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学情调查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勉励大家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不骄不躁,再创佳绩。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一个个“腊子口”“娄山关”等待我们去战胜。 的女排精神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激发我们发扬好女排精神,在新征程中赢得胜利。我们要从女排精神中 力量,坚定信心、勇毅笃行,不为强手、敢打敢拼,以强大闯关实力奔向中国梦的光明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 就能实现的。
蝉联 历久弥新 吸取 沸沸扬扬
蝉联 经久不息 汲取 沸沸扬扬
卫冕 经久不息 吸取 敲锣打鼓
卫冕 历久弥新 汲取 敲锣打鼓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所有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泯灭的,只有中华文明。这个历史事实,以前当然也知道, 。 , 。 。那么漫长的历史, , ,很让人费解。
①中断和泯灭太正常了
②而是为中华文明震撼
③这种震撼中并不包括自豪,更多的只是惊讶
④不是为他们震撼
⑤而既不中断也不泯灭,却是异数中的异数
⑥但是这次把别人家的遗址全部看了一遍,才产生全身心震撼
③①⑤⑥④②
⑥④②③①⑤
③④②⑥①⑤
⑥①⑤④②③
下面四首唐诗,各描写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②偶来人世值中元 不献元都未日闲。
③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 ④香帐簇成排窈窕 金针穿罢拜婵娟。
④①②③
①④②③
④①③②
①③④②
4、下面是作家迟子建参与讨论“现实主义”创作时的一段叙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曾去煤矿采访过,所以在写作以煤矿为背景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时,落笔就不慌张。为了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我追踪放养驯鹿的鄂温克部落一直到人迹罕至的大兴安岭深处,体味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原生态的歌声。写作《群山之巅》时,我更是调动了多年的生活储备,否则,我小说中的龙盏镇就没有生机,无法建构。
A.?好作品都与现实密不可分。???? B.?写作绝不能离开现实的生活。
C.?现实主义就是写真实的生活,不能虚构。????D.?现实生活是作家创作现实主义作品的源泉。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今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专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①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②枹鼓不鸣:没有人击鼓鸣冤。《汉书·张敞传》“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
5、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 诣:拜见
B.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 具:准备
C.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 原:赦免
D.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 数:数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宣多次升迁,官至北海相时,杀死公孙丹父子及其宗族亲党三十余人,原因是公孙丹为滥杀无辜,宗族亲党拿着武器到府衙喊冤闹事。
B.董宣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而不是一味诛杀,他先礼后兵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
C.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水丘岑因杀公主家奴身陷囹圄,董宣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而不推诿。他曾把得到的三十万赏钱全部分发给部下。
D.文章详略得当,情节波澜起伏,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文中的董宣对豪强狠,对自己严,对部属宽,形象丰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6分)
(2)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4分)
8.文章写了董宣不畏强权的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有人说,全诗“望”字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菌不知晦朔, ▲ 。
(2) ▲ ,夕揽洲之宿莽。
(3) ▲ ,不思其反。
(4)扪参历井仰胁息, ▲ 。
(5)泉香而酒洌, ▲ 。
(6)斯是陋室, ▲ 。
(7) ▲ ,有杀身以成仁。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梨花白
刘建超
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
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
“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
小伙子憨憨地笑笑:“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说了句:“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
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从丽京门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青石板路在戏班子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卖各种小营生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些卖小吃、水果的。在这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汤。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梨花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没事,我爱听你唱戏。只要你有戏,多晚我都等你。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
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酒》。”
一个雨夜,程子送梨花白回家,发现胡同门口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程子也就没走,躲在一个屋檐下。
梨花白住的二层木楼上果然传出了动静。程子飞一般蹿过去,跑上二楼,推开了门。几个汉子满嘴酒气,梨花白单薄的身子缩在床角发抖。
几个痞子对程子来搅和他们的好事极其恼怒,三五下就把程子打翻在地。程子满脸是血,依然倔强地站起来。
痞子头儿说:“看来你真是想逞能了。那我成全你,今天我要不了女的就要你。你是干啥的?”
