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2张PPT+1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2张PPT+1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8 21:55:52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敕

川  阴

下天


庐笼


野天




茫风





羊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知道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敕勒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前秦─东晋前秦企图
灭亡东晋
统一全国80万 VS 8万以少胜多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东山再起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前秦东晋前情回顾淝水之战的影响北方再度 陷入分裂鲜卑族
迅速崛起鲜卑族发祥地噶仙洞遗址
(噶仙,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北魏的兴起狩猎图鲜卑族服装 历史小导游
请把下列解说词补充完整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_____部建立____。
439年,北魏 ________ ,结束 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拓跋统一北方北魏生产方式农耕化生活方式汉族化民族交融已成为时代主流 北方内迁民族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火眼金睛鲜卑旧俗?汉族文化?汉族文化二、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姓名: 拓跋宏
别名: 职业:
朝代: 民族:
主要活动:
历史档案——北魏孝文帝皇帝鲜卑族北魏??据材料分析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材料一 《悲平城》—北魏?王肃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材料二 此间(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③洛阳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平城地区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①平城偏北且自然环境恶劣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说汉语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大意: 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比较困难,
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
说汉语,违反者降职或撤职。
以下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穿汉服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 服装变化图胡服陶俑图汉服陶俑图改汉姓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 姓氏变化图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通汉婚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孝文帝汉化措施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我会归纳 迁都洛阳材料一 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有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在洛阳城定居下来,从事着商品买卖的活动。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1、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2、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论从史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孝文帝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历史档案——北魏孝文帝姓名: 拓跋宏
别名: 职业:
朝代: 民族:
主要活动:
皇帝鲜卑族北魏元宏改革措施 1.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成功的改革与社会进步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之我见集思广益坚持不懈、顺应时代潮流、获得人民支持等等成功的改革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请结合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思考:三、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小组合作:阅读88页内容,归纳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沿用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生产方式的交融看图说史边境汉人《放牧图》看图说史生活方式的交融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胡床、椅子、方凳北魏帝王出御图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文化艺术的融合《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看图说史 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 ,一同汉” 。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论从史出制度的交融 政治上改变官宦无禄、放纵掠抢的旧习,规定按官员品第给予固定俸禄,额外贪赃者严惩。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方民族的交融对中华
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北方地区淝水之战
分裂孝文帝
改革民族交融奠定全国统一基础北魏
统一本课小结推动促进 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
   “平语”近人哪一句话最能引起你的共鸣?(2016·山东青岛)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课堂检测C (2016·山东烟台)“将都城有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
A.民族融合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魏政权的建立
D.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课堂检测A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