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8 13:3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1945年9月发行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大幅特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而此时的他正在重庆与毛泽东进行一场难以实现和平的谈判。这场谈判难以实现和平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双方没能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
B.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C.“双十协定”不符合人民的利益
D.内战在谈判时已全面爆发
2.对于口口口的意义,毛泽东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口口口口”指的是
A.中共七大B.重庆谈判C.西安谈判D.中共八大
3.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①诚心诚意和中共商讨国家大事 ②发动战争的准备不足 ③采取假和平策略欺骗人民 ④把拒绝和谈、制造内战、破坏和平的罪名嫁祸于共产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4.毛泽东说:“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延安仍要回到人民手中。……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在毛泽东此军事思想指导下,不久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进攻B.开始战略决战
C.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D.开始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
5.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进攻( )解放区。
A.井冈山B.山东C.陕甘宁D.中原
6. "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前往重庆庆)……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毛泽东此行”是为了
A.参加中共“一大”B.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C.争取和平民主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7.“倭寇投降……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电文中“陪都”是指
A.南京 B.北平 C.上海 D.重庆
8.1945年8月下旬,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市民纷纷向《新华日报》表达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当时民众
A.渴望建立和平、民主的国家
B.期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普遍支持土地改革
D.对抗日战争胜利充满信心
9.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A.《停战协定》B.《共同协定》C.《国内和平协定》D.《双十协定》
10.对下图一和图二同一时段发生的两个历史场景的解读,哪项是不正确的

A.国民党的积极准备内战B.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C.当时中国面临着内战危机D.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11.“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是
A.一心一意谋发展B.假戏真做为内战C.真心真意谋和平D.两党合作共为民
12.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
A.《开启思想大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C.《鸦片战争的烽火》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13.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的重庆谈判是一场政治斗争。对这场斗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国民党发起谈判是政治欺骗
②中国人民希望谈判成功
③共产党不应该同骗子谈判
④谈判有一定成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A.护国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5.1948年10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截断了敌人撤向关内的退路,对敌人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这一经典战例发生在
A.辽沈战役期间 B.淮海战役期间 C.平津战役期间 D.渡江战役期间
16.从以下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A.解放军打仗英勇
B.共产党的军事力量超过国民党
C.国民党指挥失当
D.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17.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该战役

A.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B.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D.战术是“先打两头,再取中间”
18.如图所示的三幅图片指向的历史时期是

A.北伐战争B.十年内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9.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大屠杀 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③④
20.“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下面四副图体现上述诗句内容的是
A.B.
C.D.
二、材料分析题:
21.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富国强国道路并为之奋斗的历史。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结果是什么?
(3)材料三“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
22.历史图片能够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读图,回答问题。

(1)图(a)、图(b)、图(c)再现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的重大战役?
(2)请你把图(a)、图(b) 图(c)与图(d)中的A、B、C对应起来。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填出图(d)中序号对应的地名。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
(4)请你谈谈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23.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东南”的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哪个朝代? 该朝代设置了哪一机构管辖台湾地区?
材料二 郑成功在荷兰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
——连横《台湾通史》
(2)材料二中台湾是什么时候被“贵国所踞” ?如何评价郑成功?
材料三 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在内乏饷械、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不敢做亡国奴的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战斗从1895年6月开始,到10月台南陷落为止,历时5个月。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的“割让台湾”的条约是指什么?“不敢做亡国奴的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表现了台湾军民怎样的爱国情感?
材料四 1987年11月,一台湾同胞回到大陆母亲的怀抱

(4)造成材料四母子长期分离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制定了怎样的基本方针?
参考答案
1.B2.B3.C4.A5.D6.C7.D8.A9.D10.D11.B12.D13.B14.D15.A16.D17.A18.D19.C20.D
21.(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2.(1)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图(a)—A,图(b)—B,图(c)—C。
(3)①锦州 ②长春 ③沈阳 ④徐州
⑤天津 ⑥北平 ⑦张家口
(4)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3.(1)元朝,澎湖巡检司
(2)明朝末年,民族英雄
(3)《马关条约》,反抗外来,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4)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