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单元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2、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能列举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3、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4、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5、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6、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7、知道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8、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知识网络】
1、第一章知识体系
/
2、第二章知识体系
/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概述
类别
代表物
组成与结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主要生理功能
来源
单糖
葡萄糖
C6H12O6、多羟基醛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具有还原性,发生银镜反应,能被氧化,能酯化
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葡萄等甜味水果
多糖
淀粉(高分子化合物)
(C6H10O5)n由几百至几千个葡萄糖单元构成
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部分溶于热水
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遇碘变蓝色,无还原性
人类营养物质,制葡萄糖
植物种子、块根、谷类
多糖
纤维素(高分子化合物)
(C6H10O5)n由几百至几千个葡萄糖单元构成
无色无味固体,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
能水解,最后生成葡萄糖,比淀粉水解困难,无还原性
在植食性动物体内水解为葡萄糖作营养物质;人体的“清道夫”
棉花、木材
糖类的比较
要点诠释:
(1)碳水化合物并不是“碳+水”。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大多数糖可以用通式Cn(H2O)m表示,因此以前又将糖称为碳水化合物,但糖类分子中的氢原子与氧原子并不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只是大多数满足两者原子个数之比为2:1。
(2)碳酸化合物中的“外姓人”。有些糖的组成并不符合通式Cn(H2O)m,如鼠李糖(C6H12O5);甲醛(CH2O)、乙酸(C2H4O2)、甲酸甲酯(HCOOCH3)符合该通式,但不属于糖类。
(3)潜在还原性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有还原性,淀粉、纤维素等没有还原性,但是淀粉、纤维素的水解产物(葡萄糖)有还原性。
(4)碳水化合物不以甜度论英雄。葡萄糖有甜味,淀粉、纤维素没有甜味。葡萄糖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氧化放出的热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在食品、医药工业上可直接使用,在印染制革工业中作还原剂,在制镜工业和热水瓶胆镀银工艺中常被用作还原剂,还被大量用于合成维生素C的原料;淀粉除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原料外,在纺织、造纸、食品、石油、医疗、建筑、日用化工、工业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用途;纤维素可以为植食性动物提供营养,在纺织工业中、造纸、油漆、火药、合成化工等领域也有重要用途,在人体消化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2、单糖(不能再水解为更简单的糖) (1)葡萄糖——最重要最简单的糖,多羟基醛;果糖——单糖,与葡萄糖是同分异构体,多羟基酮。 (2)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还原性(-CHO体现) a、银镜反应: CH2OH (CHOH)4CHO + 2Ag(NH3)2OH/2Ag↓+CH2OH (CHOH)4COONH4 + 3NH3↑+H2O b、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应用:尿糖检验 c、其它性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溴水褪色,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具有氧化性(-CHO体现)。 d、作为生命的基础能源物质,葡萄糖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3、二糖(又叫双糖,水解能生成两分子单糖) 蔗糖:在催化剂作用下能水解,自身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麦芽糖:在催化剂作用下能水解,自身能发生银镜反应。
C12H22O11+H2O/2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要点诠释:
(1)蔗糖是非还原性糖;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2)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为C12H22O11,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3)蔗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有区别:1分子蔗糖水解成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1分子麦芽糖水解成2分子葡萄糖。
4、多糖(水解能生成多个单糖)
要点诠释:
(1)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为(C6H10O5)n,二者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但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2)二者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C6H10O5)n+nH2O/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
纤维素 葡萄糖
(3)二者均无还原性。
(4)淀粉有遇碘单质变蓝的特性。
要点二、生命基础的重要物质
类别
代表物
组成与结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主要生理功能
来源
油脂
/
/
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能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能被氧化而变质
人体营养物质;供给人体热量;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和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植物油、动物油
氨基酸
甘氨酸
H2NCH2COOH
/
既能跟酸反应,也能跟碱反应;分子间能相互缩合成多肽或蛋白质
