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复习课件
时空观念
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20世纪
80年代
1992年
1993年
1997年
7月1日
1999年
12月20日
1995年
2005年
3月
“九二共识”
2008年
“汪辜会谈”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两岸实现“三通”
1992年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考点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识记)
原因 (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3)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含义 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考点速查
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形式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一国两制” 提出者 邓小平
提出 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
依据 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
目的 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考点 2 “一国两制”(理解)香港、澳门回归(识记)
“一国两制” 含义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 “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
香港
、
澳门
回归 原因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人民的支持
香港
回归 (1)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底,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2)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问题来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
、
澳门
回归 澳门
回归 (1)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问题来源: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意义 (1)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2)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考点点拨】“一国两制”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政策是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最佳途径。
对台政
策
、措施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5)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四点强硬的“反独”主张;
(6)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7)2009年5月,胡锦涛提出新“六点意见”
考点 3 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往(理解)
海峡两
岸的交
往进程 (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3)1992年,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4)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
海峡两
岸的交
往进程 (5)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为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握手,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7)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主席会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并就两岸发展提出六点意见,为两岸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
(8)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两岸
统一 有利条件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
(3)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
(5)《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6)我国综合国力提高
不利环境 (1)“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2)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易错易混】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内政,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知识拓展】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第一次分离: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第一次回归: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省,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第二次分离: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第二次回归: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第三次分离: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蒋介石逃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至今。
拓展提升
1.如图表明的信息是( )
A.我国在民族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援助
B.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重点工程
D.图中标注地区成为独立王国
综合训练
B
2.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 主权归属 B. 经济制度
C. 社会制度 D. 社会生活
A
3.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 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 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C
4.据报道:上任仅一年的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由于不承认“九二共识”而不得人心,民意支持率已不足百分之三十。这一事实说明( )
A. 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B. “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基础
C. 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
D. “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B
5.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汪辜会谈
B.海基会成立
C.“九二共识”
D.海协会成立
C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