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教学目标:
听唱歌曲,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
通过古诗歌曲的演唱,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与到小组创编活动中,根据歌曲《梅花》的旋律重新填词演唱,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梅花》,体会古诗与音乐相关结合的意境。?
教学难点:
根据歌曲《梅花》的旋律重新填入古诗词或自己传遍的歌
词演唱。?
教学准备:
电子琴、电脑课件、梅花胸花。?
教学过程:
导入?
1、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文化博大精深。同学们喜欢朗诵古诗吗?你最喜欢的是那一首呢?谁能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师点评)
2、配《梅花》伴奏,教师朗诵毛泽东的诗《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让学生猜猜这首诗赞美的是谁呢?(梅花)?
3、刚才老师朗诵的就是毛主席的诗《卜算子.?咏梅》。?
4、提问:那么诗中赞美了梅花怎样的性格?(坚强不屈、不畏严寒??)?
5、师讲解:正是因为梅花的这种坚强不屈、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性格,所以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喜爱。赞美梅花的古诗有很多,古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诗朗诵的韵律感与音乐是相通的。?
6、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由王安石的诗《梅花》创作而成的古诗文歌曲《梅花》。?
二、?新课学习。?
1、先请同学们听歌曲《梅花》,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自然、柔美)
第二、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
(歌曲仿佛让我们身临其境地看到了梅花的美丽、坚强,感受到它的傲骨之风。)?
2、师配音乐伴奏范唱《梅花》,提问:边听边留意诗文歌词,看看王安石的这首《梅花》中的歌词是如何赞美梅花的?(歌中的梅花美丽、坚强,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3、学生反馈。?
4、师讲解古诗《梅花》的诗文大意。?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一遍古诗。?
6、学生全体起立,用“啊”轻声模唱歌曲旋律。(做发声练习,练习如何发声最美)?
7、观察乐谱中出现了两个小房子,讲解“??”反复跳跃记号。?
8、老师教唱两遍乐谱,第三遍师生同唱。?
9、动听的旋律再配上美妙的诗词,一定能把我们带入那美丽的梅花林中,学生随着录音跟唱一遍歌词,注意发声方法。?
10、同学完整地随着琴声演唱一遍。?
11、讲解:第一乐段歌词中的第一个字“墙”和“遥”字运用的是切分节奏,表现梅花的生气与活力。?
三、歌曲处理?
1、大家想一想,怎样唱才能把这首歌曲唱的更美,以表达对梅花的夸赞呢?在速度和情绪上要怎样把握?
(用优美、抒情的声音,赞美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中速演唱。)?
2、教师用两种不同情绪分别演唱歌曲的两个乐段,(一种抒情的,一种高昂的)学生选择那种更合适,后跟琴声演唱一遍。?
提问:情绪高昂的第二乐段中,那一句是高潮乐句?(教师讲解:第二乐段的前四小节为高潮乐句,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
4、按照刚才所说,完整地跟琴声演唱一遍歌曲。?
5、分组唱;一组唱“啊”,一组唱词。?
四、创编歌词,古诗新唱。?
1、古时候的文人墨客创作了如此优美的诗句赞美梅花,今天让我们借古人的情怀抒发我们的情感,运用歌曲《梅花》的旋律填入不同的古诗词,进行改编。?
2、出示4首古诗词,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代表各自的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改编或者自己创作一首小诗进行创编。要求:比一比那个小组最快,而且形式丰富。?
3、分组汇报。?
五、延伸?
1、同学们表演的真精彩!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如我们学的歌曲《梅花》,和老师前面朗诵的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歌唱梅花的作品还有很多,如《红梅赞》、《梅花三弄》、《一剪梅》、还用邓丽君的《梅花》等等。?
2、让我们来欣赏一曲《红梅赞》,再次感受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六、总结?
1、古诗新唱为我们重新演绎了古诗的传统文化,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在梅花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2、在歌曲《梅花》动听的旋律中,我们领略了梅花的美丽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同学们遇到了难题并没有退缩,而是运用集体的聪明才智战胜了困难,在你们身上,我也看到了梅花的精神。最后,让我们再次完美演唱这是《梅花》,让这动听的旋律萦绕在我们耳边,也让我们将梅花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楼了不起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