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8 16:08:29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当我们按下电话拨号盘上熟悉的字符,当股民们盯着股票大盘指数时,当我们等待考试分数揭晓时……可曾有人想到跳动在眼前、耳畔的奇妙符号从何而来?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文明的发源地是哪里?说说默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穆罕默德(约570年-632年),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阿拉伯政治家、宗教领袖,穆斯林认可的伊斯兰先知。
穆罕默德先后创建伊斯兰教、穆斯林社群组织,并于631年统一阿拉伯半岛,开创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的产生促使阿拉伯民族统一,在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也正是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推动伊斯兰教的传播,使之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凝聚力很强,信徒奉教虔诚,并带有较大的地区民族性。
看图并结合教材第一目第二段思考:
2.简述阿拉伯人大规模扩张的过程及其结果?
阿拉伯商人活动示意图
3.说说阿拉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范围及其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何作用?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房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括了许多文化发展很早的地区。阿拉伯文化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结合古希腊、印度文化,综合本身文化、融合而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在东西方文化间起了一个中介和桥梁作用,对欧洲文化影响很深,起了一个承上启下作用。
4.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公元751年,唐朝安西节度使的军队与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边防军发生一次冲突。这场战役的一个始料未及的后果是,被阿拉伯人俘获的唐朝战俘中有造纸工匠。这些工匠被带回到阿拉伯在中亚的军事驻地撒马尔罕后,造纸技术开始在伊斯兰世界生根。11世纪阿拉伯作家萨阿立比(960-1038年)在所著《珍闻谐趣之书》中就写道:“造纸术从中国传到撒马尔罕,是由于被俘的中国士兵。……不仅利济一方,实为全世界人类造福”。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看图并结合教材第二目思考:1.概括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过程?
2.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制度
在奥斯曼帝国,苏丹被认为是安拉的代表,一切臣民的主人,拥有无限权力,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最高军事统帅和护教者,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伊斯兰教经典是国家的基本法典,法官根据自己对法典的解释进行审判。同行政机构平行的穆斯林机构,它是苏丹权力的精神支柱,穆斯林机构分宗教、法律、教育三个部分。清真寺同时就是学校、培养宗教方面的人才。
(2)土地制度
在帝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苏丹,其中最好的那部分土地作为苏丹的直辖领地。收入也归苏丹和宫廷,一部分土地分给文武大臣作为禄田。绝大部分土地都以采邑的形式分给封建主,受封者有为苏丹服兵役的义务,这类骑兵是帝国军事力量的重要支柱。此外,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和贵族自己的私有地都不得买卖。
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亚欧传统商路的枢纽,土耳其的横征暴敛加之长期的战争使正常的商业秩序被破坏,从此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猛涨。 —王斯德《世界通史》
奥斯曼
土耳其
3.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有何影响?
1.南亚的印度
1.中古时期,南亚大陆上先后兴起哪两个国家?
信仰的宗教分别是什么?
2.德里苏丹国家的政治结构如何?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阅读教材第三目结合“德里苏丹国家疆域”图,思考:
看德里苏丹国家疆域图,
笈多王朝时期的统治者
向东——征服孟加拉国,发展对东南亚和中国的贸易;向西——夺取吉拉特等印度河出海口,发展与西亚、埃及和地中海的贸易。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1.南亚的印度
(1)材料反映中日交往最早开始于哪一朝代 何时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2.东亚的日本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57年(东汉初),九州北部的倭奴国曾遣使向东汉进贡,汉光武帝赐给其“汉倭奴国王”金印。
“汉委奴国王”金印
(2)日本效仿中国哪一朝代而进行的什么改革 为什么说这场改革是日本中古史上的转折点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2.东亚的日本
日本的武士地位和职业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武士形成了一种友爱精神,拥有一套他们引以为自己的特权的行为准则:强调勇猛、效忠和重名轻身。武士的首要职责是保卫自己的领主并为他报仇雪恨,为此不惜献出自己的性命,如有必要,不惜献出全家人的性命。武士容不得自己的名誉受到任何伤害,如果没有别的途径洗刷罪名,他就应剖腹自杀(即切腹)。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2.东亚的日本
1633年,德川幕府发布锁国令,规定:
“一、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
二、除特许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
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
六、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派遣监视舰船。
九、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
——周一良、吴于度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2.东亚的日本
