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肥皂泡
【教学目标】
1.认识“廊、若”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皂、廊”等13个字,会写“肥皂泡、种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我们知道很多有趣的童年回忆,像去溪边钓鱼、在江上玩水、给表弟剪头发等好玩又有趣的事,但是这些事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经历的。不过我们今天学到的童年的事情,一定是大家都玩过的。不信?请打开课本,齐读题目!(板书)
在阳光下吹出一串串五光十色的泡泡,看风把它们吹得漫天飞舞,你也一定有伸手去抓泡泡的经历,也一定充满了快乐。冰心小时候玩吹泡泡的游戏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不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
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皂”上下结构,可记作“白”+“七”,上部不能写成“自”;
“廊”半包围结构,偏旁是“广”,不是“厂”;
“剩”左右结构,左边是“乘”,不是“乖”;
“碗”左右结构,注意区别形近字:婉、腕、蜿等;
“悠”上下结构,上面是“攸”,不要漏写中间的竖;
“若”上下结构,偏旁是“?”,下面是“右”,不要写成“苦”;
“透”半包围结构,里面是“秀”不要写成“季”或“委”;
“娇”左右结构,注意区别形近字:矫、骄、桥等;
“扯”左右结构,注意区别形近字:址、沚、耻等;
“仰”左右结构,右边是“卬”,不要写成“卯”;
“串”单一结构,上面的“口”要写得比下面的略窄一些;
“婴”上下结构,上面是两个“贝”,不要写成“目”;
“希”上下结构,可记作“乂”+“布”;
2.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5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依次写了哪些内容?(先怎么做泡泡,再怎样吹,最后写乐趣)
2.再自由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并在空白处简单写出你喜欢的理由,跟同桌说说。
四、文段共赏,理解课文。
读一读你喜欢的语句,边读边想像画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相机出示课件并通过指名读、泛读、集体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体会吹肥皂泡给人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象)
1、理解吹肥皂泡的过程。(课件展示)
(1)明确:肥皂水的制作(黏稠液体)、吹泡泡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按先后顺序说吹泡泡的过程。先…然后…再…
(3)吹泡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2.指导朗读。(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
吹肥皂泡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琢磨,小心地吹,慢慢地吹,轻轻地提;吹起的泡泡又轻又圆,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远。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想法再读一读。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2.家庭交流:自己动手制作肥皂水,和爸爸妈妈一起吹泡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冰心奶奶小时候是怎么制作肥皂泡怎么吹泡泡的了,她写得多仔细多明白啊。这节课我们来感受冰心奶奶那诗意的语言描绘写的肥皂泡。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朗读课文!
二、文段共赏,学习课文。
1.理解欣赏肥皂泡的美丽(课件展示)
(1)围绕“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从颜色、形状变化、吹的动作等方面体会肥皂泡的美丽。联系实际,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五光十色)。
(2)指导朗读。(指名读、范读)这些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肥皂泡,就像淘气的孩子在捉迷藏,多开心,多快乐呀!但是它们又是多么脆薄得小心翼翼的啊!带着这样的理解请大家再读一读。
(3)品读赏析句子。让学生提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教师引导,相机出示课件。
2.领悟情感。
冰心奶奶将肥皂泡写得美吗?让我们多读几遍,体会这种细腻优美的笔法。冰心奶奶真是太喜欢这些肥皂泡了,所以才能把泡泡写得这么的好。冰心奶奶为什么喜欢这些肥皂泡呢?(课件展示)
(1)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特别喜欢肥皂泡)
(2)冰心奶奶希望肥皂泡飞去哪?去做什么?(课件展示)
(3)泡泡真的飞到天上去了吗?飘过大海,越过山巅了吗?它带去了什么?(课件展示)
(肥皂泡代表的是孩子们的化身,带着孩子们的希望和快乐。)
三、感悟总结。
1.播放轻音乐“安妮的仙境” 在舒缓的音乐中让学生轻轻的朗读,尽情的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完成课后习题。
3.总结:作者描写细腻,将吹泡泡的动作着泡泡的姿态变化写得生动传神。吹泡泡的步骤具体生动,清楚明了,泡泡的美丽神奇“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四散分飞”等,从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
四、作业。
1.写一写肥皂泡给你带来的乐趣。
2.预习新课。
3.推荐书目《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课文小结】
本课写的是冰心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心,不但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设计】
肥皂泡
吹 轻轻 快乐
赏 美丽 骄傲
想 梦幻 希望
【教学反思】
《肥皂泡》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文章,文笔清新,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学习这篇文章,除了感受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美,还应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根据本课教学重难点,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亲身实践,切实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文笔;二、拓展想像,培养学生丰富想像力。肥皂泡给孩子们带来梦幻般的感觉,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心情;三、以读为本,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和态度。借助读加深词句理解,升华情感,体会意境。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灵活性、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理解还不到位,课后的小练笔没有时间写。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多。今后有待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