“拉车的。”
“靠腿脚吃饭啊。那好吧,今天我废了你的腿,就放过这个小妞。”
“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
痞子掏出了刮刀,程子的一双脚筋被他们生生挑断。
虽然那几个痞子后来被法办了,但是,程子只能坐轮椅了。
程子学了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每天接送梨花白的是她师兄洛半城。老街人都说梨花白和她师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等不到他们结合的消息。
动乱的年月,剧团由造反派接管,梨花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黑苗子遭受批斗,发配到街道去扫大街。
程子转着轮椅,找到“靠边站”的洛半城,说:“我听着剧团里演李铁梅的那主嗓子不中,不洪亮。英雄李铁梅声音不洪亮咋能鼓舞咱老街人们。你和剧团头头说说,可以让梨花白伴唱,这也是接受改造,接受教育嘛。”
剧团头头觉得革命群众说得有理,就把梨花白抽回团里,在幕后为演李铁梅的演员伴唱。老街人知道后,都去听梨花白唱戏,听戏的人多了,剧团头头挺高兴。
中秋时节,梨花白发烧,嗓子不佳,她和剧团头头请假。头头瞪着三角眼不允许--中秋节快到了,要过革命化的中秋节,死了都要唱。
结果梨花白在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倒了嗓子。剧团头头说梨花白故意破坏,还是想着那些才子佳人。在戏园子的土台子上,不但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
梨花白直唱得气若游丝,昏死过去。从医院出来,梨花白彻底失音,别说唱戏,说话都如蚊子嗡嗡。洛半城气愤难平,把剧团头头狠狠揍了一通,从此不再唱戏。
一个艺人,不能唱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梨花白来到了洛河边。圆月朗朗,秋水依依。梨花白的脚刚刚踏进河水,却听到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竟然是程子。梨花白哭倒在程子怀中。
动乱过后,梨花白又回到剧团,担任艺术指导。她退休后常常推着程子去广场听大家聚会唱戏,两人真的是发如梨花。
又是一个中秋夜。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着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演着《贵妃醉酒》。
台下没有观众,静静的场子里,只有一部空空的轮椅。
--(选自《市井人物出门是江湖》)
12.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剧团头头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解释了动乱年代背景下梨花白一类艺人生活的艰辛。
B.城里的人都认为梨花白和她的师兄极为般配,但就是没有他们结合的消息,这是因为当时梨花白内心对程子十分愧疚。
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多次写到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冷冷的月光。既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D.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主要是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12.请简要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5分)
13.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光的诗人
丰子恺
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可说是理想主义支配的时代。作画先须用头脑来考虑,选取
高尚 的题目为题材,然后可以产生大作。同样的笔法、同样的色调,拿来描写皇帝的“加
冕式”,就是伟大的作品;描写村夫稚子的日常生活,就没有价值。从前的绘画,题材
以外原也有技 术的妙处,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的有力的表现,拉斐尔的优美
的表现,达?芬奇的神秘的表现,原是对于其技术的鉴赏;然而除这种专门的技术鉴赏
以外,幸而在题材上,米开朗琪罗所描的是《最后的审判》,拉斐尔所描的是《圣母
子》,达?芬奇所描的是《最后 的晩餐》,所以不理解其技术的“有力优美”或“神秘”
的一般人,也尚能因其题材而感到这等画的兴味。
然而现在的印象派,技术比之前深进了,技术深进的结果是忽视题材,而新创一种
描写色与光的绘画。
比如,印象派首领画家莫奈,对于同一的稻草堆连作了十五幅画,把朝、夕、晦、
明的稻草堆的受光的各种状态描出,各画面作成一种色彩与光的谐调。他的描风景,并
不是对于风景有兴味,只为便于研究光,故描风景。在他的作品中全无浪漫的情绪与光
景,所描写的题材皆单调、平凡、乏味。“稻草堆”“寺院”、一片水上的“睡莲”、
“泰晤士河面” 一类的题材,千遍不厌地被他描写,然而绝没有重复的表现。
