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0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9 21:3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学习目标】
1、了解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和性质;   2、了解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作用。 【要点梳理】
【 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
要点一、维生素
1.维生素的物质属类
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2.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在体内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或作为辅酶催化某些特殊的化学反应。   要点诠释:
(1)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虽然极少,但这极微量的物质却能调节各种器官的机能并维持各种细胞的特性,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2)不同维生素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各不相同。
(3)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
(4)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3.维生素的分类
通常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不同,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溶解性
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
易溶于水
在体内
消化过程
和脂类共存于食物中,并随脂类一起被吸收,不易排泄,易在体内积存,主要存在于肝脏中
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随尿液排出体外,一般不易在体内积存,容易缺乏
包含种类
维生素A、D、E和K等
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B1、B2、烟酸和烟酰胺、B6、生物素、泛酸、叶酸和B12等
来源
动物肝脏
水果、蔬菜
4.维生素C
  (1)结构:分子式为C6H8O6。
结构简式:
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种类为羟基、酯基,属于醇类化合物或酯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4个—OH、1个酯基、1个碳碳双键,是环状化合物。显然,维生素C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物理性质: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晶体,无臭,味酸,久置反变为淡黄色,水溶液呈酸性。易溶于水中,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或乙醚。熔点190℃~192℃,熔融时易发生分解。
(3)化学性质: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维生素C的化学特性是容易失去电子,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维生素C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加工和烹调时容易被破坏。其水溶液在空气中很快变质,尤其在碱性溶液中遇光或加热更易变质,溶液通常由无色—淡黄色—黄色—棕色。维生素C在放置过程中遇光、热易变色而失去疗效,故应遮光、密封保存。如:

要点诠释:
①根据维生素C的结构可推断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酯化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②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分解;铁、铜等金属离子能够加速其氧化速率。
(4)维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过程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
①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伤口愈合。
②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③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④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⑤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龈出血。
⑥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维生素C是无毒的营养素,但每天摄入量超过8克会有害,症状包括:恶心,腹部痉挛,腹泻。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铁的过量吸收会使红血球破坏,骨骼矿物质代谢增强,妨碍抗凝剂的治疗,血浆胆固醇升高,并可能对大剂量维生素C形成依赖。
维生素C缺乏时,其症状表现为:
①牙龈肿胀出血,牙床溃烂、牙齿松动。
②骨骼畸形、易骨折。
③伤口难愈合等。严重地会引起坏血病、贫血。
④大出血和心脏衰竭,严重时有猝死的危险。
⑤肌肉纤维衰退,包括心肌衰退。
(5)存在: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如山楂、鲜枣、柠檬、橘子、辣椒、西红柿、豆角、白菜等。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 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
要点二、微量元素   1.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钠、镁、钙、磷、硫、钾、氯共11种;   微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铜、锰、钴、钼、硒、碘、锂、铬、氟、锡、硅、钒、砷、硼共16种;   矿物质:除了组成有机物的碳、氢、氧、氮、硫等外,其他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统称为矿物质。
2.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极少,其质量不到体重的万分之一,但它们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成和发育却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缺少或者摄入过多,都可能导致患有各种代谢疾病,尤其对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青少年就更是如此。
