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太平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及人口和声调分布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持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 过程与方法
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牲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和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牲。
2、 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1、 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 近些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有一大热点——新马泰,这些国家都有哪些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
2、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名胜古迹,如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等。
(活动一)读图观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分析其重要性。
1、 课件展示:P.3“世界地形图”,课本P.12“东南亚地形图”和P.13“东南亚行政区划图”明确东南亚的范围及主要国家。
2、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
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主要国家:共11个国家。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有越南、老挝、缅甸;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
3、 课件展示:地图册P.3“世界地形图”理解东南亚所处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师让个别学生上讲台指图并说出东南亚的纬度范围:10°S-25°N,这种纬度位置从热量带来看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和岛国,受海洋影响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板书)一、重要的位置——十字路口
课件展示:课本P.14图7.22“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留洋的重要的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经过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视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承接过渡)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
(板书)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活动二)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和阅读P.15内容,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课件展示:地图册P.9“亚洲气候类型图”,看图并思考。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和气候牲:东南亚的气候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热带季风(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部)东南亚的气候部的特征为高温多雨(对于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学过)。
2、阅读P.15图7.24“东南亚物产分布图”及P.16“知识之窗”,找出东南亚主要有哪些物产并完成活动题。
思考:为什么东南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地区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从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高温多雨可以看出,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适合于农业生产,历史上农业发展早间早,是热带经济作物重要的生产地区,许多农作物产量位于世界前列并有大量出口。
板书设计
1、 十字路口的位置
1、 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 国家:11个国家
3、 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
2、 气候与农业生产
1、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2、 热带经济作物丰富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 东南亚包括哪两部分,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
2、 东南亚有哪两种热带气候,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和气候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东南亚的地形和居民等知识。
(活动一)读图探讨
1、 课件展示:读P.12图7.20“东南亚地形图”思考下列问题
⑴.找一找东南亚主要有哪些河流?
⑵.大部分河流的注射与山脉的走向有什么关系?
⑶.填写课本P.13活动2表格,思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
2.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讲评,得出结论。
⑴、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
⑵、这些河流大部分受山脉走向的影响自北向南流向海洋,河流和山脉呈现“南北纵列,山河相间”的分布特点。
⑶、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平原和河口的三角洲平原地区。因为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为区,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鞋业情况相似,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特别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上。(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复习回顾上学期的“聚落”和世界人口分布的相关内容。)
(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约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学生朗读)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化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活动二)江门是我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海外华人、华侨众多,请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谈谈你对华人华侨的一些认识。
1、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穿插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如从华人华侨亲友身上了解到的华人华侨在海外工作、生活的状况,你所了解知名华人华侨对于家乡的贡献的事例,从开平碉楼历史了解到华人华侨的历史等。
2、 师生总结: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汴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3、 课件展示:“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和“吉隆坡唐人街”等相关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三)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游客比较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你所了解的东南亚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有哪些?
1、 学生自由交流和个别谈谈自己所见所闻。
2、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旅游胜地景观图片
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近些年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在我国,“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
(课堂小结)课件展示:本课知识要点与检测,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归纳小结。
板书设计
3、 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
1、 地形特点: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2、 城市分布: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 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1、 华人、华侨
2、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