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1、了解《国歌》创作的背景以及词曲作家,知道生活中运用《国歌》的场合以及相关礼节,在歌唱与聆听活动中激起民族自豪感。??2、初步感受“上行”音阶。??教学设想:??1、通过听老师讲述关于“国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为下面《国歌》学习奠定基础和情感的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国旗、国歌的真挚感情。??2、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上行”音阶,使学生更容易了解旋律上行的知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解进行曲的体裁和风格,掌握歌曲坚定有力、强弱分明的节奏。? (2)难点:歌曲难度较大,主要是弱起节奏和三连音。?教具学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境导入:
听《歌唱祖国》进教室
问: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吗?(齐答)
齐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揭题:
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什么歌能代表中华民族的胜利呢?
(点名答)
出示曲名
问:你们知道什么场合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过共和国国歌呢?
(点名答3-5个)
国歌和国旗都是国家的象征,代表了民族主权和尊严,反映了国家的心声和意志。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能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听到雄壮有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歌曲学唱
1、初合唱 + 图片展示
我们时常听国歌和唱国歌,那么你是否了解国歌呢?它的词曲作者、它的原名是什么?(点名答)
2、背景介绍
①(屏幕展示)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聂耳,介绍创作背景
聂耳临行苏联前接到歌词立刻谱曲,是什么样的动力成就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
②(视频展示1935版 5分钟)思考:在节奏、速度上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1935版在节奏、速度上有什么特点?
当年的节奏速度更快,因为当时是抗战时期,日本残暴的对待中国人(图片3-5张),音乐急速处理更能表达中国同胞心中的愤恨和抗战的决心
④介绍《义》→国歌的过程
1935《风云儿女》插曲面世,抗战期间广为流传
1949中国成立,成为代国歌(歌词展示)
文革期间歌词被篡改(歌词展示)
1978保持原始调的基础上,歌词内容进行修改(歌词展示)
1981中央会议歌词恢复原貌(歌词展示)
2004(视频新闻30分)
歌曲分析
速度分析:
2004年后国歌有什么变化吗?(Mv展示)
师:速度变慢了,显得更加庄重有力
旋律分析:
聂耳和田汉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使歌曲在当年既能鼓舞斗志让敌人害怕又最终成为国歌?现在我们来开始今天的探秘活动!
三、歌曲学唱
1、谱面展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
附点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点名说)
休止符——我们都知道休止符是没有声音的,在这里2个休止符就像有力的拳头的砸进我们的内心。(师唱谱,生跟唱谱)
附点音符——平八节奏略显呆板,连续的附点则像一波一波的浪,推着音乐往前走
唱谱;(师示范,生学唱)→自主唱词
2、谱面展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重音记号
师弹琴教唱谱,学生自主展示重音(唱谱,2人)
生齐唱谱
生齐唱歌词
找其他重音记号:前进前进前进进(点名)
学生唱谱:个唱、齐唱、唱词
讨论为什么要多加一个“进”
3、谱面展示(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附点八分音符、后十六音符
出现哪些节奏型?(点名)
齐唱谱、齐唱歌
4、谱面展示(起来起来起来)
个人唱谱(2个)
上行
师:谁注意到这句旋律的音高特点?(师边唱边画旋律线条)
生答(越来越高)
师:旋律的音高由低到高成为上行,反之下行
讨论:聂耳为什么用上行而不用下行呢?(先反唱感受)
②渐强
由弱至强,显示奋斗的决心
5、谱面展示(全曲)
三连音
这首歌还有一个特别的节奏,是用一条连线把几个音连起来,这可是国歌中特别重要的几个音,谁能帮助大家找出来?(点名)
谱面展示(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介绍:把一拍音平均的分为3份来唱
教唱三连音:划拍34 → 24拍(由慢到快,念出声哒哒哒)
三连音的效果:像机关枪的声音、像号角声
学生带情绪准确唱出来
完整演唱
现在国歌中的所有小秘密都发现了,我们来完整的唱一唱
①全曲演唱,师伴奏
同音频齐唱
四、音乐拓展
讨论:唱国歌是坐着唱还是站着唱好?
还需要注意哪些演唱国歌的礼仪呢?(点名:行队礼、脱帽、带红领巾。。。。)
齐读(屏幕)
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声音洪亮
齐唱(按礼仪)
五、音乐拓展
1、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
2、拓展
回家教爸爸妈妈唱国歌
打听国歌有关的小故事,说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