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体验和感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宽广的领域中创造性潜能,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通过设计有目的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打开心灵去完整欣赏音乐,想象音乐,从真实感受出发,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想象,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欣赏时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理解,编织有关音乐的故事,让学生畅所欲言!二、教材分析:
《 音诗音画》是义务教育音乐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图画展览会》则为该单元中的欣赏内容之一。曲作者穆索尔斯基是俄国著名作曲家,强力集团成员之一。《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全曲共分十段,但书中仅引用了其中的《牛车》、《两个犹太人》及《基辅大门》这三个乐段。此三段音乐作品各有特色,与相应的图画作品完美结合,给了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让学生体会到了“音画”的含义。三、学情分析: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以欣赏为主,结合提问、体验、想象、评价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音画”有理性的认识。四、教学目标:1、学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
2、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想象、感受乐曲中音乐要素,会唱漫步主题。在表现音乐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通过欣赏和介绍掌握“音画”这一概念,并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五、教学重点:
会唱漫步主题,了解“音画”这一概念,了解穆索尔斯基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音乐,了解音乐描绘的内容,并通过哑剧的形式表演。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哪个同学来模仿一下看画展是的状态?(请学生演示看画展的样子,注意从一幅画到另一幅画之间的动作,引出漫步主题)
2、讨论,模唱漫步主题。
师:漫步主题很好的将几幅作品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模仿看画展的状态来导入新课,关注从一幅画到另一幅画之间的动作引出漫步主题,进而引出这部作品的介绍,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让学生模唱漫步主题,听老师唱,然后模仿老师唱出漫步主题并且能够记住这个主题。)
(二)新课
聆听《牛车》
1.作曲家简介
2.第一次聆听《牛车》,请学生到黑板上画一辆牛车,其他的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牛车,请学生关注是怎样的牛车。
3.聆听第二次,关注音乐的力度变化。提问:请学生说一说这段音乐的力度有怎样的变化,并用力度记号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第一遍聆听《牛车》,让学生听音乐后在本子画出牛车,让学生再画牛车的过程中,描绘出在音乐中听到的和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第二次聆听《牛车》再让学生描述音乐的力度变化,认识力度记号的同时,认识到音乐强弱的变化能描绘出牛车由远处走来,又走向远方的音乐要素。)
聆听《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
1、第一次聆听,请学生分辨哪条弦律是胖子,哪条旋律是瘦子?
请学生连线胖子——弦乐,瘦子——管乐
揭示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内容,出示课件。
第二次聆听,请两名同学来表演听到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内容,一个扮演胖子,一个扮演瘦子。
(设计意图:聆听第一遍,主要让学生分辨胖子和瘦子的旋律,并且在音乐中感受人物形象。第二次聆听音乐时,请两名学生跟着音乐表演哑剧,通过两遍聆听音乐,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并且在音乐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为后面要讲的“音画”埋下伏笔。)
聆听《基辅大门》
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内容。
看着图片聆听音乐。
(设计意图:由于时间的关系,《基辅大门》只是让学生大概听一下,并不做详细的讲解)
讲解“交响音画“的概念
音画——交响乐中有一类叫“音画”的交响乐,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中的景物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叫做“交响音画”。如: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聆听了《图画展览会》这部作品中的《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首音乐作品,在作品中我们体会到了用音乐描绘图画这样的特殊的形式,作为图画,他们都是静止的,但是在音乐中,这些画面都动了起来,并且人物时间产生了交流和故事,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课程,一定会对“音画”这样的音乐形产生了兴趣,下去之后,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查阅一下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欣赏。现在下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