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学案
初三( )班 姓名 学号
【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并对其它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3.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常用方法。
4.养成及时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学会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用品】
试管、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木条
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铁粉、铜片、铜丝、黄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
硝酸银溶液
【实验活动】
[活动一]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知识回放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物质的 等。
1.观察金属的颜色、状态和光泽。
金属 镁条 铝片 铁片 铜片(丝)
颜色、状态
光泽
[问题与交流]
铁是银白色金属,为什么铁粉呈黑色?
2.比较铁片和铜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大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结论: 。
3.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其它物理性质(如: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归纳一]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
特性: 。
[练习一]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钨硬度大、熔点高,可用来制作保险丝
B.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高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抗腐蚀性能也更好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制造厨具的理想材料
D.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活动二]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回放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 。
[练习二]
完成下表:
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
铝在空气中表面生成致密保护膜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归纳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1. ;
2.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
(或稀硫酸),观察现象。
猜想生成的气体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
镁和稀盐酸(稀硫酸)
铝和稀盐酸(稀硫酸)
锌和稀盐酸(稀硫酸)
铁和稀盐酸(稀硫酸)
铜和稀盐酸(稀硫酸)
[归纳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2. ;
3.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归纳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3. 。
[归纳三]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由强到弱):
[练习三]
(1)将铜丝插入下列溶液中,有明显现象的是
A.HCl溶液 B.AgNO3溶液 C.MgSO4溶液 D.Ba(OH)2溶液
(2)用置换反应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下列各组药品能达到目的的是
A.Ag、FeSO4、CuSO4 B.Fe、Cu、H2SO4
C.Fe、Cu、ZnSO4 D.Fe、Cu、KOH
(3)有A、B、C、D四种金属:
①已知用A制造的容器不能盛放C的化合物溶液
②A不与B的化合物溶液反应
③四种金属中只有D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C> B> A> D B. A> C> B> D C. B> A> C> D D. D> B> A> C
(4)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即可证明Zn、Ag、Cu的活动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A.铜片放入稀盐酸 B.锌片放入稀盐酸
C.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