合成蛋白质
蛋白质水解
蛋白质
/
由不同氨基酸相互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有羧基、氨基和肽键
有的可溶于水(如蛋清),有的不溶于水(如丝、毛)
①具有两性;②在酸、碱或酶作用下水解,最终得多种α-氨基酸;③盐析;④变性;⑤有些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⑥燃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⑦蛋白质溶液为胶体
人体营养物质;生命的基础;提供人体所需氨基酸合成各种蛋白质
鸡、鸭、鱼、肉、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
维生素
维生素C
C6H8O6,含碳碳双键和多个羟基的环状酯
无色晶体,熔点低,易溶于水,有可口的酸味
水溶液呈酸性,受热易分解,易被氧化
防治坏血病、促进外伤愈合,增加抵抗力,解毒
新鲜的水果和绿色蔬菜中
微量元素
碘
含该元素的化合物
均为可溶性化合物,能被人体吸收
(以KIO3为例)性质稳定,不易氧化
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可缺少的
海带、海鱼等海产品,碘盐
铁
/
参与氧的运输;与各种酶结合,分布于身体各器官
蔬菜、铁强化酱油
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比较
1、油脂——重要的体内能源 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又名甘油三酯。 要点诠释:
(1)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2)油脂在体内的变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 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功能: a、供给人体热量;
b、相当于能量的“储存”;
c、作为合成人体所需其他化合物的原料;
d、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承担多种生理功能。 (3)油脂的变质——酸败,具有哈喇味: 油酸的双键被氧化产生过氧化物和醛类等物质而使油脂变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4)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油脂都是混合物。
(5)酯、脂、油和矿物油的区别与联系:
①酯是指酸跟醇起作用后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烃的衍生物。
②脂有多种含义,通常指油脂,有时也表示未经加工的高分子化合物,习惯叫树脂。脂表示油脂时,属于酯类中特殊的一类,即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③矿物油主要是C5~C16的烃类物质,主要作燃料。
④植物油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物质,主要用途是作食物。
2、氨基酸——蛋白质的基石(基本单元) 要点诠释:
(1)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分别是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简单记忆为“但是来写一两本书”。 (2)常见的氨基酸为甘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
(3)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 (4)氨基酸性质: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氨基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缩合成肽,最终形成蛋白质。
/
/ (5)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连接顺序的多种多样,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3、蛋白质——生命的基础 要点诠释:
(1)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如胰岛素调节功能、酶的催化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等。
(2)蛋白质的性质
①两性: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 ②蛋白质分子最终可以水解成氨基酸; ③蛋白质的盐析: 现象: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的无机盐溶液或固体无机盐时,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特点:加水沉淀溶解,是可逆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应用: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④蛋白质的变性: 条件:高温、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以及一些有机化合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 特点:不可逆过程; 应用:杀菌、防治病虫害、减缓毒性等,如波尔多液能防治病虫害是利用铜盐使害虫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灭虫的作用。
类别
盐析
变性
胶体凝聚
概念
蛋白质溶液中加浓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析出
蛋白质在某些条件作用下凝聚,丧失生理活性
胶体中加入强电解质,不同电荷的胶体或加热而使之凝聚成大颗粒
对象
高分子等(如蛋白质等)
高分子(如蛋白质)
带电的胶体
变化条件
浓无机盐溶液
受热、紫外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某此有机物等
强电解质,不同电荷的胶体,加热
变化实质
物理变化(溶解度降低)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变化过程
可逆
不可逆
不可逆
用途
分离,提纯
杀菌,消毒等
鉴别,分离等
比较蛋白质的盐析、变性与胶体的凝聚
⑤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与浓硝酸显黄色。
类别
颜色反应
焰色反应
对象
蛋白质与浓硝酸等相互作用而发生特殊现象的反应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
反应类型
化学变化
物理过程
反应条件
在常温下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滴加浓硝酸
在酒精灯上对含某种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灼烧
用途
为了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为了测试某金属元素是否存在于某物质的组成或分子中
颜色反应与焰色反应的差异
4、维生素——饮食中必需含有维生素 要点诠释:
(1)维生素属于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2)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3)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
