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脸谱》
教学目标
1. 认识京剧脸谱中的色彩、代表人物及表演形式(唱念做打)相关知识。
2. 知道京剧乐器的三大件是什么。通过模仿“拖腔”的演唱,感受京剧的韵味,并对京剧产生兴趣。
学情分析
中国戏曲体系精妙、博大精深。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的戏曲非常少,对戏曲没有基本概念。本课以京剧为例,旨在通过《说唱脸谱》这一戏歌的形式,拉近戏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结合自身已知经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戏曲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京剧中的脸谱艺术及“唱念做打”四大表演形式和“生旦净丑”的行当。
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模仿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及观察感悟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通过生活中常用的小物件,来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
教师活动:
课件导入图片欣赏。
提问:这些图片中都有一个共用的元素,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找到它。
教师点题:简单讲述脸谱的相关知识。
学生活动:边欣赏图片,边与教师互动,找到答案(脸谱)
活动2【讲授】引出戏歌的特点,结合学生对京剧的认知,展开提问。导出“拖腔”。
教师活动:
1.初听:刚刚我们欣赏的是脸谱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应用,现在我们来听听脸谱在音乐中是如何被诠释的?也请同学们听听,这段音乐中哪一部分最有特点?
2.与同学们来一起回顾歌曲中出现的“拖腔”,教同学们演唱“拖腔”。
3.出示“戏歌”及“京剧小常识”
学生活动:
1.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倾听。争取听出京剧中的“拖腔”。
2.模仿音频和老师的感觉,演唱“拖腔”。
3.朗读。
活动3【讲授】落实“先学后教”的原则。
?教师活动:
1.现在,我们知道,京剧中有“拖腔”,有脸谱。同学们对京剧还有那些了解呢?老师请同学们预习了你喜欢的京剧知识,现在我们共享同学的预习成果吧。
2.出示课件:对学生的预习成果予以梳理。(表演手段、行当、乐器、三大件演绎25秒)
学生活动:
1.展示预习的京剧知识,与同学共享。
2.听老师的简洁梳理,记忆相关知识。
活动4【练习】关注脸谱的色彩和人文含义,了解其浓缩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激发学生演唱兴趣。
教师活动:
1.复听《说唱脸谱》我们可以在说唱的部分试着跟唱,感受一下说唱的速度。同学们还要注意歌词里面有描写“脸谱”色彩的部分,我们要认真听听,歌词里都说了些什么?
2.解答刚刚提出的疑问。出示课件。
3.《说唱脸谱》中有说唱的成分,老师找出了一段,请同学们来练习练习吧。我们再来唱唱带颜色的乐段。
学生活动:
1.跟唱“说唱”部分。认真听歌词中关于色彩的描述。
2.阅读,加深记忆。
3.练习,感受说唱。富有趣味。
活动5【测试】对本课听赏的梳理。
教师活动:
再次听,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说唱脸谱》,希望同学边欣赏,边想象我们今天了解到的“唱念做打”、“生旦净丑”、“京剧乐器三大件”。我们现在会唱“拖腔”、一小段说唱,还有最富京剧风味的那个乐段,让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唱吧。
学生活动:
完整听赏,参与其中。
活动6【作业】1.激发学习兴趣,作业追踪。 2. 戏歌有共性,也有个横向美感的比较。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你们想把这首歌完整的学会吗?
2.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戏歌,也非常的经典,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多多发现生活中美的声音,美的事物。
学生活动:
1.课后自学。
2.课后寻到,完成横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