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伟人----孙中山 课件(15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伟人----孙中山 课件(15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8 13:5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对20世纪的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三个巨人之一。孙中山的生平简介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 17岁时回国
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萌发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
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便“借医书为入世之媒”,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
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1.投身民主革命 1895年 ,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斗争 1906~1911年,主持制订《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提出建立中华国民军的方案。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3.推翻封建帝制4.捍卫共和制度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
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 1915年,积极参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发表了《讨袁宣言》和《第二次讨袁宣言》。
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出卖国家主权,拒绝恢复象征民主共和制度的国会和《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发起了第一次护法运动,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经日本赴上海。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从1918~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1920年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开始了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出师广西,消灭了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掌握广东军队统率权的陈炯明,于1922年6月发动叛乱。孙中山脱险后率海军反击叛军,奋斗50余日,因待援无望,被迫离开广州赴上海,护法运动再次失败。   
5.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促成合作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1918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孙中山从1920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1921年12月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1922年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从幻想向帝国主义寻求援助转而希望联俄。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6.为民主革命鞠躬尽瘁 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北京政变)。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邀请,抱病北上,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帝反封建和三民主义的主张。
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指出,要按他“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在家事遗嘱中,说明将遗下的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要求子女们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在致苏俄遗书中,阐明他实行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坚定信念,表示“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引发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巨变,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促成了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是亚洲觉醒的先驱。其民主革命的思想和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1.从“医人”到“医国”孙中山一生中的几次思想转变思考题1:归纳总结这次转变的原因民族危机的刺激
受西方式教育
国外生活求学经历但此时还不是个革命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受时代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他把挽救危亡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身上。思考2:你怎样看待孙中山对职业选择的认识?孙弃医从政,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的实现。2.从“改良”到“革命”思考题:归纳总结这次转变的原因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上书的失败,使他彻底丢掉了改良注意的幻想,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反动本质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他开始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兴中会的宗旨是“振兴中华”。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思考题1:归纳总结这次转变的原因从旧三民主义为指导的革命失败中吸取了教训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思考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有哪些?思考3:新旧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民权主义强调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普遍平等。
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原则,具体提出了农民土地问题和工人生活问题4.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 孙中山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如旧三民主义中就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告个友邦书》中承认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但均无所获。
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3年12月,帝国主义各国因广东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和要求收回海关主权,集中大批军舰到广州河面对孙中山进行恫吓。孙中山在关余事件中态度果断坚决,迫使帝国主义各国在1924年5月应允照付广东政府应得的关余。新三民主义中增加了反帝的要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