学回答的很到位,一些专业术语运用得当。我们看懂了海报的寓意,那有没有留心海报是如何排版的呢?文字和图片出现在什么地方?(手势:轴线引导)
生:中间/中线位置/轴线……
总结:两张海报让我们不会只关注画面中的某一个点,而是视觉从上到下的一个延伸,随着视线的下移,我们看懂了海报的寓意,那这种文字图形居中排布的版式叫什么呢?大家给它起个名字
生:中线版式/竖线版式/中轴版式
师:我觉得“中轴”这个词语概括的非常好,恰如其分的体现了此类海报的特点。【板书】
版式二: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这张海报(图3),呀?!这么大面积的空白,这也叫海报?
生1:这幅海报看起来只有衣架,但是衣架却被擦去了一些部分,而被擦去的正好是一件背心的局部。
生2:这幅海报真是极简风格,非常智慧的处理方法,表现了奥妙洗衣粉洗过衣服,背心干净得如同白纸。只一个衣架,突出了洗衣粉的强大功效。
(图3):
师:那么这样的一张海报(图4)留白部分是什么呢?
生1:燕子
生2:风筝
生3:留白的是风筝造型,根据背后文字提示,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宣传重阳节的海报。重阳节会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这幅海报十分巧妙精致。配色简洁,对比鲜明。十分引人注目。
(图4)
总结:大家对海报的品评越来越专业了,不但能从文字、图形观察,还能结合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师:那这样的版式叫什么版式呢?
生:留白型【板书】
版式三:
师:我们刚看过来中轴型和留白型的海报,接下来的一组海报又是什么版式的呢?一起来看一下这一幅(图5),首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中秋,中国传统的“百福”字,铺首衔环,祥云
生2:我认为由多个不同的福字构成的圆形十分像中秋节吃的月饼。小字“花好月圆”和一小朵云彩也扣响了中秋赏月的主题。上下切分开的门环更是中国传统的元素。整幅海报十分古香古色。
(图5)
师:那这张海报又表达了些什么呢?(图6
生1:整幅海报就是一个键盘,上面的CTRL键和“+”键合在一起就是撤销的意思。退格键也是撤销后退的意思。这张海报是在警示我们把握现在,戒除网瘾。
(图6)
总结:回顾两幅作品,那这种画面比较饱满,图文并茂,看起来中规中矩的海报是什么版式呢?
生:传统型
生:标准型
师:老师认为“标准型”更符合这类海报的排版类型,若叫传统型的话恐怕过于保守。【板书】
总结: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讲了三种基本的排版方式,分别是:……
生:中轴型,留白型,标准型。
至此我们的海报基本版式已经赏析完毕,我看到有的同学手持图形、文字,跃跃欲试地准备完成自己小组的作品了,那么在此之前请各小组畅谈,你们组准备用什么样的排版方式。
六、畅谈
(略)
七、海报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海报,教师逐一辅导。(15分钟)
八、总结
大部分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海报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优秀作品示例
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海报排版的基本方法,并且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了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海报设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也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希望通过这次节日海报的设计,同学们会更加热爱我国传统文化,让本土的,民族的,得以传承和弘扬。
温馨提示:
下节课我们收齐海报设计的作品,并准备A4纸一张,书写创作感言。
宣传品的设计——节日海报设计
中轴型 留白型 标准型
设计中不能有多余
——福田繁雄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海报 定义、作用、三要素等专业知识。在课余时间收集了大量的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图文资料,本节课则是讲授如何把已有的原色构成在海报当中,即:海报版式。通过中轴型、留白型。标准型三种最基础的版式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海报中元素的并置方式,拓宽学生粘贴元素的思路。
在此次海报设计中,一改以往个人完成作品的方式,而是以四人为一小组,自行分配任务,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海报设计。在小组中,有争执、有说服、有分歧、有辩驳,但更多的是彼此了解后的齐心协力,团结协作。
学生们缺乏的与人共处、与人分享的意识,四人合作的方式使学生不得不融入某一个集体当中,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海报的切入点上,选择了中国传统节日,不崇阳,不媚外,让孩子们去查,去看,去悟中国的,本土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在海报制作中,去感知,去传承,去弘扬。
学生创作成果喜人,但静定思过,发现以下问题与不足:
对学生的评价稍显单一
应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学生回答问题的语句,并学会由衷的,丰富的去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独一无二的鼓励。
课堂练习时间太少,仅有十五分钟,部分小组未完成作品。
课前的每周一句,占用时间略多,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坚持,这是长久的积累,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习惯的养成。因而再不删减课堂容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精简语言,挑选典型案例和经典语句辅助课堂。
对海报的色彩讲解欠缺
部分小组收集的元素和节日相关,可色调并不吻合,因而下节课在完善海报的过程中应适当的加入色彩搭配的只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此次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