(4)不同维生素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各不相同。以维生素C为例,其结构中含碳碳双键、酯基、羟基,具有如下化学性质: a、能使溴水褪色(加成反应); b、能使KMnO4/H+褪色(氧化反应); c、能发生水解反应(含有酯键); d、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OH)。 维生素C还原性的验证: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会被氧化逐渐成褐色,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把它涂在切开的苹果果肉上,会减缓苹果变色的速率。
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
5、微量元素——在体内有重要作用 要点诠释:
(1)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钠、镁、钙、磷、硫、钾、氯共11种; 微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铜、锰、钴、钼、硒、碘、锂、铬、氟、锡、硅、钒、砷、硼共16种。 (2)碘是微量元素,又被称为智力元素,人体的碘完全从外界摄入,补碘的有效途径是食用含碘食盐,食盐中所加的碘是碘的化合物,一般加入的物质是KIO3,因为它在常温下不易挥发、不吸水、流失少、易保存等优点。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
(3)铁是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功能性铁和血红蛋白一起参与氧的运输,其余的铁与各种酶结合,分布于身体各器官。缺铁性贫血是全球分布最广的营养问题,在儿童和育龄妇女,特别是孕期妇女中非常严重,但也同时影响男性和年龄较大的妇女。铁缺乏可引起工作效率降低、学习效率下降、生长发育不良、发病率的增高。补铁剂一般为Fe2+的化合物。
要点三、合理选择饮食
1、水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
要点诠释:
(1)水是人体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 (2)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食物中许多重要物质溶于水才能被吸收。 (3)水具有运输功能,水溶液在血管细胞间川流不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又把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运送到肾脏、大肠、皮肤、肺部,通过粪便、汗液、呼气等排出体外。 (4)水是人体内反应的介质和反应物。 (5)水能调节体温。 注意:如果长期饮用纯净水,会使人体缺少矿物质,使体液失去平衡,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长期饮用矿泉水会使人体矿物质含量太高,影响健康,所以日常生活中应选择无污染的、含矿物质较丰富的自来水作为饮用水。
2.食物的酸碱性 要点诠释:
(1)食物的酸碱性与溶液酸碱性不同
类别
食物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
含义
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
溶液的性质(呈酸性、中性或碱性)
分类标准
按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
按溶液中的c(H+)与c(OH-)的相对大小来分类的
分类
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
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及碱性溶液
相互联系
酸性食物,使体液呈弱酸性;碱性食物,使体液呈弱碱性
(2)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不同
类别
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
概念
在体内经消化、吸收,最终产物呈酸性的食物
在体内经消化吸收,最终产物呈碱性的食物
实质
由碳、氮、硫、磷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酸:碳→碳酸、硫→硫酸、磷→磷酸、氮→尿酸,使体液呈弱酸性
蔬菜、水果多含钾、钠、镁等盐类,在体内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使体液呈弱酸性
规律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蛋、奶)等多属于酸性食物
蔬菜、水果多属于碱性食物
(3)食物的酸碱性与味觉上的酸味、碱味不同
有些食物在味觉上有酸味(酸味食物),但不一定是酸性食物。如有的水果有酸味,是由于水果中含有有机酸(如柠檬酸)的缘故,但这些水果属于碱性食物。
3.食品添加剂
要点诠释: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或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营养成分,以及防止食物变质等。 (2)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简介: ①着色剂——改善食品的外观,如在肉类腌制加工过程中,加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使腌制好的肉类制品呈现鲜艳的红色。 ②调味剂——添加食品的味道,常见的调味剂有咸味剂(食盐)、酸味剂(食醋)、鲜味剂(如味精)、甜味剂(如蔗糖)、辣味剂(如辣椒粉)、食用香料(如香精)等。 ③防腐剂——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我国规定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 ④营养强化剂——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如食盐中加碘、酱油中加铁、粮食制品中加赖氨酸、食品中加维生素或钙、硒、锗等。 (3)摄入过量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
4.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的目的是保证人体健康。考虑如何平衡膳食,就是考虑如何使人体得到均衡充足的营养,如何发挥各种食物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因此,平衡膳食就要从食物的多样化和各种食物比例的合理化入手。平衡膳食要注意两点:
(1)保证膳食中食物的多样化,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吃得品种多些、杂些、广些,禁止偏食和暴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使膳食中各种食物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①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要保持平衡。如果摄入的酸性食物过多,会导致血液偏酸性,引起钙元素流失、血液黏度增大等。
②摄入的糖类、油脂和蛋白质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来说,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三者所提供热量的比例应分别占到总热量的60%~70%、20%~25%和10%~15%,这样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如果打破这个比例关系,将引起一系列的代谢功能紊乱。如热量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多种营养缺乏;热量过剩,溶液引发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健康。所以,一定要注意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促进身体健康。
