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中第一节的内容。从第三章的标题来看,就充分体现了生物学STS课程的“人与生物圈”的主线和思想,并将“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这一节安排在了“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之前的第一节,更是体现了克服人在生物圈中“靠山吃山”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新课程理念。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节教材的内容体系上,主要安排了这样一些素材和内容。(1)是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词和《寂静的春天》引入新课,(2)是3个关于生态平衡被破坏的资料分析(3)是生态平衡的概念,(4)是动物怎样促进物质循环,(5)是动物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这一节从教材编写者的思想理念和出发点十分值得赞赏,但在具体内容体系的安排上却有不尽合理之处,一是生态平衡概念的学习应放在生态平衡被破坏的3个资料学习之前,二是在内容难易程度上,最难的两个问题“生态平衡的概念”和“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材缺乏对突破这两个重难点学习的素材和资料的安排,其余内容如动物对植物的作用由于太简单又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兴趣(我上课的班级学生生物学科兴趣十分浓厚)的需要。
通过教材分析,我们对教材特点有了把握,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就有了清晰的思路:通过情境创设突破生态平衡概念的重难点,通过制作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学习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教法学法的安排上,对重难点问题教师适度引导和讲授,简单内容则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表达……同时结合教材内容,精心选取了十分贴切的资料分析,并以“我是县(市)长”为题进行了角色扮演。
二、教学目标:
依据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体系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的行为习惯,树立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
三、教学重点:生态平衡的定义及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对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两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课时)
一、新课引入:
教师表情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问: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色,美不美?
学生:美!
教师:现在,同学们闭上眼睛,充分发挥想象,当我们的身边,地球上什么动物都没有,是一幅什么景象?
过一会,学生发言……
一学生:我实在想不出来。
教师:没有动物的世界确实可怕,甚至是不可想象的,动物在自然界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设疑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情境创设:多媒体图片展示,也可在黑板上画草图(如图)
教师:有一片大草原,有500条蛇,现在我们捕了100条蛇,
把它放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不能再回来了。5年后,我们再来看这一片大草原,有多少条蛇?
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由于减少了100条,400条蛇的食物更充足,生长繁殖加快,周边的蛇也可以过来,数量得以恢复,大体还是500条。
教师:现在我们再将100条蛇放到这一片大草原中,5年后这片大草原又有多少条蛇呢?
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这一片草原,食物,空间有限,600条蛇有的饿死,有的远走他乡,最后大体还剩500条。
学生自主学习:生态平衡的概念。
学生进行P44“资料分析”学习,交流、讨论。
情境创设(如图)
教师:一片草原中,有鼠和蛇,一段时间,蛇被大量捕杀,
这片草原会阁下怎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言……
情境创设(如图)
教师:在这一片草原中,如果多了鹰,遇到上述情况又会
怎样的情况呢?
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
教师提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稳定,还是生物种类多生态系统更稳定?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多媒体图片展示,也可在黑板上画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只有植物和细菌、真菌时,物质循环途径单一,物质循环速度较慢,动物加入生态系统后,循环途径增多,循环速度明显加快。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段落。学生自主学习后自主对问题进行总结。
视频“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或通过教材图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讨论、交流。
资料学习:视频播放或以教师讲故事的形式呈现: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主产于我国广东岭南及福建蒲田等地。
(2)养蜂人被称为追赶春天的人,春天从我国南方开始,早春时节,大量的养蜂人来到南方,开始了追赶春天之旅。但是,近几年南方由于经济发展较快,物价上涨较快并居高不下,养蜂人由于旅途及生活开销较大,到南方的养蜂人大幅减小。
(3)南方某县(市)近年荔枝产量迅速大幅下降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这个县(市)的县(市)长,你们来分析、寻找荔枝产量大幅下降的原因。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现在,各位县(市)长,你们将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这个县(市)长提出了对养蜂人进行车旅费补助和放养蜜蜂进行奖励的方案,你们比较一下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样的方案效果较好?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学生积极发言……
叮……(下课铃声响起)
教师:最后,推荐大家在周末休息时看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寂静的春天》,下课。
课后教学总结:
(1)教材中新课引入提到的《寂静的春天》,由于学生学业负担重,加之现代学生兴趣爱好取向方面的原因,基本上没有学生阅读过这本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没有把它作为新课引入的教学素材,而是作为课外读物进行推荐,这一安排非常得当。在新课引入上,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并让学生静静地充分想象:“没有动物的日子里”,这一设计非常巧妙而富于艺术性:此处无声胜有声!
(2)对“生态平衡的概念”这一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结合概念的意义,通过精心而又十分贴切的设计进行情境创设,并进一步进行情境创设,补充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为后面生物多样性的学习埋下伏笔。这样不但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重难点,而且做到了对整体教材内容休系胸有成竹,前后照应,统览全局。
(3)将“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内容设计为文字形图片,大大促进学生对这一重难点问题的分析、理解。
(4)对简单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做到根据不同问题依其难易程度,选择安排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并有机结合。
(5)“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部分,教材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结合教材内容,精心选取了十分贴切的资料分析,并以“我是县(市)长”为题进行了角色扮演,突出了“STS”的鲜明特色和理念,充分满足了学生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的需要,使整个教学非常富于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