3.碘
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的含量仅约为30mg,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甲状腺内,其余则分布于其他组织。
(1)人体内碘的来源:人体的碘完全从外界摄入。食物中海带、海鱼等海产品中含碘最多。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补碘的有效途径是食用含碘食盐。
(2)碘缺乏的危害:碘缺乏病简称IDD,是由于人类生存自然环境中缺少碘而引起的疾病。
①碘是人体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关系密切,特别是对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碘又被称为“智力元素”。
②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
③成年人膳食和饮水中长时间地缺少碘便会发生甲状腺肿大,病人的甲状腺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因而此病俗称大脖子病。
④孕妇、乳母缺碘会导致胎儿和婴幼儿发育期大脑皮层中主管语言、听觉和智力的部分不能得到完全分化和发育。
(3)食盐中加碘的方法:食盐中所加的碘是碘的化合物,一般加入的物质是KIO3,因为它在常温下不易挥发、不吸水、流失少、易保存等优点。
(4)使用加碘食盐应注意的问题:
①少量购买,吃完再买。
②食用时不可加入过量食醋,碘与酸性物质接触会遭到破坏。
③碘盐放入容器中,要加盖及时密封,并存在阴凉、通风、避光处。
④防止高温,因为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所以忌高温放碘盐,一般应在菜出锅前放。
【拓展延伸】食盐中所加的碘不是碘单质,也不是常见的碘化物(如KI等)。
a.食盐为白色固体,碘单质为有色固体,故从颜色上可以判断食盐中未加I2。
b.KI具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质,发生的反应为:4KI+O2+2H2O=4KOH+2I2。故食盐中加碘化物时,碘元素易损失。
(5)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元素。
反应原理:IO3-+5I-+6H+==3I2+3H2O
【操作】取一定量食盐,加入KI和稀硫酸,然后滴入淀粉溶液。
【现象及结论】溶液变为蓝色,表明食盐中含碘元素。
4.铁
(1)铁在人体中的含量与存在。
铁在人体内的含量约为4 g~5 g,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人体内含铁化合物主要分为两类,即功能性铁和储存铁。功能性铁和血红蛋白一起参与氧的运输,其余的铁与各种酶结合,分布于身体各器官。
(2)人体对铁的需求量以及铁的来源。
成人每天排出的铁约1 mg,为了满足生理需要,每天应补铁15 mg~20 mg。动物内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蛋类等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容易被吸收。一般蔬菜中铁的含量较少,吸收率也低。
(3)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是全球分布最广的营养问题,在儿童和育龄妇女,特别是孕期妇女中非常严重,但也同时影响男性和年龄较大的妇女。铁缺乏可引起工作效率降低、学习效率下降、生长发育不良、发病率的增高。补铁剂一般为Fe2+的化合物。
【典型例题】
类型一: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例1、(2019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期中考)关于维生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B.维生素容易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肝脏   C.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随尿液排出体外,不易在体内积存,所以容易缺乏   D.人体需要的所有维生素都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思路点拨】维生素按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种维生素的性质不同,做题时注意区分。
【答案】A
【解析】A项关于维生素的作用的说法是正确的。脂溶性维生素不易排泄,容易在人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肝脏;水溶性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则随尿液排出体外,一般不易在体内积存,容易缺乏,故B、C项均不正确。大多数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而不是所有的维生素都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故D项不正确。
【总结升华】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中,除维生素D在太阳光照射下能在人体内合成、维生素A能由摄入的β-胡萝卜素转化而来以外,人体需要的其他维生素都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举一反三:
【变式1】(2019 江苏省邗江中学期中考)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是( )
A.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材料   B.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   D.大量补充人体所需能量
【答案】C
【解析】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材料是油脂和蛋白质,A项错误;人体内的供能物质主要是糖类,其次为油脂和蛋白质,维生素不是供能物质,B、D项错误。
类型二:维生素C的结构、性质和作用
例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6H8O6)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其含量可通过在弱酸性溶液中用已知溶液的I2溶液进行滴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6H8O6+I2=C6H6O6+2HI   现欲测定某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具体的步骤及测得的数据如下:取10mL 6mol/LCH3COOH,加入100mL蒸馏水,将溶液加热煮沸后放置冷却。精确称取0.2000g样品,溶解于上述冷却的溶液中,加入1mL淀粉指示剂,立即用浓度为0.05000mol/L的I2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中的蓝色持续不褪为止,共消耗21.00mLI2溶液。   ①为何加入的CH3COOH稀溶液要先经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   ②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有关维生素的性质以及计算问题。维生素C含有羟基、酯基、碳碳双键官能团,其化学性质主要是还原性。 【答案】①煮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避免维生素C被O2氧化,冷却是为了减缓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与液面上空气接触时被氧化的速度。   ②0.05000mol/L×0.021L×176g/mol÷0.2000g×100%=92.4%
