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7 22:3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
1.会认“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吃饭”“形状”等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难点:
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1.读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想一想,“我”变成一棵树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自主交流、点名发言。
2.导入课文: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当“我”变成一颗小树之后,到底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解开心中的疑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1)读一遍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2)查字典,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
形状 狐狸 丁零 巧克力 继续 抬头 麻烦
3.书写指导。
(1)“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
(2)“烦”中“火”作偏旁,最后一笔写作点。
三、再读课文,整体概述。
1.接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丁零 失望 继续 麻烦
2.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我”变成了一棵树,长出各种形状的鸟窝。“我”邀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来,最后连妈妈也住进来了。妈妈带来了好多美食与小动物们分享,把“我”馋得直流口水。原来妈妈早就识破了“我”的秘密。
四、默读课文,感受想象。
1.默读课文,你觉得哪些想象比较有趣?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评点、引导。
(1)“我”变成了树就十分有趣:“我”心里想着变成树,结果立刻就有许多小树枝从“我”身上冒出来。多有趣呀!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①“冒”字用得好吗?为什么?
②“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表现了“我”什么心情?你能读出来吗?
“我”变成树后,树上长的不是各种果实,而是长满了鸟窝;更有意思的是,鸟窝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3)鸟窝一般是小鸟的家,但是“我”长出的鸟窝能住各种小动物,它们只需要轻轻一爬、一跳就住进了鸟窝,连“我”妈妈都可以来住,多么神奇。
(4)当“我”紧张得心嗵嗵跳时,“我”的鸟窝也会丁零丁零响。
(5)虽然“我”变成了小树,但是“我”的肚子还是跟以前一样会饿,也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
(6)小树也会流口水,并且小动物还以为是下雨呢。
……
3.小结:你瞧,作者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又是多么有意思呀!请大家再一次朗读课文,读出变化,读出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2.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想象的神奇。
二、赏读片断,感受“我”的心情。
1.质疑引导:课文中不仅有新奇、有趣的想象,对“我”的心理也是十分直白。“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可以尝试批注。
2.学生圈画,教师随机指导。
3.学生自主交流,教师讲解。
(1)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①“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因为妈妈在“我”玩的时候叫“我”吃饭。
②“我”此时的心情是 。(烦恼)
(2)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我”此时的心情是 。(惊喜)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①“嗵嗵”“丁零丁零”是拟声词,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咕噜噜 啧吧啧吧
②“我”此时的心情是 。(紧张)
(4)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①“我”此时的心情是 。(高兴、失望)
②“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矛盾吗?
“我”高兴是因为妈妈没有发现这棵树就是她的孩子,“我”失望也是因为妈妈没有发现这棵树是“我”,因为“我”觉得妈妈是最亲的人、最了解“我”的人,所以在心中暗暗期待她能发现“我”的秘密。
(5)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①如何理解这个“到底”?
“到底”起到了强调了作用。
②“我”此时的心情是 。(欣喜、得意)
三、朗读最后一段,感受韵味。
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1.你猜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秘密的?妈妈为什么会知道“我”的秘密。
因为妈妈很爱“我”、了解“我”,能洞察、体谅“我”的小心思。
2.这个结尾有什么特点?
这个结尾的特点是:一是独句成段,新颖别致;二是艺术的空白,令人思考,给人言尽意无穷的感觉;三是突出文章“给人幸福,给人快乐、给人新意”的主题。
四、思绪飞扬,拓展想象。
1.思维发散:现在,请大家变身为小作家,来做一次“头脑风暴”: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
我变成……

2.学生自由想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的想象。
3.全班交流。
学生1:我要变成一棵梭梭树,种在沙漠之中对抗风沙。
学生2:我要变成夏日里的一缕清风,为骄阳下的人们送去清凉。
学生3:我要变成街上的路灯,每天晚上守候晚归的行人。
……
五、布置作业。
你要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以奇妙的事情?将自己的新奇想象写下来。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大胆而新奇的想象,描写了“我”变成一棵树以后的情景:“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树上有各种形状的鸟窝”“水珠从我嘴巴里流出来”十分有意思。同时,文中也深深地透露着“爱”与“童心”。“我”有一颗纯净的童心,所以变成树、还和好多动物交上了朋友,而妈妈到底是发现了“我”的秘密,令人感受到幸福的母子之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变成了一棵树》通过大胆而新奇的想象,描写了“我”变成一棵树以后长出各种形状的鸟窝、给小动物们住、引来了妈妈等情景,给人幸福,给人新意。
课堂教学中的第一课时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解决了生字词后,以“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入手,让学生默读,并适当地动手圈画,然后再在班里交流。对这一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有的说长出各种各样的鸟窝很有意思,有的觉得“我”紧张的时候,鸟窝都丁零丁零响特别有趣。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言,第一课时基本完成较好,教师在课堂中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在第二课时中,我主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体会“我”的心情变化,这变化中有浓浓的母子情。二是发挥想象说出自己“变”。心情变化由读而来,而说“变”则是从文本中习得方法,迁移运用,学会表达,是更高、更难的学习。教师的引导也显得更为重要。
从学生的角度看,这两课时基本达成了目标。但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打开思路,说出自己的想象,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仍有一定的难度,容易人云亦云。而对他们进行适当地鼓励与提示,应该会得到更好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