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10 纸的发明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10 纸的发明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7 22:2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认识“创、携”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切、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纸的发明过程。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纸的发明过程。
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龟甲、兽甲、竹简、帛书、麻纸、纸的挂图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然而,纸的发明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过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段充满智慧的历程吧!(PPT出示蔡伦发明纸的图片)
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卡片。
学生分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2.小组交流识记生字。
3.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注意听说话人的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结合第一自然段“贡献”这个词语思考:课文选取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话介绍了几种记录文字的方式?并用笔在课文中进行圈画。
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龟甲、兽甲、竹简、帛书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理清顺序,知道纸发明前人们记录文字的经过。
3.启发学生思考用竹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4.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
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教师指名上台听写生字。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分小组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2.指导学生圈画出代表时间的词语(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并说说其代表的含义。(说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超群,在那个时候就懂得用盛放蚕茧的篾席上留下的薄片来造纸。)
3.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时期所产生的麻纸有什么缺点?(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4.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二自然段,知道了在纸发明前记录文字的几种方式,现在结合第三自然段,同学们说说纸的发明一共经历了几种形式?
生:(龟甲、兽甲,竹简,帛书,麻纸)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或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教师提问,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选代表上台回答。
(1)联系前文内容,说说纸的发展历程?(把文字刻在龟甲、兽甲上——把文字刻在竹片、木片上——发明帛——发明麻纸——蔡伦改造造纸术,发明了实用的纸。)
(2)蔡伦造纸所用的原料有什么?(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3)蔡伦是怎样改造造纸术的?(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4)为什么这种造纸方法能传承下来?(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教师引导:以上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原文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找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并画出来。
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再选出代表来展示课文朗读的成果。
四、拓展实践
1.收集生活中见过的纸,并说说它们的用途。
2.课下和同学讨论,现在的纸和以前的纸比起来有哪些优点。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造纸术的发明过程。
【课文小结】
本文记叙了我国造纸术发明的过程,表现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抒发了对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预定方案的指导下,为了丰富和促进学生对纸的再认识,进行了一节课的教学展示,通过将纸的故事,让学生对纸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进行课文教学,教学环节水到渠成,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纸的来历更加了解。教与学互赢,顺利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我本着这个原则和教学理念,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教学内容、生与教学内容(纸的发展过程)师生与教学内容烦人对接,使整个课堂教与学完全融为一体,教学气氛和谐,学生在有意义的教学环境里,学习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