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3.能按照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4.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5.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
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2.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难点:
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交流平台”
请学生根据交流平台中的要求,自由朗读文段内容。(课件展示)
结合交流平台中的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巩固学习内容。
3.学生自由讨论发言,讨论完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强调:本次交流平台可以围绕文段中的“中心句”来展开交流,在交流时,可以结合本单元课文中某一段落,谈对“中心句”的认识,也可以谈“中心句”在文段中有哪些形式。
学习“识字加油站”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和相关图片。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学生观察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教师遮掉字词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效果。
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标牌还有哪些”,并列举几个。教师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相关标牌的图片,帮助学生识字,拓展知识面)
学生分小组讨论识字生字的方法。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蔡伦造纸的经过”。
(1)学生读了语段,提炼出关键词语,用箭头连接,同桌间说一说。
(2)教师随机指导。
(3)学生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会运用关键词串联起来介绍一次手工活动。
师:同学们刚刚的回答很精彩,现在老师有一个忙想请你们帮一下,老师这里有两张泥人的照片(PPT出示相关图片),还有几个捏泥人的关键词语,你能根据图片和词语串联起一段完整的话吗,将捏泥人的过程清楚地告诉同学们。
(课件出示关键词语:切段、浸、捣、捞、揉、刻、晒、涂上颜色)
生:我弄来一团泥,先把泥切断,洒上水浸泡,捣烂,再把泥捞上来,慢慢地揉成泥团,根据需要,分别取泥做成人物的头、身子,再安上手臂、腿,然后,在圆圆的脑袋上,刻上眼睛、嘴巴,装上鼻子、耳朵,再放在走廊上慢慢的晾晒,稍干后,涂上颜色,这个泥人就做好了。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句话,学生边朗读,边思考。
(1)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点拨:这两段话共同的特点就是用“有的……有的……有的……”关联词,组成排比句式。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排比句,以及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句的好处很多。比如: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训练学生运用排比句,课件出示图片以及句子。
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天上的白云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
请学生自由练说排比句。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教师出示“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学生读成语,圈出不懂的字词。
3.学生再读成语,自主学习不懂的字词。
4.教师讲解成语的特点以及运用,学生加以练习。
(示例:这些成语“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梅兰竹菊、望闻问切”每个字都代表同一类事物。“望闻问切”中“望” 的意思是“观气色”;“闻”的意思是“听声息”;“问”的意思是“询问症状”;“切”的意思是“摸脉象”。)
5.学生开火车读成语。
6.学生自由朗读,加深对成语的印象。
7.请学生思考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成语吗?并试着举例。
预设:如:豺狼虎豹、花草树木、花鸟鱼虫、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