③主食、副食搭配;荤素搭配;多吃蔬菜;多喝水;吃适量水果;生活有规律;放松心情;积极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等。
④合理搭配一日三餐,根据俗语“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要求,早餐时应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主,辅以含维生素的食物,热能摄入量应占全体总量的30%;午餐时含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食物的量均应增加,热能摄入量应占全体总量的40%~45%;晚餐时应以含糖类的食物和蔬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热能摄入量应占全体总量的25%~30%。
要点四、正确使用药物
1、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 (1)疗效:治感冒药、解热镇痛作用;消炎抗风湿作用;防止心脏病发作、减缓老年人视力衰退和提高免疫功能等。 (2)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如上腹不适、恶心、胃黏膜出血等; ②水杨酸反应:如头痛、眩晕、恶心、耳鸣等。 (3)注意事项:出现水杨酸反应是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滴注NaHCO3溶液。 2、抗生素——青霉素 (1)疗效:治疗细菌类的感染。 (2)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是使用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3)注意事项: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禁止滥用抗生素。
类别
维生素
微量元素
抗生素
含义
参与生物生长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人体内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
能抑制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等)生长或能杀灭某些微生物的一类物质
功能
在体内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或作为辅酶催化某些特殊的化学反应
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
维生素、微量元素、抗生素的辨析
3、抗酸药 (1)疗效:治疗胃痛,能中和过多的胃酸,缓解胃部不适。 (2)种类:抗酸药的种类很多,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能中和盐酸的化学物质,如NaHCO3、CaCO3、 MgCO3 、Al(OH)3、Mg(OH)2等。
4、麻黄碱(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 (1)主要疗效:止咳平喘,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 (2)不良反应:有时会出现由于中枢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等,晚间服用最好同服镇静催眠药以防止失眠。
5、合理用药
“是药三分毒”,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按时按量吃药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本营养物质的性质
例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
请回答下列各题:
(1)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0%的H2SO4溶液,加热3~4min,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H2SO4溶液。
①淀粉完全水解最终生成的有机物分子式为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②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用碱液中和后的溶液加入___________(填试剂的名称),加热后再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未中和的溶液加入几滴碘溶液,应观察到___________。
(2)油脂在人体内通过水解生成___________和甘油,通过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
(3)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是一种两性物质。请在下面虚线方框内写上适当的化学用语,将氨基酸的通式补充完整:/。
【思路点拨】本题分别考查了淀粉、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都比较简单,但涉及的知识面较宽,要求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牢固。
【答案】(1)①C6H12O6 CH2OH(CHOH)4CHO ②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出现蓝色
(2)高级脂肪酸
(3)NH2 COOH
【解析】(1)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而淀粉遇碘变蓝色,可以碘检测淀粉的存在。
(2)油脂是由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其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3)氨基酸具有两性,原因就是其结构中既有具有碱性的-NH2,又有具有酸性的-COOH。
【总结升华】淀粉的特征反应是遇碘变蓝,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是与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检验淀粉是否水解或是否完全水解时可利用淀粉、葡萄糖的特征反应进行检验。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有机实验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写代号)。
A.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某病人是否患糖尿病
B.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
C.蔗糖水解时应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D.在鸡蛋清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微热会产生黄色物质
E.在植物油中滴入浓溴水,溴水褪色
F.用盐析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
G.在酒精中加新制生石灰后蒸馏制无水酒精
【答案】A、B、D、E、F、G
【解析】C项,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会使蔗糖脱水碳化,故蔗糖水解应使用稀硫酸作催化剂。