自主阅读教材第三目第四、五段并结合材料思考:17世纪德川幕府时期面对世界变局采取了措施是什么?有何影响?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3.处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朝鲜
新罗统治末期,朝鲜半岛又分裂为三部分:原高句丽土方被梁吉起义军占有,901年弓裔夺得政权称王,国号震旦;西南部甄莹建立了后百济国家,剩下的仍为新罗。半岛再现三国鼎,史称“后三国时期”。这一时期十分短暂,918年弓裔部将王建夺位称王,改国号高丽,开始了高丽王朝的统治,935年、936年分别灭新罗和后百济,统一半岛。
蒙古人在朝鲜统治了大约一个世纪。元朝统治被明推翻后,蒙古人也退出了朝鲜。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定都汉城,开始了李朝的统治。面对土地国有制遭受破坏和兵源枯竭状况,李朝积极实行“田制改革”,烧毁公私田契,重新清丈登记土地,并按“科田法”重新分配。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文本,思考:古代高丽学习唐朝文明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 高丽田制,大抵仿唐制:括垦田数,分膏痔;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随科给椎采地,谓之“田柴科”。
——周一良、吴于度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王辰卫国战争以朝鲜胜利告终,捍卫了朝鲜的独立,也粉碎了日本试图入侵中国的野心。通过这场战争加强了中朝人民的友谊。但这场战争也使朝鲜受到严重破坏,在“后金”入侵时无力抵抗,1637年屈从于清的统治,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后,朝鲜被日本占领,李朝灭亡。
16世纪80年代日本完成了统一,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就积极向外扩张,重点目标就是中国,为此他首先要征服朝鲜。1589年日本致信朝鲜国王李昭声称要取道朝鲜进攻中国,遭拒绝。日本就于1592年发动对朝战争,因这一年是王辰年,史称“王辰卫国战争”。
1.“这是个独特的民族,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他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他的大名。”这个“独特的民族”是指古代的
( )
A.埃及 B.希腊
C.蒙古 D.阿拉伯
达标检测:
D
2.下列有关古代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代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上,与现在印度的疆域一致
B.印度河和恒河流经古代印度
C.印度常年内战,没有外敌入侵
D.印度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
达标检测:
B
3.2015年,日本物理学家梶田隆章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人们不禁又提起“日本民族究竟是一个擅长模仿的民族还是一个更擅长创新的民族”这个争论多年的问题。其实,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
(   )
A.大化改新 B.《汉谟拉比法典》
C.修筑万里长城 D.种姓制度
达标检测:
A
材料: 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大化改新于645年开始,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日本大化改新产生的影响。
史料探究:
背景:①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
②从中国留学归国的日本学者的推动。
③日本是当时亚洲的落后国家。
主要内容:
①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影响: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学设计
课题 中古时期的亚洲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讲述阿拉伯帝国(西亚)兴起于公元7世纪,到8世纪后期发展成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5世纪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并灭亡拜占庭帝国后,再度建立起一统东部地中海地区的帝国。南亚次大陆上先后兴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成为印度重要信仰之一。东亚日本从7世纪开始模仿隋唐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但随着中央集权制瓦解和庄园制的形成,日本也从以天皇为中心的公家政治进入了封建社会以幕府为中心的武政治时期。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通过文本学习,辩证分析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双重影响。2.时空观念 通过地图分析,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国家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3.史料实证 通过图片解读和史料研读,理解阿拉伯帝国经济文化的繁荣。4.历史解释 充分利用教材所给信息深入探究,开阔视野,增强对日本锁国政策的理解。5.家国情怀 体会中古时期亚洲地区文明的多样性。
重点 阿拉伯帝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与日本的锁国政策。
难点 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当我们按下电话拨号盘上熟悉的字符,当股民们盯着股票大盘指数时,当我们等待考试分数揭晓时……可曾有人想到跳动在眼前、耳畔的奇妙符号从何而来?这套符号其实发源于印度,但全世界都愿意把功劳归给一个曾经无比辉煌的民族,叫它:阿拉伯数字。无独有偶,阿拉伯民族献给全世界一部童叟皆知的神话,书名也跟“数”有关:《一千零一夜》。本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古时期的亚洲,沿着西亚、南亚和东亚的路线,感受亚洲地区文明的多样性。 观察“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帝国”疆域图,引导学生读取有效信息。 通过“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帝国”疆域图,,了解阿拉伯人于7世纪中期大规模向外扩张,影响着地区文明的发展。