【解析】反应原理是用碘氧化维生素C,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当维生素C被碘氧化后继续滴入碘溶液使淀粉溶液变蓝。由于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实验操作中应避免氧气的进入。   【总结升华】一方面考查化学知识,同时结合生产、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健康知识的试题,是命题的方向。考查的知识还是所学的基础知识,如根据物质的结构判断物质的性质等。
举一反三:
【变式1】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在受热时容易被氧化。研究表明,中学生每天需补充约60 mg维生素C。

(1)维生素C中含有________(填一种官能团的名称)。
(2)维生素C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溴水褪色。
(3)下列物质中,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是________。
A.辣椒 B.鸡蛋 C.米饭
(4)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新鲜蔬菜更适宜________(填“生吃”或“熟吃”)。
【答案】(1)碳碳双键或羟基或酯基 (2)能 (3)A (4)生吃
【解析】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8O6,含有三种官能团:碳碳双键、羟基、酯基;由于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因此维生素C可使溴水褪色。蔬菜中含维生素C多一些,由于维生素C加热时易被氧化,因此新鲜蔬菜更适宜生吃。
类型三: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功能
例3、铁元素是人体的重要营养元素,铁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以血红蛋白(含低价铁)的形式参加氧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以及在体内用于生产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细胞能量ATP。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应该含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低铁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成Fe2+
D.亚硝酸盐被氧化
(2)乳酸可以与精制铁粉制备一种药物,反应方程式为:
2CH3CH(OH)COOH+Fe→[CH3CH(OH)COO]2Fe+H2↑
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产物乳酸亚铁可以治疗的疾病是__________。
(3)举一例说明铁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的立意新,借助Fe在人体内的功能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仔细分析题便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作答。
【答案】(1)BC (2)乳酸 Fe 缺铁性贫血
(3)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铁,如果铁的摄入量不足,吸收利用不良时,将使机体出现缺铁性或营养性贫血
【解析】(1)由于Fe2+具有还原性,而亚硝酸盐有较强的氧化性,因此,误服亚硝酸盐后,低铁血红蛋白中的Fe2+便被氧化成Fe3+而丧失输氧能力,导致中毒。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现象,说明维生素C又可将高铁蛋白还原成低铁蛋白,故本题答案应为B和C。(2)由于金属Fe的化合价升高,因此反应中还原剂必为Fe,氧化剂应该是乳酸(其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由于乳酸亚铁属于低价铁的化合物,因此,用它可治疗缺铁性贫血。
【总结升华】体内缺铁将会导致人的记忆力、免疫力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等生理功能下降。如果体内的铁不足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就会发生贫血。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豆类、黑木耳。
举一反三:
【变式1】某人患轻微的贫血病,医生建议他服用一段时间的补铁保健品。补铁保健品中的铁显示的价态为( )。
A.0价 B.+2价 C.+3价 D.各种价态都有
【答案】B
【解析】血红蛋白中的Fe2+能与氧气发生可逆性结合,因此补铁时应补充Fe2+。
例4、碘缺乏症遍及全球,多发生于山区,南美的安第斯山区、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等是高发病地区。我国云南、河南等10余省的山区发病率也较高。据估计,我国患者大约有100万人左右。为控制该病的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加碘食盐。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合成下列哪种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 )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雄性激素
(2)长期生活在缺碘山区,又得不到碘盐供应,易患( )
A.甲状腺亢进 B.佝偻病 C.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D.糖尿病
(3)可用盐酸酸化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测定食盐中碘酸钾的含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碘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和检验食盐中碘的含量的方法,在问题的设置上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答案】(1)B (2)C (3)5KI+KIO3+6HCl=6KCl+3I2+3H2O 5:1 溶液变蓝色
