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7.梦中的远航 苏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7.梦中的远航 苏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18 09:4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
第17课 梦中的远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简要了解人类航海史,认识郑和远航壮举是中国的睦邻外交,有别于西方的殖民航海探险活动;借助他人作品帮助学生感受他人的智慧,分析画作中呈现的远航图景,梳理他人的创作方法,为学生的认知、理解、想象和创作提供帮助,并以艺术性的手法进行主题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了解人类的远航史与意义,通过文学作品开启学生的远航之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思维,以师生间、生生间的探讨为基础,引发对远航的思考,寻得恰当、有效的创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简要了解人类远航的起源与历程,回眸郑和远航的壮举,从中体会远航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与意义,感受人类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与胸怀,激发学生对前人的敬仰和对海洋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始终的航海壮举的了解,感受人类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与胸怀,激发学生对前人的敬仰和对海洋的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对远航投注兴趣与热情,并引导学生将现实赋以幻想,让心灵插上羽翼,编织诗意、奇幻、美好的远航之梦。
教学难点:
1. 通过赏析他人的作品,梳理创作要领。
2. 既要凸显主题,又要展开想象、激发创意,表现梦中远航途中的节点与历程,呈现富有个性的绘画作品。
3. 注意现实与梦想的勾连与融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用纸。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 了解仪器用途,感受古人智慧。
教师出示600多年前我国明朝使用的水浮法指南针和400多年前欧洲人使用的星盘和罗盘,请学生猜测“什么时候需要用到这些仪器”。
小结:古人善思躬行,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中,发明了这些仪器,在航海中用来测量陆地的纬度和船只在海上的位置,以此判断行进方向。
2. 了解人类航海史,体悟先人对海洋的探索精神。
人类何时起涉足海洋,实现远航?
师:对浩瀚大海的好奇和探索一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始终。在遥远的古代,海边的居民把渔猎作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对海洋彼岸的向往使世界上著名的海洋民族相继应运而生,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先民便已轻舟出海,成为世界上最早探索海洋的族群之一,5000年前的两河流域先民用芦苇等自然植物扎制大型帆船,也成功地进行了远航。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引发对“远航”的思考。
设想一下,远航途中,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人们会遇到什么吗?
师:人类面对险象环生的海洋,勇敢地与风浪搏斗。众多的航海历程,发现了大片的海上陆地,逐步把东、西方捆在一起,使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今令人刺激的梦幻般的海上活动依然如火如荼。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人类的远航史,开启我们的远航之梦。(揭题:梦中的远航)
二、学习与创作
1. 简要了解“郑和下西洋”,浅析其意义与作用。
师: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曾有过举世闻名的远航史,——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都到了哪些地方?
(东南亚地区、印度地区、阿拉伯地区、非洲地区)
师: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收获?
(远播中华文明、推动各国了解、开发东南亚、 促进物资及技术交流。)
师:郑和下西洋是中国的睦邻外交,有别于西方的殖民航海探险活动。
2. 沿着历史的足迹,“亲历”异国的风情。
师:600多年的岁月,郑和曾今亲历的地方现在会是什么样呢?想不想沿着历史的足迹,“亲历”一番异国的风情?
超链接:感受东南亚地区、印度地区、阿拉伯地区、非洲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远航”的梦想。
师:地球很大,浩渺的大海连接着世界,你还想远航到哪?
图片欣赏,领略世界各地的风情,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大海上还能见到什么样的景致?
(视频播放)感受海浪翻滚、海面鱼跃、鸥鸟飞翔、落日余晖等美妙奇特的景致。
4. 托起想象的翅膀,开启“梦中的远航”。
师:世界的绚烂与缤纷,激起了无数人的航海梦想,看!英国有位叫格列佛的医生曾多次远航。来介绍一些他远航途中发生的故事。(主人公乘“羚羊号”起航飘到小人国;乘“冒险号”起航到达巨人国…?…)
师:所到之处充满了奇幻,让人不禁赞叹作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穿越时空,也到奇幻的世界亲历一番?
师:让我们躺在这张船形的床上,或者身处海蓝世界中,在阵阵海浪声中做个远航之梦吧……远航途中有哪些见闻?所到之处有什么特点?(播放海浪声)
5. 集思广益,构思“梦中的远航”。
师:与你同座的好朋友说说梦中的远航,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远航之梦。
小结:梦中的远航应是诗意、奇幻、美好的航海历程,同时也暗含着人们的梦想。
欣赏美术教科书中的作品,感受他人的智慧,分析画作中呈现的远航图景,梳理他人的创作方法。
师生探讨,得出结论:梦中的远航可以再现或想象远航途中的见闻,绚丽的海景、神秘的海岛;可以航行至现实世界中内心向往的地方,也可以穿越时空,到奇幻世界,比如外星人基地、卡通人物形象岛等。
从画面构图、表现内容、表现手法进行构思,尝试性地勾勒草图,并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形成一定的创作思路。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受同龄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与情趣。
6. 示范讲解,引领绘画创作。
构思:根据之前的学习,规划调整创作的主题内容,预设画中的具体事物、集体形象,想象自己画面的独特性。
构图:根据构思进行画面布局,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船只、人物、景物的关系和位置。可以是单幅、长幅、连环画等形式表现。
注意从画面的前景或主要事物入手、逐一描绘,注意形象的生动性与美感。
添加背景,涂色,完善画面。
7. 展开想象,创作“梦中的远航”。
提出绘画建议:根据自己的构思、发挥想象,大胆创作“梦中的远航”。
三、评价与回味
1. 师生回顾本课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有效的评价取向;
主题创意,是否展现了梦中远航的快乐、奇特、惊险、离奇等。
鼓励同伴们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看看谁的远航最有趣、最离奇、最独特。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体验自己的成功经验或遗憾。
3. 从美术学科“双基”出发,结合儿童美术特点,对学生作品中的线条、造型、色彩予以必要的点评,引导学生用笔大胆、线条流畅、造型有个性,画面富有想象与创意。
四、拓展与延伸
1. 现代航海家翟墨自2007年1月6日至2009年8月16日,独自一人航行二万八千三百海里,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
我们一起读读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翟墨的颁奖辞。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看一看翟墨写的《一个人的航行》,去感受能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生存下来的能力,那也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