讲授新课 阿拉伯帝国PPT呈现: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图看图并结合教材第一目第一段思考:1.伊斯兰文明的发源地是哪里?说说默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生回答:伊斯兰文明发源于阿拉伯半岛;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并建立政权;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PPT呈现:古兰经封面和伊斯兰教建筑小结:伊斯兰教的产生促使阿拉伯民族统一,在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也正是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推动伊斯兰教的传播,使之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凝聚力很强,信徒奉教虔诚,并带有较大的地区民族性。PPT呈现:阿拉伯人的征服活动图看图并结合教材第一目第二段思考:2.简述阿拉伯人大规模扩张的过程及其结果?学生回答:7 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过渡:有句谚语是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的手。讲的是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三、四段和第24页“学思之窗”材料结合“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思考:3.说说阿拉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范围及其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何作用?学生回答: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贸易中起桥梁作用。PPT呈现:《一千零一夜》和材料材料:公元751年,唐朝安西节度使的军队与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边防军发生一次冲突。这场战役的一个始料未及的后果是,被阿拉伯人俘获的唐朝战俘中有造纸工匠。这些工匠被带回到阿拉伯在中亚的军事驻地撒马尔罕后,造纸技术开始在伊斯兰世界生根。11世纪阿拉伯作家萨阿立比(960-1038年)在所著《珍闻谐趣之书》中就写道:“造纸术从中国传到撒马尔罕,是由于被俘的中国士兵。……不仅利济一方,实为全世界人类造福”。4.阅读材料:公元751年,唐朝安西节度使的军队与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边防军发生一次冲突。这场战役的一个始料未及的后果是,被阿拉伯人俘获的唐朝战俘中有造纸工匠。这些工匠被带回到阿拉伯在中亚的军事驻地撒马尔罕后,造纸技术开始在伊斯兰世界生根。11世纪阿拉伯作家萨阿立比(960-1038年)在所著《珍闻谐趣之书》中就写道:“造纸术从中国传到撒马尔罕,是由于被俘的中国士兵。……不仅利济一方,实为全世界人类造福”。回答问题: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原因:(1)阿拉伯人继承被征服地区的文化。(2)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表现:①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②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③伊斯兰教和文化传入中国。教师小结: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也是阿拉伯帝国的形成过程。宗教扩张过程主要归因于日趋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伊斯兰教的扩张促进阿拉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加之政治的稳定都推动国际间的贸易,反之,贸易的顺利发展也有助于新宗教的传播。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看图并结合教材第二目思考:1.概括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过程?学生回答: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十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十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制度:在奥斯曼帝国,苏丹被认为是安拉的代表,一切臣民的主人,拥有无限权力,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最高军事统帅和护教者,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伊斯兰教经典是国家基本法典,法官根据自己对法典的解释进行审判。同行政机构平行的穆斯林机构,它是苏丹权力精神支柱,穆斯林机构分宗教、法律、教育三个部分。清真寺同时就是学校、培养宗教方面的人才。(2)土地制度: 在帝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苏丹,其中最好的那部分土地作为苏丹的直辖领地。收入也归苏丹和宫廷,一部分土地分给文武大臣作为禄田。绝大部分土地都以采邑形式分给封建主,受封者有为苏丹服兵役的义务,这类骑兵是帝国军事力量的重要支柱。此外,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和贵族自己的私有地都不得买卖。材料: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亚欧传统商路的枢纽,土耳其的横征暴敛加之长期的战争使正常的商业秩序被破坏,从此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猛涨。—王斯德《世界通史》 3.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有何影响?学生回答: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阻碍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小结:宗教是促成欧洲海外扩张的重要因素。对欧洲其他民族来说,伊斯兰教是一个遥远的威胁,但在伊比利亚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眼里,穆斯林则是一个传统的、永远存在的敌人。半岛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处于穆斯林统治之下。在15世纪的海外冒险事业中,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后开辟了新航路。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对欧洲新航路开辟起到客观上的推动作用。三、南亚与东亚国家1.南亚的印度过渡:古印度文明得益于世界性帝国的建立。这些帝国包括公元前321至前181年的孔雀王朝,尤其是公元320至525年的笈多王朝,它们跨出北印度的界限。阅读教材第三目结合“德里苏丹国家疆域”图,思考:1.中古时期,南亚大陆上先后兴起哪两个国家?信仰的宗教分别是什么?2.德里苏丹国家的政治结构如何?