【变式2】(1)在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H4)2SO4浓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___________。榨苹果汁时常加入一点维生素C,这是利用它的____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2)食物的主要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大类,某品牌脱脂奶粉包装袋上标出的配料如下:
①脱脂乳 ②白砂糖 ③乳酸亚铁 ④维生素A ⑤维生素D等。请你写出:
a、该产品配料中属于营养素的有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
b、配料中能产生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_,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该奶粉中___________物质可以补充铁元素。
c、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很大,除奶制品外,很多食品均可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下列食物:a、大米,b、花生油,c、鱼,d、大豆,e、萝卜,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___________。
(3)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所以维生素C又称___________。在维生素C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___________性;在维生素C溶液中滴加少量蓝色的含淀粉的碘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___性。
【答案】(1)盐析 还原性 (2)a、①②④⑤ b、①② ③ c、cd
(3)C6H8O6 抗坏血酸 酸 蓝色褪去 还原
【解析】(1)、(2)略
(3)根据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可得出其分子式为C6H8O6,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酸性;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单质I2还原为I-,因此能使含淀粉的碘水的蓝色褪去。
类型二:关注营养平衡
例2、下列关于平衡膳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膳食就是各种食物都要吃
B.平衡膳食就是含各种营养素的食物均等摄入
C.平衡膳食是指食物花样多、烹调合理
D.平衡膳食是指由多种食物构成,各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当比例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平衡膳食的要求。
【答案】D
【解析】平衡膳食是由多种食物构成,它不但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机体正常的需要,而且还能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适当比例,以利于吸收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
【总结升华】根据平衡膳食的要求,可以按照各种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将营养素换算成所需食物的质量,并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进行调整和优化。由于每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素,每种营养素又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因此对营养素的摄取应进行综合考虑。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是相同的
B.符合口味的食品最有营养,符合个人的膳食结构
C.淀粉、脂肪、蛋白质为人体提供能量,所以只要这三种物质摄入量足够就可以了
D.摄入食物中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且与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才是合理的膳食结构
【答案】D
【解析】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人们所摄入的食物种类有所不同,所以具体膳食结构也有所差异,故A项错误。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味道,含有不同的营养素,所以符合口味的食品,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个人的膳食结构,故B项错误。淀粉、脂肪、蛋白质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仅摄入这三种物质是不够的,人体还需要维生素、无机盐、水等,故C项错误。
【变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现在我国儿童营养素的供给明显过剩
B.营养丰富的食物一种就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C.蔬菜、水果都含有维生素,经常吃蔬菜就不必天天吃水果
D.营养素的不足或过剩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答案】D
【变式3】下列关于中学生一日四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早餐要选择热能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馒头、面包等,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保证上午的活动
B.午餐要食入蛋白质、脂肪及一定量的蔬菜,既要补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为下午的活动储备能量
C.晚餐要保证足够的热量与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与一定量的蔬菜,要做到吃的适量、吃的好
D.做完家庭作业,睡觉前的夜餐更要吃的好、吃的饱,保证一夜睡眠的能量消耗,同时为第二天的学习、活动储备能量
【答案】D
【解析】夜餐应吃的尽量少,不能增加胃的负担,影响睡眠的质量,应吃点点心,水果、牛奶之类的易消化的食物。
类型三:合理选择饮食
例3、(2019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一中期中考)下列说话比较合理的是( )。
A.果汁喝起来味美香甜,痛快解渴,因为它的营养成分要比水果含量高
B.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主要是根据食物的口感和味觉来识别的
C.经常从事长跑训练的运动员,应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这样可以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预防缺铁性贫血
D.早晨起床后没有胃口,食欲不振,因此早餐可以少吃或不吃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要点比较基础,对于较难的选项可以采用排除法绕开。
【答案】C
【解析】由于水果在榨汁过程中,营养成分会流失,故果汁不比水果营养价值高,A项错误。食物的酸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而不是根据食物的口感和味觉,B项错误。早餐对人体上午活动所需能量意义重大,应吃好吃饱,D项错误。C项正确。
