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音乐四下《3甘洒热血写春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音乐四下《3甘洒热血写春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8 06: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洒热血写春秋》

教学目标:
1、学习京剧的相关知识,赏析和学唱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经典片段,体会京剧的唱腔。
2、指导学生感受、表现京剧,了解表演、乐器及相关知识,学会利用乐器为尾奏旋律伴奏,感受京剧的博大精深。
3、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及自豪感,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教学重点:
感受、对比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不同之处,哼唱及表现京剧选段。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进一步感受、模仿和表现京剧中唱、念、做的表演形式;利用乐器为京剧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伴奏乐器(锣、鼓、镲)

教学学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听音辨“脸”。 ①谈话。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块学习,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一个听音辨“脸”的游戏,你能根据音乐唱词中描述,找出对应的脸谱吗?我们一起试一试。 ②课件播放《说唱脸谱》片段,学生对应选择判断。 ③学生根据唱词判断选择。 3、点明教学内容。 ①师:同学们对京剧了解的还真不少呀,老师对你们可要刮目相看了,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都是我国传统京剧剧目中的一些经典造型,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京剧,你们知道这里面的又是谁吗? ②课件播放《甘洒热血写春秋》现场版,学生赏析。 ③反馈。 A师:你知道他是谁么?(教学预判,学生如果知道就让他说,不知道教师接话。)他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主要角色“杨子荣”,你们能看出来他在那里演唱这段京剧吗?
B师:老师就不卖关子了,杨子荣这是在大山洞里土匪的老巢里面呢,你们看杨子荣来了。 ④课件出示卡通京剧造型杨子荣对比。 A师:从扮相上看你们觉得杨子荣的身份是什么? B学生回答。 C师:杨子荣的真实身份是解放军侦察排的排长真名叫少剑波,“杨子荣“是他的化名,这幕戏就是他在土匪头子“座山雕”寿宴上的经典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这个经典唱段,感受不一样的现代京剧。 设计目的:利用学生熟悉的《说唱脸谱》,听音辨脸进入课堂,同时结合学生的感知经验,通过形象对比点出教学内容,强调了京剧的扮相同时把教学内容开门见山的和学生交流,为接下来的教学开展,铺路搭桥。

新知新觉。
(一)京剧初探。 1、背景初探。 ①简介背景。 师1946年,解放军部队进山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土匪座山雕,威虎山倚仗着地堡暗道,想要制胜最好是智取。侦察排长杨子荣改扮土匪打入威虎山,假意把联络图交给了土匪头目座山雕,除夕夜杨子荣趁着土匪们为座山雕祝寿的时机,将匪徒灌醉,此时大部队赶到,全歼顽匪。《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段就是匪徒们在为杨子荣庆功的时候,杨子荣所唱的一段。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短片重温一下这个经典的故事。 ②课件播放配乐京剧《智取威虎山》学生感受赏析。 ③过渡小结。 师:现代京剧,又叫样板戏,是经过改革了的京剧,所以对于行当的划分并不像正统的京剧那样严格。杨子荣是生行的角色,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生或者武生,而是经过创新了的,我们一起来细致感受一下。 2、模仿及表演。 ①复听及动作。
A课件出示“唱”“念”“做”“打”教师简介。 师:京剧从表演的角度来说讲究“唱”“念”“做”“打”,现代京剧凸显了“做”功,指的就是表演技巧,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演员一举手,一投足,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深入了解这个人物。 B老师邀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个片段,我们一边听、看,一边模仿一下“杨子荣”的动作和表情,看看谁最表演的最好。 ②课件播放京剧片段,师生模仿。教师注意强调动作和表情。 ③反馈。 A你觉得最难模仿的在哪个方面?表情还是动作? B通过杨子荣的动作和神情看的出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④深化感受和评价。 A师:老师想在同学们挑选一个模仿的最好的同学来扮演杨子荣,这一次我们一边模仿,一边对着他的口型小声的模仿,这样才能做到神形兼备,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B再次播放,师生齐模仿。 C自荐、推荐或选拔一位最好的同学。 师:你模仿的这么好,你能给我们说一说诀窍吗?我们和你一起学一学。 D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目的: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降低学习难度,把听、学、模仿交织在一起,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亲自感受京剧的任务形象,同时在聆听中,加深印象为接下来的学唱打好基础。 (二)学唱及模唱。 1、课件出示谱及歌词。 ①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这个片段呈现了杨子荣机智勇敢,深入虎穴当卧底,并要取得最后胜利《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决心和信心,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能在唱段中想象到一副怎样的画面?演唱的力度和情感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速度去演唱?我们一边听一边配合刚才的动作模唱及表演。 ②聆听及表演。
③聆听感受。 A师:听了这个片段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个唱段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 B学生回答,师点评。 2、师生模唱。 ①师:老师忍不住想唱一唱这首歌,同学们想听吗?但是老师有个小要求,你们一边听,一边帮老师做伴舞表演,也可以小声的唱一唱。 ②播放歌曲伴奏,出示简谱及歌词,师范唱。 ③师生听原唱或伴奏一起模唱2-3遍。 A随原唱模唱及配上动作。 B教师指导。 C伴奏(或唱词)学唱、跟唱。 3、重点模唱拖腔。 ①师: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觉得那里拖得最长、最难唱? ②学生回答。 ③课件标注拖腔及简介。 师:拖腔"是戏曲唱腔在一句唱词或一个词逗唱完之后,旋律仍然继续进行的那一部分音乐。 常常将某句或某逗唱词的最后一字附上长短不一的拖腔,进一步将某种特定的情感予以更深、更细、更为形象,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④听范唱及模唱、模仿。 ⑤指导及强调。 A注意咬字归韵:“洒”“显身手”“写”“秋”。 B视唱最后一句“秋”的曲谱。观察拍号和以前接触的歌曲有何不同? C添入戏词演唱最后一句。 D力度处理:开始mf~“甘洒热血”f~“秋”mp~mf 设计目的:京剧有别于歌曲学习,对学生的基本功及演唱技巧有很专业的要求,学生的自有能力是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的,但是又要体现京剧的韵味和魅力,只能抓住模仿和模唱来体现。其中重点教学“拖腔”部分,把演唱、乐理都渗透在学生的经历和感受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辅助学习,既能起到知识巩固作用,又结合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演唱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