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期末练习及答案
七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B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B)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述了 ( B )
A.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 B.刘邦推翻暴秦统治,建立汉朝
C.刘邦巩固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D.项羽在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
4、西汉太学里应用的教材有( )
①《诗经》②《尚书》③《礼记》④《易经》⑤《春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重难点:识记: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解答】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春秋》等的课程。故选:D。
5、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描写了西汉开国皇帝的豪情壮志。这个风云一时的王朝最后被谁夺取了政权? ( C )
A.项羽 B.陈胜 C.王莽 D.刘秀
6、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候。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B )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
③恢复西域与汉朝的联系 ④大败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B )
A. 小农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B. 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 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 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8、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下列不属于起义爆发原因的是(?D )
A.赋税繁重 B.刑法残酷 C.徭役沉重 D.统一度量衡
9、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B )
A.消除秦王朝的残余势力 B.恢复和发展生产
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D.加强中央集权
10、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请你判断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
①统一文字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盐铁官营④派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分析】本题以史书记载为依托,综合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
【解答】据“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上”是汉武帝;与汉武帝有关的是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③盐铁官营。为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长安设立太学。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抑商政策。①统一文字和④派郑和下西洋与汉武帝无关。故选:C。
11、东汉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C )
A.文景之治 B.大一统 C.光武中兴 D.外戚专权
12、《霓裳羽衣》能够成为古代乐舞的代表作,与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乐舞交流分不开。西汉时期,为这种交流创造了条件的历史人物是( A )
A.张骞 B.班超 C.鉴真 D.玄奘
13、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 A )
A. 蔡伦 B. 张仲景 C. 华佗 D. 祖冲之
14、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不包括( D )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B.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不允许少数民族内迁,以缓和民族矛盾
15、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这条古商路以运送丝绸为主。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将这条古商路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下列哪一位人物功不可没( C )
A.玄奘 B.鉴真 C.张骞 D.郑和
16、 “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D )
A. 西周 B. 战国 C. 秦朝 D. 东汉
二、非选择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图(a)反映了我国哪个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除图(a)内容外,这个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2)图(b)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这个封建王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仅经历二世就灭亡了。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该王朝的灭亡给你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
(2)陈胜、吴广起义。秦的残暴统治
残暴的统治必然导致国家灭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发明有关?这一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
(2)图二中的人物有何成就?与他同时期的“医圣”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3)图三中作品作者是谁?这部作品有何地位?
(4)综上三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造纸术。西汉时期。
(2)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伤寒杂病论》。
(3)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
(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发明创造为秦汉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