【总结升华】饮食和健康相关,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安排饮食,并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举一反三:
【变式1】(2019 广东会考模拟)生活中应注重食谱营养搭配的均衡性,下列午餐食谱中最有利于学生身体发育的是( )。
A.馒头、榨菜、黄瓜、香焦
B.面条、醋溜土豆丝、素炒白菜
C.米饭、糖醋排骨、粉蒸肉、清蒸鲈鱼
D.米饭、红烧鲫鱼、西红柿蛋汤、蒜蓉生菜、苹果
【答案】D
【解析】人体需要的五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微量元素。
A.馒头主要成分为糖类,榨菜、黄瓜、香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少蛋白质、油脂,故A错误;
B.面条富含糖类,醋溜土豆丝、素烧白菜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油脂,缺少蛋白质,故B错误;
C.米饭富含糖类,糖醋排骨、粉蒸肉、清蒸鲈鱼富含蛋白质、油脂,缺少蔬菜,故C错误;
D.米饭富含糖灰,红烧鲫鱼、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油脂,西红柿、生菜、苹果中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故D正确。
【变式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夏天应少吃西瓜等有甜味的水果
B.不法分子往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属于有机化合物
C.最好喝纯净水,因为纯净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运动员大量运动出了很多汗,最好喝含有氯化钠的水,这样可以补充必需的盐分
【答案】C
【解析】糖尿病患者应少吃含葡萄糖和蔗糖的食物,A项正确。三聚氰胺是有机物,B项正确。出大量汗后,因钠离子减少应补充氯化钠,D项正确。
【变式3】下列同学的饮食习惯科学的是( )。
A.多吃肉,少吃蔬菜水果
B.合理摄入糖类、油脂等,注意膳食平衡
C.为防止变胖,炒菜时不放油
D.多饮用纯净水,少饮用矿泉水
【答案】B
【解析】六大营养物质都应摄入,只有B项正确。
类型四:正确使用药物
例4、下列关于药物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药虽然能治病,但大部分药物都有毒副作用
B.人的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强,任何药物的毒副作用也能抗,对任何药物都可放心使用
C.阿司匹林被称为百年经典药,可长期大量使用预防疾病,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
D.自己生病后,可根据病情自行到药房买药,不用再到医院
【思路点拨】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
【答案】A
【解析】药能治病,但大部分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A项正确。“是药三分毒”,对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B、D项错误。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和水杨酸反应,C项错误。
【总结升华】合理用药的关键是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在医生的帮助下科学用药、正确用药。凭感觉、图方便而随意用药,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险。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药品对应的临床应用错误的是( )。
A.服用过量的阿司匹林中毒后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滴注NaHCO3
B.青霉素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C.中草药麻黄碱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等症状
D.抗酸药能中和胃里过多的盐酸,缓解胃部不适,是一类治疗胃痛的药
【答案】C
【解析】使用麻黄碱的副作用是由于中枢神经兴奋而导致不安、失眠等。
【变式2】人生病时要合理用药。下列药品与其作用相匹配的是( )。
A.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B.阿司匹林:消炎抗菌
C.青霉素:解热镇痛
D.医用碘酒:人体补碘
【答案】A
【解析】氢氧化铝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项正确;阿司匹林有解热镇痛作用,B项错误;青霉素有消炎抗菌作用,C项错误;医用碘酒是一种外伤消毒剂,不能用于人体补碘,D项错误。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 北京市门头沟区模拟)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吃馒头时越嚼越感觉甜是因为淀粉发生了水解反应
B.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哈喇味是因为油脂发生了加成反应
C.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
D.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羊毛衫上沾有奶渍时可以用加酶洗衣粉洗涤
2.几乎在每天的电视广告中,都有补钙药物的宣传,对合格补钙药品不正确的认识是( )
A. 它有利于儿童牙齿的生长 B. 它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C. 它有利于化合物的生成 D. 它使儿童更聪明
3.关于油脂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油脂在人体内的水解、氧化可释放能量,所以油脂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B.为人体合成其他化合物提供原料
C.保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
D.促进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吸收
4.(2019 广州市英豪学校期中考)维生素C具有的性质错误的是( )。
A.难溶于水 B.强还原性 C.强氧化性 D.加热易分解
5.提供能量主要来源的一组营养要素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 B.水、无机盐、维生素
C.油脂、维生素、无机盐 D.水、蛋白质、糖类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一定是羧酸 ②油脂水解后得到的醇是丙三醇 ③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多种α—氨基酸 ④淀粉、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⑤蛋白质溶液中加入K2SO4溶液后,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这种变化叫变性
A. ③ B. ③④ C.②③ D.①⑤
7.生物体内氧化所产生的代谢水的质量,不同的物质有所不同,最高者每氧化1g该物质可产生1.07mL水。骆驼体内储存有大量该物质,故30多天不喝水也能照常活动,该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葡萄糖 D.肝糖元