莫奈用自然科学者的实验来完成他的绘画。他把太阳的光与空气的色用三棱镜分解,
得到原色,用强烈的原色来作出绘画的效果。他是外光主义的首创者,步他的后尘的许
多画家,也都热衷于光的追求。他们憧憬于色彩,赞羡太阳。凡是有光明的地方,不问
何物,都是他 们的好画材。
“太阳崇拜的画家”“光的诗人”“向日葵的画家”,他们不选择事物,但追求光
与色的所在。美的光与色的所在,不论其为何物,均是美的画材。因为追求光与色,故
自然倾向于光色最丰富的野外的风景的写生。因为不择事物,故自然不必像从前那样取
高尚的题目为题材,而一切日常生活.琐事细故,只要是光与色的所钟,无不可取为大
作品的题材了。
对于这种新绘画,倘能具有对于形式美(色彩光线的美)的鉴赏眼,换言之,对于
纯绘 画的鉴赏眼,自然可以感到深切浓重的兴味。但在没有这较为专门的鉴赏眼,而全
靠题材维 持其对于画的兴味的人,对于描着一堆无意义的稻草,或一片无意义的水面的
绘画就漠然无所感觉,真所谓“莫明其妙” 了。
要读懂"光的诗”,必须先识“光的言语”“色的文字”要识光与色的言语文字,
须费相当的练习,这练习实在比普通的学童的识字造句更为困难。光与色的文字,不能
谙诵或硬记,是超乎言说之外的一种文字,故对于这方面的天资缺乏的人,实在没有方
法可教他们识得。
所以,要理解“光的诗''的印象派绘画,最好取听音乐的态度,或鉴赏书法的态度。
高低、久暂、强弱不同的许多音作成音乐美;刚柔、粗细、长短、大小、浓淡不同的许
多线作成书法美。同样,各式各样的光与色的块或条或点作成印象派的绘画美。这绘画
美就是所谓 “光的言语”“色的文字”。
(有删改)
15.根据原义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受理想主义支配,选取高尚的题目为题材,就可以产生大作。
B.就艺术表现技巧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达?芬奇都各有特色。
C.普通的学童识字造句可以谙诵或硬记,但绘画中光与色的文字,是不能用这种方法识得的。
D.看画的人既无法从印象派的画作中探求题材的美,也无法更为专业的欣赏画作了。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艺复兴时期不理解艺术家技术内涵的一般人,也可因题材的高尚而感到画作的兴味。
B.外光主义的首创者莫奈,热衷于光的追求,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作出绘画的效果。
C.“光的诗人”不选择事物,也追求光与色的所在,倾向于光色最丰富的野外风景的写生。
D.理解“光的诗人”印象派绘画,既可以使用听音乐的态度,也可以用赏书法的手段的态度。
17.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被称为“光的诗”的印象派绘画的?请简要概括。(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
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8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
【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18.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B.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
C.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D.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19.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C.致力推广诗歌。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顾随显示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20.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4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鲁迅《<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的确,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一种精神……
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学情调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卫冕:体育竞中指蝉联冠军,保住上届取得的冠军地位。蝉联:绵延不断;连续相承。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多用在鼓掌或欢呼时。代表着一种动作所受到欢迎程度。汲取:指取水,引申为吸取,吸收。敲锣打鼓: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輿论宣扬。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
