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音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三个段落的不同速度、情绪,并说出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场景。?
2、能够熟悉作品的A段主题I,记住旋律。?
3、将A部分用歌唱、打击乐器、声势等方式参与表现。?
教学重点:?
A部分的旋律听辨以及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乐曲三个部分整体的听赏与联想。?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音乐卡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明确任务
从单元入手,第二单元是系列单元五十六朵花之一,是一个延续性的单元,介绍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今天走进瑶族,去感受《瑶族舞曲》那行云流水般的美妙旋律。?
听赏
整体聆听:?瑶族舞曲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由茅沅和刘铁山作曲,是我国管弦乐作品中的奇葩,是一首经典之作。初听全曲,请学生感受整首乐曲的情绪。体验速度的变化。试着划分段落。?
教师总结。评价学生。?介绍瑶族,说到服饰,教师弹钢琴作为背景音乐,学生欣赏图片,请学生记住旋律。?介绍盘王节,说到送礼物给父老乡亲,从而引出本节课进行的三个阶段。?
?分段欣赏
似曾相识?聆听第一部分A的主题I:?
①学生认真看谱,准备视唱训练。视唱曲谱,熟悉旋律,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准确。?
②举手示意已经熟悉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③有没有熟悉的感觉。?启发学生,这部分的情境仿佛婀娜多姿的少女翩翩起舞。?
身体力行?再次聆听第一部分A的主题I:?
①教师弹奏,学生巩固旋律?
②做声势活动?
③用课堂乐器为此段主题设计伴奏。?
介绍长鼓?聆听第一部分A的主题Ⅱ:
?①教师弹奏,学生巩固旋律?
②做声势活动,分组看看熟悉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③用课堂乐器为此段主题设计伴奏。?启发学生,这部分的情境仿佛粗犷豪迈的小伙子们在跳着热烈的长鼓舞。?聆听第一部分A?将学生分组,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演绎乐曲。?3.身临其境?聆听第二部分B,教师与学生互动跳舞。?对比欣赏,感受情绪和不同。?启发学生这段像含情脉脉的情侣在对视,表达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聆听A’,找找和A段的异同。对比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异同,得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是第一部分更为热烈的变化再现,情绪更加热烈澎湃。最后一部分在强烈的节奏中推向高潮,在快速欢畅的情绪中结束。此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想象和联想,并说出自己联想到的画面。?身临其境为经典旋律主题Ⅰ编创歌词。分组进行。全班交流。?
音乐表现
复听全曲?全班同学整体演绎作品,创设情境即将节目送给瑶族的父老乡亲,随音乐走出教室。?结束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