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版】9.古诗三首(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统编版】9.古诗三首(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1 09:50:37

文档简介


第 四 单 元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第一单元我们学到了三首古诗,分别是什么呢?(生答)这三首古诗,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但是,你可曾想过,在这种和平宁静生活的背后,有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战。(我们把表现这些内容的诗,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齐读三首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词)着重指导。
(1)学生交流识字,轮流读词,师正音。
(2)注意区分形近字“摩”和“磨”。
3.分小组再次齐读三首古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三首古诗,再与前面我们所学的三首关于童年的古诗相比较,你感受到了什么?(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语言比较严肃,注重环境描写。)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从军行》,看看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吧!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王昌龄。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题“从军行”,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3)(齐读古诗第一、二句)我们知道,这是一首边塞诗,诗的第一、二句,集中写了边塞之景,诗中描写了哪些边塞的景物呢?(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奇丽壮阔,苍凉雄浑)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讨论探究:抓住重点词“暗”“孤”)这两句诗突出了什么呢?(环境恶劣;战争惨烈;戍边将士的孤立无援)现在我们已经抓住了这两句的主要情感,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乌云使大雪山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望见玉门关。)
(4)如果你是戍边将士,此刻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想些什么?(快点回家)那么,诗中的将士又在想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齐读第三、四句)第三句主要写了什么?(战士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然而,即使战争如此惨烈,他们还是在心中暗暗发誓——(不破楼兰终不还),不打败敌人,誓不返回家乡。突出了戍边将士为了保家卫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大敌当前时决心奋战到底的豪情壮志。
四、小结。
 诗人在描写战争时,先描绘边塞风光以渲染战争气氛,再集中概括戍边战士长期战斗的艰苦生活及誓死破敌的豪情。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将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从军行壮志豪情 誓死破敌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军行》,在那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中,感受到了戍边将士誓死破敌的决心和爱国热情。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背诵这首诗,体会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2.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另外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出示资料)了解诗人陆游。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内容。
3.这首诗的诗题很长,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时间:秋夜将晓。地点:篱门外。事情:迎凉有感——一阵凉风吹来,心中产生一阵伤感。)所以简单来说,题目交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漫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巍峨的华山直上云天。)从句式上看,你发现这两句诗有什么特点?(句式一致。)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对偶)。除此之外,这两句诗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2.这两句诗写了奇伟壮丽的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美丽。然而,如此大好河山,却沦于敌手,于是诗人笔锋一转,写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理解。(宋朝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满怀希望地望着南方,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如此一年又一年。)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人民的伤心欲绝?(泪尽)大好河山,沃土千里,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然而,他们的愿望却一次次落空,这是多么令人心碎啊!
4.自由读诗,体会其中的情感,并背诵全诗。
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诗,一首写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另一首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后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看看这首诗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吧。(板书课题)
2.(出示资料)了解诗人杜甫。
3.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出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763年春天。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叛,史称“安史之乱”。763年,“安史之乱”结束。流落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消息,想到终于可以返回日思夜想的家乡,不禁满怀欣喜。于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4.反复诵读,感悟诗情。
(1)感悟“悲喜交集”。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被迫流落他乡,艰苦备尝。而这时突然传来捷报,诗人回想自己漂泊辛苦和黎民疾苦,不禁“涕泪满衣裳”,这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让我们试着体会这种情感,再读诗歌。
(2)探寻“喜欲狂”。
师:诗人的“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生1:他“漫卷诗书”,胡乱地将书籍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
师:杜甫是一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读书人,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这是多么反常的举动啊。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中,能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
生2:从“放歌”“纵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
师: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既要尽情歌唱,又要开怀畅饮,真是“喜欲狂”呀!
师:诗人是为何事、何人而“喜”呢?
生1:他为战争结束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喜。
生2:他为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喜。
师:他为战乱平息、国家安定而喜;他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中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忧国忧民之情。
五、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看到了古代边关的烽烟四起,感受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到了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忧国忧民 失望悲愤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悲喜交集 爱国之情
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容,在学最后一首诗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并体会情感,做到读思结合。
课件58张PPT。古诗三首1.认识“渭、仞”2个生字,会写“仞、岳”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学习目标我会认 wèi rèn
(渭) 城 万(仞) 我会写 rèn?岳(五岳)?yuè ?遗(遗产)yí仞(万仞山)mó摩(摩擦)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诗多描写边塞生活,有些诗还生动地描绘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和战斗场面。这类诗写得气魄雄伟,声调铿锵,语言精确,用心理描写展现军人爱国立功和思乡怀土的内心世界。作者简介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课文朗读,把握诗歌朗读节奏。青海 长云 暗雪山,
孤城 遥望 玉门关。
黄沙 百战 穿金甲,
不破 楼兰 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阴云漫天,遮蔽了远处雪山,遥望来路孤城玉门关,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漫天的阴云古代通往西北的边塞关口,在甘肃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戍边将士们在黄沙大漠身经百战,金甲磨穿,不灭强敌,誓不归还。 铠甲,古代兵士穿的战衣 这里借代侵袭西北边境的敌人细读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边塞条件艰苦
将士思念家乡亲人细读诗的后两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誓死破敌,保国卫边的豪情壮志时间之漫长
战事之频繁
敌军之强悍
决心之强大 诗中主要抒写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杀强敌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戍边的艰苦和思归之情。全诗格调悲壮,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凉 州 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拓展阅读   《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写了边关的艰苦环境及戍边将士的生活,歌颂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报国情怀。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 周晓丽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 王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qí)县,唐朝著名诗人,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今存诗400余首。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也很精通。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其中以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成就最高。王维(701年—761年)【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
①[使]奉命前往。
②[安西]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唐代六都护府之一,在今新疆库车一带。
③[渭(wèi)城]在今陕西长安县西。
④[浥(yì)]湿润。
⑤[阳关]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仄声: 三 四平声:- 长 | 短一 二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
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
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
被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 王维最后一次举起酒杯,(   )地对元二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最后一次举起酒杯,(   )地对元二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最后一次举起杯酒,(   )地对元二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送别……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一场小雨过后,在渭城设宴为友人饯(jiàn)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女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作者简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将晓:天将要亮了。
篱门:篱笆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l í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译文: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127年,陆游3岁时,中原被金兵所占,他从小就饱受战事之苦,但他天生聪慧,自幼好学不倦,12岁就能作诗文。乱世中,他曾经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但由于朝廷的昏庸,陆游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1192年,68岁的陆游罢官隐居阴山老家已经四年了。 资料链接遗民泪尽胡尘里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的统治。 译文: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南望王师又一年。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拓展阅读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先写大好河山,后点明其陷于敌手,以“望”字为诗眼,表现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解释下列诗句中画线字词的意思。
? 1.送元二使安西 使: 。
2.渭城朝雨浥轻尘 浥: 。
3.劝君更尽一杯酒 更: 。
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将 晓: 。
出使湿润,沾湿复,再?快要天亮同学们,
再见!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