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旦净丑荟精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认识并能识别“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角色及表演形式,通过模仿各行当的动作、念白,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各个行当的念白、动作,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的参与体验,感受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了解我国的国粹——京剧的相关知识,引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具有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意识,参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创造与共享。
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音乐教学活动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中国戏曲、对京剧的知识了解是知之甚微的,学生对京剧艺术欣赏的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美好心愿难以实践,究其原因:
1.京剧欣赏教学的要求与一般民歌欣赏、器乐欣赏的目标差异不大,只是曲调不同,学生没有从欣赏京剧的角度去欣赏。
2.学生不了解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没有基本的京剧知识,所以他们看不懂也听不懂京剧,无形中也就远离了京剧。
3.儿童的精力旺盛,喜欢活动而且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让学生静下心来欣赏冗长的唱腔和难懂的唱词并理解其人物形象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通过欣赏图片、播放视频、音频资源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京剧艺术教育的教化作用、通过走进京剧、欣赏京剧作品、了解京剧的各个行当等知识,引发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及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具有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意识,参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创造与共享。
【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了解我国的国粹——京剧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我国的京剧艺术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模仿各行当的念白及具有各行当特点的动作造型。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诱趣 导入新课
1.教师扮演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各行当,诱取学生对学习京剧的兴趣。学生欣赏教师的表演,辨别是戏曲中的哪一剧种。
2.①同学们,你们看了刚才的表演,知道它是我国戏曲中的哪一剧种?
②谁来说说你所了解有关京剧的知识?学生汇报课下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表演,拉进学生对京剧的陌生感,为后面的表演环节做铺垫;通过课前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京剧有关知识”的作业,使学生对京剧提前有所了解。
活动2【讲授】学习激趣,新课教学
1.①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概括总结,介绍京剧。学生了解什么是京剧。
②测试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人物特征,能不能把这些人物划分归类?学生欣赏图片,观察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③请个别同学上黑板辨别面具属于哪一行当。学生观察图片,交流讨论。个别同学将“生、旦、净、丑”字卡贴在面具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暂不做评价,在以后的学习中,让小学自主找到答案。
④(播放多媒体课件)边播放图片,边详细介绍各个行当。学生观察讨论,学习了解京剧的各个行当;边学边模仿京剧中各行当的念白、动作。
⑤检测教材中的图片属于哪一行当。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自我评价。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1:电子白板的应用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知觉、注意的高度自觉性。将教材中的插图,经过扫描仪扫描后,进行裁剪,整合到多媒体课件中直接进行播放,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通过白板展示出色彩艳丽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极大兴趣,为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2:从网络资源中搜集到京剧各个行当的图片,整合到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播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遮阳板功能,先将行当图片遮挡起来,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这样就避免学生被色彩丰富的图片吸引,造成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创设了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了教学效果,并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对话,实现了知识意义的建构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3:学生通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片移动功能,将各行当的人物选择到相应的位置,便于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这就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创设情境方面的独特优势,它的活动挂图用起来非常方便,不管是配套的图库里还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图片等资料都能随时调用,不需要按照预设的顺序播放,随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这一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的图片,能够仔细观察各行当色彩艳丽的的图片,找出人物的特征,激发起学习京剧的极大兴趣,为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通过多媒体播放京剧人物的图片,能够一目了然的认识京剧中人物的各行当,为自我检测教材中出示的各人物行当,起到一定的评价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①(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观看4段京剧片段,观察这几段表演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交流京剧片段表演的特点。
②教师详细介绍京剧的表演特点:唱、念、做、打。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京剧表演的形式。
③(播放多媒体课件)测试二:测试耳力,听声音辨别分别是京剧中的哪种行当。学生检测自己对所学京剧知识的巩固。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4:从网络资源中搜集到京剧不同的表演形式的视频、音频,通过软件的剪裁,将剪裁好的视频、音频资源链接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视频、音频欣赏,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的感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标注功能和移动功能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将所听到的音频用电子笔画出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或移动到与它正确的行当图片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学生获得实践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
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有的功能,赋予学生一个美妙的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重认知、轻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它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佳境,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由讨论交流,归纳分类等方法,在视觉、听觉的直观感知中,对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通过自我的检测,知道自己对京剧知识的了解的程度,也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
活动3【活动】参与体验,争趣巩固
1.教师简单介绍“锣鼓经”,学生小组合作自学“锣鼓经”。
2.分配角色,讲清要求。学生抽签决定角色,小组合作编排表演。
3.教师巡视指导,发放道具。小组代表表演,其余小组成员配合敲奏锣鼓经,合作完成表演汇报成果。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5: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超级链接功能,自主选择所扮演的行当角色,小组成员自主选择与所扮演行当角色相配的“锣鼓经”共同合作,展示各组的表演成果。本着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进行操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运用该软件,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真正的实现了交互式的学习方式,使操练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容易和方便,成功的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音乐实践——模唱、模奏,设计练习锣鼓经、小组合作编排等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参与体验京剧的表演,更好地体验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活动4【作业】教师小结
1.教师小结本课的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国粹京剧,学习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认识并能识别“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角色及表演形式。希望同学们能有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意识,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吧!回去后请同学们扮演自己喜欢的行当,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并与爸爸妈妈共同搜集净行的“脸谱文化”,我们一起分享!让我们踏着锣鼓声,把京剧艺术带到我们的校园里吧!
2.布置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行当,表演给爸爸妈妈看;与爸爸妈妈共同搜集有关净行的“脸谱文化”资料。
【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表演给爸爸妈妈看;与爸爸妈妈共同搜集净行的“脸谱文化”资料,加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及表演的自豪感!学生听赏着京剧,迈着圆场步走出教室,继续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