2.B( “不是为……而是为……”④②,排除D选项;③“这种震撼”与②中华文明的震撼承接,排除A、C选项。)选自余秋雨《中国为何成了例外?》
3.B(①出自韦应物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00ea9cc9fdbf.aspx?)的《寒食寄京师诸弟 (?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cf89ef7fa0ff.aspx?)》;②出自令狐楚的《中元日赠张尊师》;③出自王勃的《蜀中九日登高》;④出自罗隐的《七夕 (?https:?/??/?www.so.com?/?link?url=http%3A%2F%2Fguoxue.baike.so.com%2Fquery%2Fview%3Fid%3Dabcfed7e8e87cb636ad429d65600520a%26type%3Dpoem&q=%E3%80%8A%E4%B8%83%E5%A4%95%E3%80%8B%E7%BD%97%E9%9A%90&ts=1575363436&t=56d0139e948740a243366ba6ae5f0ec" \t "_blank?)》)
4.C(C项无中生有)
5.A(诣:到、去。)
6.C(水丘岑所杀不是公主家奴,而是公孙丹父子。)
7.⑴使者把这件事禀奏光武帝,光武帝下旨贬董宣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府不再追究水丘岑的罪责。(“闻、有诏、左迁、按”各1分,“以(之)闻” 句式1分。)
⑵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遣、临视、妻子、对”各1分,“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句式1分。)
8.①不畏权势,严惩草菅人命的丹父子;②轻慢外戚,不巴结朝廷权贵;③执法严厉,怒杀行凶的家奴;④坚持正义,拒不向公主道歉;⑤打击恶霸,朝野莫不震栗。(每点1分,4点即可)
参考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起初为司徒侯霸征召,官至北海相。他上任时,郡中武官公孙丹建造豪宅,而风水先生说这是凶宅,入住后家里一定要死人。公孙丹就纵使儿子杀了一个过路人,移尸新宅,作替死鬼。董宣得知后,就把公孙丹父子收捕斩杀。公孙氏是个大家族,其族亲纠集三十余名丁壮,拿着兵器到府衙闹事,为公孙丹父子鸣冤叫屈。董宣以公孙丹从前曾依附过篡位的王莽的罪名,认为公孙亲党有串通海贼的嫌疑,于是把这三十余人一网打尽,下在死囚牢中,指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数杀戮。青州知府弹奏董宣滥杀无辜,把董宣和水丘岑一并拿下,移交廷尉处理,判了死刑。不料董宣在狱中日夜吟诗唱歌,一点也不忧愁。到了行刑的那天早上,官府送来酒食“辞生”祭奠,董宣拒不吃喝,厉声道:“我董宣一生从未吃过人家的东西,况且今日就要死了!”言罢从容登上囚车赴刑。当时同一批斩首的有九人,董宣排在第二号。手起刀未落之际,汉光武帝派来的特使快马驰至,特赦董宣缓刑,押回大牢。特使审问董宣,为何滥杀无辜。董宣把公孙氏一案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一一具告,并言明水丘岑是受他的指令杀人的,不应判罪。希望朝廷明察,杀他而保全水丘岑,特使向光武帝如实禀奏,光武帝下旨贬董宣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府不再追究水丘岑罪责。后来水丘岑官至司隶校尉。
江夏一带有夏喜为首的贼寇犯境作乱。朝廷派董宣为江夏太守。董宣到境,发文书说:“朝廷派太守擒拿贼寇,所以我担任了这个职务。现在统兵到边界,文书已到,希望你们考虑怎样安身吧。”夏喜等一帮贼寇,对董宣早有所闻,十分害怕,纷纷散伙,缴械降顺。当时外戚阴氏(刘秀发妻阴丽华的亲戚)作江夏郡都尉。董宣不仅不巴结攀附皇亲国戚,反而时时轻慢他,所以不久即被罢官。
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死于任上,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伤心地说:“董宣清正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他。并拜其子为郎中,后来官至齐国相。
9.(1)比喻(1分)。将风吹古木声比作雨声,将月照平沙比作白霜(1分),营造了夏夜风光的清凉与宁静的氛围(1分),表现了作者对夏夜美景的喜爱之情(2分)。
10.①首联诗人从远眺起笔,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②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③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景色由远而近,均围绕“望”字展开,气势雄伟,意境开阔。④尾联是通过眺望江楼之后,自然表达出向友人发出邀请之意,照应题目中“招客”二字。(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1.(1)蟪蛄不知春秋(2)朝搴阰之木兰兮(3)信誓旦旦 (4)以手抚膺坐长叹