8.三国时代,诸葛亮领兵南征孟获,遇到了“哑泉”,士兵饮后致哑,腹痛,甚至死亡。又有 一“安乐泉”饮后可解“哑泉”之毒。1995年10月 国内某报刊报道,经科研人员研究,“哑泉”水中溶有CuSO4,“安乐泉”水质偏碱性。下列有关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
①“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引起
②“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SO4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引起
③“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水解显酸性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引起
④“安乐泉”能解“哑泉”之毒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一=Cu(OH)2
A.①④ B.②④ C.③ D.均不正确
9.下列家庭化学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含KIO3)中含有碘
B.用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C.用碘酒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D.用鸡蛋白、食盐、水完成蛋白质的溶解、盐析实验
10.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
A.淀粉的含量 B.二氧化硫的含量
C.亚硝酸盐的含量 D.甲醛的含量
11.苯丙醇胺的结构简式为/,因对人体有副作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暂停销售和使用。下列对苯丙醇胺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B.能发生酯化反应
C.1 mol苯丙醇胺分子中含有1 mol羟基 D.分子式为C9H13ON
12.(2019 哈尔滨六中期中考)下列做法中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是( )。
A.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B.大量服用安眠药,以防失眠
C.大量食用含亚硝酸钠的肉腌制品
D.多吃水果和蔬菜
13.对肥胖者而言,要想达到健康体重,下列做法中科学的是( )
①每天坚持中等强度锻炼至少半小时 ②通过不吃早餐等节食方法减轻体重 ③利用药物减轻体重是目前最科学有效的方法 ④食物多样,少食高热量、油炸食物,控制膳食总热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下列各组食物中都是酸性食物的是( )
A.牛肉 大米 苹果 花生 B.花生 鸡肉 面包 蛋黄
C.玉米 海带 西瓜 面粉 D.菜豆 玉米 菠菜 蛋黄
15.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的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鸡蛋清溶液遇到浓硝酸颜色变蓝
B.葡萄糖遇碘变成蓝色
C.某种抗酸药(有效成分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时放出气体
D.淀粉与新制的银氨溶液混合放入洁净的试管中会发生银镜反应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酒精作消毒剂
B.为防止流感传染,可将教室门窗关闭后用食醋熏蒸,进行消毒
C.氯化钠是家庭常用的防腐剂,可用来腌制食品
D.使用液化石油气可以杜绝厨房污染
18.下列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盐加碘,碘元素百分含量越高,食盐的质量越高
B.可供糖尿病病人食用的木糖醇是一种单糖
C.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D.腌制肉食制品使用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即使不超标,也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
19.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细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它的使用帮助人类战胜了多种疾病。关于抗生素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周围有人感冒发烧时,可以吃些抗生素以防被传染
B.上呼吸道感染、咽痛等病毒性疾病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
C.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也有副作用,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
D.服用抗生素一两天后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应尽快换用其他抗生素
20.下面是某“泡腾片”的标签。将这样一粒泡腾片放入水中,药片完全溶解,同时产生大量气泡。这个过程中( )
泡腾片
每片含:
碳酸钙 500 mg
维生素C 1000 mg
柠檬酸 1350 mg
用量:××××
用法:××××
A.溶解了500 mg Ca2+
B.释放了224 mL(标准状况)的气体
C.该过程所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D.说明柠檬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二、填空题
1.(1)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________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________而变质。
(2)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问: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与验证:可能是N2。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及现象:________。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用作食品调味剂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 。
(1)苹果酸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苹果酸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消去反应 ⑥取代反应
(3)物质A(C4H5O4Br)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得到苹果酸和溴化氢。由A制取苹果酸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亚硝酸钠作为发色剂,在食品加工工艺中使肉和肉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但是亚硝酸钠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物质,还有一定的致癌性。亚硝酸钠有咸味,常被误用做食盐食用而引起中毒。已知亚硝酸钠能与氢碘酸(HI)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碘单质。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可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淀粉碘化钾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食醋,⑥白酒。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A.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有甜味,故A正确;
