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上地理 3.4世界的聚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上地理 3.4世界的聚落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20 21:2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广西特色的骑楼文化,培养学生爱护、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非常精美的视频,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视频
有同学去过或者听说过城头山吗?据考古发现,位于湖南常德澧县的城头山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居住的城市。那么,为什么6000多年前,我们的先祖会选择在城头山建立起他们的家园呢?学习了今天的这一课,同学们就会找到答案了。【板书】世界的聚落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0页,阅读课文,找出什么是聚落?(找到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一下)
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板书】聚落
展示图片:问:同学们这是聚落吗?这里呢?那么这两种聚落有什么不同吗?对这就是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乡村和城市。【板书】乡村 城市
而乡村根据规模大小又有两种形态,像这种规模较小、居民点分散的我们叫它村庄;而这种规模比较大的我们称为集镇。
问:那么聚落是不是一经发展就形成城市了呢?不是,城市是由乡村逐渐发展而来的。这样的话,乡村和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回远古时代,召开部落会议,为我们的部落寻找一个理想的家园吧!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聚落的建立,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资源
所以,在具有这些优越条件的地方,更容易形成聚落。
(平坦的地形,能让我们便利地盖房、种植和出行
适宜的气候,不仅使我们的生存更舒适,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充足的水源,除了供了我们饮用,还可以灌溉农作物。
此外,肥沃的土壤、丰富的资源都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礼物。)
说明聚落的分布和什么因素密切相关呢?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板书】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那么乡村又是如何发展成为城市的呢?
请同学观察这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规模变大了,房屋变多了,变高了,交通便利了······
也就是说,这里经历了由村庄向集镇再向城市的转变。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说聚落是一成不变的吗?不是,是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就比如我们生活的桂东县城,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接下来,老师想请问一下大家,你是来自于乡村还是城市?
来自城市的同学们举手看看,那么剩下的同学就是来自于乡村。
我们有的同学生活在乡村,有的同学生活在城市,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跟其他同学交流一下,乡村与城市存在着哪些差异呢?
好,停!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来自于乡村还是城市?你体验到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这张表格具体的了解一下乡村和城市的差异。会的请举手哦。
城市和乡村有如此大的区别,那么你更愿意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呢?
随着聚落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问题也不断突显。那么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作为城市的一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来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吗?大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城市问题来谈谈你的建议。
同学们,不论在乡村还是城市,我们都应该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在乡村中有许多民居,他们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色。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代表。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图片中的民居,从哪些方面观察呢?我们观察这些民居屋顶的形状、窗户的大小、墙体的厚薄。观察之后,分别描述这两个民居的特点。并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
了解了各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后,请同学们根据我国北方地区的景观,来推测一下北方房子的形状。给大家一点提示。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还有哪些反映自然环境的典型民居
【板书】→这说明聚落也能反映自然地理环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古老建筑,感受那里沉淀的历史气息,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历史积淀成一种文化时,它的遗产便成为后世共享的财富。
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聚落变成城市,这就使得人类的建筑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这些传统的民居也在不断消失。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这些能代表当时历史的文明发展,又是我们后世无法取代的这些建筑物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古建筑、古民居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上千年,他们历经了风雨,经受了岁月的洗礼,他们向我们展示当时人类的文明智慧。但是不幸的是因为各种原因许多存在了千年的世界文化遗产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天灾?人祸?以及当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建设相冲突时,我们的这些做法到底是进步还是破坏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那么我们能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来保护传统聚落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你在旅游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景区提示。来说说如何来保护这些世界文化遗产。
最后,借用冯骥才先生的一句话:如果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也许中国很现代化,却不中国化了。
课堂小结:好了,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聚落,了解了聚落的两种形态,乡村和城市。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聚落也能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