(5)山肴野蔌 (6)惟吾德馨 (7)知者不惑 (8)无求生以害仁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2.B(梨花白没有与师兄结合的原因,文章并没有具体给出。)
13.①痴情专一,表现在他对戏曲对梨花白都很痴迷。②细心体贴,比如在送梨花白回家的路途上,小心翼翼,不想打扰梨花白休息。③吃苦耐劳,每天都送梨花白回家,不避风雨。④善良勇敢,在梨花白处于危险之时,舍命救人。⑤乐观坚韧,在腿脚残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答对一点给2分,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4.①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程梨二人首先因戏结识,接着二人又因戏增进了情义,后来程子的《贵妃醉酒》又挽救了梨花白的性命,最后梨花白的演绎,又再一次将二人的情感升华。②丰富了人物形象。借《贵妃醉酒》既突出了梨花白演艺技巧的高超,也突显了程子对梨花白的挚爱。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首曲子见证了他们故事的发展,也承载着他们深厚的情义。同时,这份情义也不因时代的变迁及摧残而改变。(共三点,一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5.D(原文中指的是“没有这较为专门的鉴赏眼,而全靠题材维持其对于画的兴味的人。”)
16.C(原文是“他们不选择事物,但追求光与色的所在。”)
17.①审美追求:印象派注重绘画技术;②创作实践:印象派代表画家体现出的创作特点。③鉴赏要求:提高对光与色等形式美的鉴赏能力。
18.A(原文中陈洪评价叶嘉莹,说的是“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所以,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19.C(吟诵录下的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
20.①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②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③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④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1点2分,3点即可)??
21.鲁迅先生认为,愚弱的国民,若没有精神,就只是“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改变人们的精神,才可能彻底改变一个群体、一个民族。这句话说明了鲁迅先生对一个人肉体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的看法,也是本题考查的重点。在写作时,考生需结合一定的时代背景展开作文,同时在明确了肉体与精神的关系后,思考一个人若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应该怎么做。
立意参考①人不应只是生存在这世界上,还应有所追求。②一个人的精神,即这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参照近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分等赋分。
附加试题参考答案
然专以选材庀料为主/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
黄庭坚(黄鲁直) 江西
作诗信笔从容;使事不落痕迹。(每点2分)。
AB(A不是太史慈,而是孙策;B《药》的创作背景是1907年秋瑾起义。对一个给2分,对两个给5分)
(1) ① 借林黛玉的家庭教师身份攀附贾家,官复原职;
② 徇情枉法,包庇贾家亲戚薛蟠;
③ 抄没石呆子的古扇,讨好贾赦。(每点2分)
(2)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给了堂弟查理,查理把梳妆匣交托给欧也妮保管(1分)。查理离开,欧也妮以梳妆匣寄托对查理的思念(1分)。老葛朗台抢夺梳妆匣。欧也妮以死相逼,留下了梳妆匣(1分)。欧也妮一直保管着梳妆匣,直到查理背叛她之后,她托人交还了梳妆匣(1分)。
27.好处:①避开了策真马上台可能造成的麻烦;②运用程式化身段美化了表演;③可开启观众的想象。(3分。每点1分)?
原因:“以鞭代马”本是舞台表演不能完全“生活化”的无奈之举,却又是戏曲的一个创造。(2分。“无奈之举”“创造”各1分)?
28.①演员围绕景片转给人发疯之感;②用景限制了对驰马的想象;③用景使人因景失马(或“无法想象到马”)(6分。每点2分)?
①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②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要有艺术美感。(4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