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第三单元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勃拉姆斯《 摇篮曲》教学目标:1、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培养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主动探索其特点及相关的音乐文化。
2、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能够用自然圆润、优美抒情的声音和恬静温柔的情绪演唱歌曲。
3、通过聆听各种风格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4、体会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使学生受到爱的感悟和美的熏陶。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包括两个乐句。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用手轻晃摇篮,以亲切对话的语气,哼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时咏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音乐情绪,把握适合的力 度、速度,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难点:八度大跳的音准把握、弱起拍 及装饰音的唱法。发声练习:
1、1=C 2/4 12 34│ 56 7i │i7 65│43 21‖
深呼吸并保持状态,然后演唱上行音阶,呼吸后演唱下行音阶。要求发声状态前后统一。
2、1=C 3/4 1 1│i — 6 4│ 5 — 3 1│4 3 2│ 1 —‖
u ——
教师示范用u练唱,要求口型到位,气息控制平稳,声音连贯、柔和。讲解弱起拍,注意三拍子的节奏。勃拉姆斯简介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一1897)诞生在汉堡一个职业乐师家中。
勃拉姆斯童年生活清苦。十三岁就为生计奔波于娱乐场所。这期间,他写成150余首“沙龙”小品。1853年勃拉姆斯旅行演出,并结识音乐界著名人士,如李斯特、舒曼等。舒曼赏识勃拉姆斯才华,撰文向音乐界举荐,遂使青年作曲家开始为人们所瞩目。
1848至1860年,勃拉姆斯写下了一批充满热情的音乐作品。此后,德国的黑暗局势,使他在压抑中迁居维也纳,并任当地合唱指导和乐队指挥。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但德国依然陷于黑暗之中。这个期间,勃拉姆斯写下充满矛盾的作品。晚年,勃拉姆斯逐渐走向退隐。专注于室内乐与歌曲创作。勃拉姆斯简介勃拉姆斯的主要作品有:四部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学院节庆序曲》、《悲剧性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著名钢琴作品《匈牙利舞曲》,以及近二百首歌曲和民歌改编曲。
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继承了德奥古典音乐传统。他极少采用文字标题。创作中广泛运用了德奥以及匈牙利等民族民间音乐。他的作品严整均衡、深沉凝重;有些则较为晦涩。
在音乐发展历史中,人们称勃拉姆斯为德奥古典作曲家中的“最后一人”。
分析歌曲:1、提问:歌曲为几拍子?是弱起拍还是强起拍?歌曲分几个乐段?
歌曲为3/4拍,通过强弱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包括两个乐句。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采用听唱法用u学唱歌曲旋律。
视谱思考:弱起拍的歌曲应该在哪儿分句换气?
引导学生分句换气。提示在八度大跳处找发声练习中的感觉,用气息支持声音。用u学唱歌曲旋律,创设夜晚的意境。
3、填唱歌词,通过对比演唱和探讨解决以下问题:
1感受装饰音的作用并唱好装饰音。
2在演唱中注意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
【设计意图:初步唱会歌曲,注意演唱的呼吸,把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绪。】
3注意歌曲情感与弱起拍的歌唱呼吸,把声音唱得连贯、柔和。
4、分组练习,深化歌曲意境。
一组用u演唱烘托意境,另一组深情地演唱歌曲。这首歌曲表现了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对孩子真挚的爱,演唱时要将歌曲中母亲慈爱、安祥的形象用歌声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把表现歌曲的音乐情感作为歌曲教学的主要关注点】
拓展与探究1、聆听东北民歌《摇篮曲》。
现在我们来听听中国东北的《摇篮曲》,比较一下它们的歌曲风格有什么异同。
2、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不同点:外国的《摇篮曲》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中国的《摇篮曲》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共同点: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中外《摇篮曲》,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
情感延伸:通过学唱《摇篮曲》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现在,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莫扎特的器乐《摇篮曲》声中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
音乐知识:摇篮曲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主要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时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其作品包括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如我国东北民歌《摇篮曲》、莫扎特和舒伯特等创作的声乐作品《摇篮曲》,以及肖邦的钢琴曲《摇篮曲》等等。
摇篮曲的特点:旋律起伏不大,节奏均衡,速度徐缓,力度适中,音乐形象亲切温暖。
教学反思: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本节课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歌曲教学,学生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歌词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范唱和意境优美的课件展示,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表现歌曲的音乐情感作为歌曲教学的重要关注点,将弱起拍、气息运用等演唱技巧融和在表现音乐情感中加以解决。
摇篮曲的特点是深情、徐缓,容易催人入睡,既要让学生把握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又不至于让课堂气氛过于安静、死气沉沉,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创设出唯美深情的歌曲意境,让学生从中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真挚情感。我在教学中努力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欣赏不同语言、不同风格的摇篮曲,引导学生体会并归纳总结什么是摇篮曲、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我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注意把握学生的课堂动态,积极应对,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学结束部分,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手语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延续了歌曲的情感主题,使课堂结构完整,主题突出。
反思教学,如果在歌曲教唱过程中速度、力度再处理的到位些,咬字、吐字再要求的细腻些,可能表现力会更加丰富;如果在情感表现最强烈的结束环节时清唱歌曲而不要伴奏,可能会更加感人,让情感升华;如果综合比较舒伯特摇篮曲、勃拉姆斯摇篮曲、东北摇篮曲,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可能会更加突出摇篮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