B.变质的油脂有哈喇味是因为油脂发生了氧化反应,故B错误;
C.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够加强胃肠蠕动,具有通便功能,故C错误;
D.羊毛衫中含有蛋白质,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故D错误。
2.D
【解析】钙与智力的关系不是很大,故D项错误。
3.D
【解析】油脂不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故D项错误。
4.AC
【解析】维生素C具有的性质有易溶于水、受热分解、强还原性等,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剂,故选AC。
5.A 【解析】人体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油脂、蛋白质,故选A项。6.C
【解析】①中无机酸液可以发生酯化反应;④中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⑤K2SO4溶液属轻金属盐,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只有②③正确,故选C项。
7.B
【解析】本题表面是考查水的功能,实际上考查有哪些物质在氧化过程中能产生水。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后都能生成水,但由于脂肪H含量高,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水也就最多,骆驼的驼峰内贮藏物质大多数是脂肪,以适应干燥缺水的环境。
8.A
【解析】Cu2+能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故在解毒时,将Cu2+转化为沉淀。
9.A
【解析】淀粉遇到碘单质才能显色,A项错误,其他三项均正确。
10.A
【解析】选项B、C、D都是有毒物质,是食品安全检测的指标。
11.A
【解析】苯丙醇胺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或三键),不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12.D
【解析】A.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满足营养物质的需要,故A错误;
B.药物对人体都会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经常服用安眠药,会危害人体健康,故B错误;
C.人若误食亚硝酸钠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故C错误;
D.多吃水果和蔬菜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有助于身心健康,故D正确。
13.B
【解析】科学的减肥方法是“科学的锻炼”和“低热量食物的食用”以及“改变导致肥胖的不良生活习惯”等。②的方法不可取,容易引起低血糖,损害身体健康;③控制体重不能单凭减肥药,因为减肥药有可能有副作用,可能在停用后反弹,因而不是好的方法。
14.B
【解析】A项中苹果属于碱性食物,C项中全部属于碱性食物,D项中只有蛋黄属于酸性食物。
15.C
【解析】本题以酒后驾车这一常见社会现象为素材,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由K2Cr2O7与乙醇反应最后变成Cr3+知,乙醇在此过程中表现出还原性,此外由K2Cr2O7与呼出的气体反应知,乙醇易变成气体,因此知其沸点低。
16.C
【解析】鸡蛋清溶液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到浓硝酸颜色变黄,A项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而葡萄糖则不能,B项错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C项正确;淀粉分子中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项错误。
17.D
【解析】医用消毒酒精体积分数为75%左右;食醋为有机酸,能使蛋白质变性,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氯化钠能使食物脱水,并抑制细菌的生长,腌制后可以延长食用时间;液化石油气燃烧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无法避免厨房污染。
18.C
【解析】碘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过量摄入碘对人体有害,食盐加碘应适量,A项错误;木糖醇是一种多元醇,不属于糖,B项错误;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C项正确;亚硝酸盐属于食品防腐剂,但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一般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D项错误。
19.C
【解析】滥用抗生素会加速细菌产生耐药性,同时杀死体内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不起作用,应慎用;抗生素需要连续用药至少3天后观察病情无好转才可以换药,而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以及频繁的换药会逐渐增加细菌的耐药范围,给以后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20.D
【解析】每片“泡腾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是500mg,A项错误;500mg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体积为112mL,B项错误;碳酸钙难溶于水、柠檬酸属于弱酸,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都应写成化学式,C项错误。
二、填空题
1.(1)氧气 氧化 (2)将燃烧的木条伸入包装袋内。木条熄灭,再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①CO2,②H2
【解析】本题考查食品的保存方法,因为真空包装,将气体抽尽,微生物在无氧的环境停止繁殖,但对膨化食物和易碎食品真空包装在运输过程中会很不方便,因此为防止受压而破碎变形常采用充气包装。充入的气体也要抑制细菌的生存,因此用N2、CO2、H2等气体。
2.(1)羟基 羧基 (2)①③
(3)/
【解析】苹果酸/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因此能够发生酯化反应。因为分子中不含不饱和键,所以不会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3.(1)2NO2-+2I-+4H+==2NO↑+I2+2H2O (2)NO2- I- (3)②⑤
【解析】本题考查了亚硝酸盐的还原性以及亚硝酸盐与食盐的鉴别,用碘遇淀粉变蓝的性质来验证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