学生回答1:4 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学生回答2: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教师补充:看德里苏丹国家疆域图,笈多王朝时期的统治者向东,征服孟加拉国,发展对东南亚和中国的贸易;向西,夺取吉拉特等印度河出海口,发展与西亚、埃及和地中海的贸易。教师小结:5世纪中叶,笈多王朝达到极盛时期。不幸的是,中国东汉的军队成功的击败了长期威胁其北方匈奴人,大批战败者离开故土向西迁徙,不仅引发了灭亡罗马帝国的蛮族大迁徙,还使得笈多王朝如同孔雀王朝一样,在极盛时突然崩溃。 自8世纪起,印度北部遭到伊斯兰教信奉者的威胁并入侵印度河与恒河流域,最终于12世纪控制北部印度,至14世纪,完成对南方渗透。从此,印度政权改由伊斯兰教信奉者执掌。伊斯兰教文明和印度教文明是世界上两个范围广大、高度发展而又迥然不同的文明,它们相会并结合在一起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2.东亚的日本过渡:东亚的伟大文明中,日本文明发展最晚。它的起源在大陆上,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对大陆文明,尤其是中国文明的消化吸收。然而,日本落后于中国和印度数百年并且在借鉴中国文明的基础上才得到迅速进步。他们不仅在消化吸收外国因素并改造利用方面表现出令人瞩目的天赋,而且在历史的某些时期中,他们似乎比远东其他民族更具有首创精神。PPT呈现:“汉委奴国王”金印和史料材料: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57年(东汉初),九州北部的倭奴国曾遣使向东汉进贡,汉光武帝赐给其“汉倭奴国王”金印。(1)材料反映中日交往最早开始于哪一朝代 何时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学生回答:开始于汉朝。唐朝往来密切。PPT呈现:“古代日本”图(2)日本效仿中国哪一朝代而进行的什么改革 为什么说这场改革是日本中古史上的转折点 学生回答:效仿隋唐进行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标志。过渡:10世纪,随着日本的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和庄园制的形成,日本也从以天皇为中心的公家政治进入了封建社会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统治时期。结合教材的“日本武士”图,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武士这一特殊群体。教师补充:日本的武士地位和职业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武士形成了一种友爱精神,拥有一套他们引以为自己的特权的行为准则:强调勇猛、效忠和重名轻身。武士的首要职责是保卫自己的领主并为他报仇雪恨,为此不惜献出自己的性命,如有必要,不惜献出全家人的性命。武士容不得自己的名誉受到任何伤害,如果没有别的途径洗刷罪名,他就应剖腹自杀(即切腹)。 自主阅读教材第三目第四、五段并结合第26页“史料阅读”思考:17世纪德川幕府时期面对世界变局采取了措施是什么?有何影响?学生回答:锁国政策。积极:一定程度上维护日本的独立与主权,促进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消极:但使日本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教师小结:1639年,江户政府做出了向外国人关闭日本大门的重大决策。自那时起,只有中国和荷兰经过特许的船才可以进人日本,同时荷兰船只能运来火药、武器、眼镜和烟草。禁令既包括日本的船只,也包括其他国家的船只,而且自外国船只开始(1633年)。这一决定产生了长远的后果。直至I853年佩里准将的“黑船”到来后情况才发生了改变。3.处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朝鲜PPT呈现:“中古时期的朝鲜半岛”图解读: 新罗统治末期,朝鲜半岛又分裂为三部分:原高句丽土方被梁吉起义军占有,901年弓裔夺得政权称王,国号震旦;西南部甄莹建立了后百济国家,剩下的仍为新罗。半岛再现三国鼎,史称“后三国时期”。这一时期十分短暂,918年弓裔部将王建夺位称王,改国号高丽,开始了高丽王朝的统治,935年、936年分别灭新罗和后百济,统一半岛。 蒙古人在朝鲜统治了大约一个世纪。元朝统治被明推翻后,蒙古人也退出了朝鲜。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定都汉城,开始了李朝的统治。面对土地国有制遭受破坏和兵源枯竭状况,李朝积极实行“田制改革”,烧毁公私田契,重新清丈登记土地,并按“科田法”重新分配。自主阅读教材第27页的文本和“史料阅读”,思考:古代高丽学习唐朝文明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教师补充:在中国文明发展模式播及的所有地区中,朝鲜是受中国影响最深、时间最长的一个。因为朝鲜半岛是中国大陆的延伸,因此,1592、1597年,中朝军民联合两次抗击日本侵略,维护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并自主阅读教材第一目相关段落,回答问题。观察“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图,自主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学生深度阅读史料,圈划关键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学生读图回忆所学作答。研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图和教材文本,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图文结合,了解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过程以及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教师解读地图让学生深入了解南亚大陆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之间的关系。解读图片中的历史信息,古今中外联系,塑造整体历史观。左图右史,更加想象直观,用实物更有真实性,培育证据意识。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了中古时期的亚洲,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东亚的日本和朝鲜,这些亚洲国家在形成发展中都受到宗教文明的影响。宗教的扩张推动贸易的发展,贸易的发展反之也促进宗教的扩张。 小结概括本课主要内容,起到提纲挈领作用。
板书 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教南亚的笈多帝国——印度教,德里苏丹国家——伊斯兰教东亚的日本和朝鲜——佛教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依据地理范围从西亚到南亚再到东亚,运用历史地图内涵丰富,解读图片细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走近历史。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如图片与文字史料,补充史料和图片将知识点生动与直观,有助于理解历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