【解析】在酸性条件下,IO3-可氧化I-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变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I+KIO3+6HCl=6KCl+3I2+3H2O,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其物质的量之比为5:1。
【总结升华】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与人类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关系密切,特别是对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含碘较多的食物有海带、紫菜等。
举一反三:
【变式1】(2019 海南省三亚一中期中考)关于加碘食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密封、防潮和避光保存
B.加碘食盐即加入了少量单质碘的食盐
C.菜炒熟出锅时再加碘盐
D.多加点醋,可以提高碘的利用率
【答案】BD
【解析】现在食盐中加的碘为碘酸钾,不是碘化钾,更不是单质碘,故B项错误。加醋时,碘与酸性物质结合会遭到破坏,降低碘的利用率,故D项错误。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成棕黄色。现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2.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在洗菜时溶液损失
B.维生素C怕高温,加热时间过长会被破坏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含维生素C的蔬菜存放时间越长,维生素C损失越大
D.坏血病病人每天通过蔬菜等食物获得的维生素C就能满足其需要
3.某网站曾报道海宁市许村镇一名2岁的小女孩,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过量吞食维生素儿童用胶囊后,出现食欲减退、烦躁或嗜睡、呕吐等现象。家人灌饮大量水后,小孩症状并未减轻。后来及时送往杭州一家医院紧急治疗,小孩脱离了危险。请你推测,该儿童可能服食的维生素胶囊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B12
4.分别向盛有淀粉碘溶液的两烧杯中滴加新鲜黄瓜汁和久置黄瓜汁,黄瓜汁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使淀粉的碘溶液褪色,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黄瓜汁
新鲜
久置
滴数
12
20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碘单质还原为I-
B.实验时两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相等
C.新鲜黄瓜汁比久置黄瓜汁中维生素C含量低
D.缺乏维生素C的病人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5.(2019 湖南模拟)维生素D有利于对钙的吸收,下列补钙的途径不正确的是( )。
A.经常晒太阳
B.适量饮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C.经常饮用牛奶、豆奶
D.经常饮用Ca2+含量高的硬水
6.下列有关微量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占人体的0.01%以下,但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和发育却是极其重要的
B.微量元素又称为矿质元素
C.青少年或成年人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D.摄入铁越多,越有利于身体健康
7.为了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8.(2019 内蒙古赤峰质检)国际上推广使用中国铁锅,这是因为铁锅( )。
A.硬度大、耐高温 B.化学性质不活泼
C.抗腐蚀性强 D.能提供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9.(2019 江苏省吴江市期末考)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内总量不到万分之一的2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元素不是微量元素是( )。
A.氢 B.碘 C.铁 D.硒
10.生活在某些山区的人,由于饮用的水和食物中缺碘,导致某些人患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 )。
A.甲状腺增生肿大 B.食欲旺盛 C.血糖浓度升高 D.身体消瘦
  11.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名词,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12.有关人体的组成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60多种
B.人体内的碳、氢、氧、氮四种元素主要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形式存在
C.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
D.由于微量元素的含量非常少,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很小
13.下面是某病患在医院做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的部分内容:
No.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1
红细胞计数
2.3
3.5~5
1×1012/L
2
血红蛋白
75
110~150
g/L
3
血小板计数
205.5
100~300
109/L
该病患应该注意补充的微量元素是( )。
A.硒 B.铁 C.锌 D.碘
14.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5.欲证明某保健品溶液中不含Fe3+,而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NH4SCN   A.①③     B.③②  C.③①③      D.①②③
二、实验题
下图是关于药物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1)根据上述说明和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①华素片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是________(写分子式)。
②请推断华素片________(填“是”或“不是”)白色。
(2)某学生为验证华素片确实含有上述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填空:
①取一粒药片放人研钵中研碎,再将药粉装入试管并加入约2 mL蒸馏水;向该试管中再加入约2mL________(填选项字母),并用力振荡;
A.酒精 B.裂化汽油 C.四氯化碳 D.甘油
②描述加入该液体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
③选用该液体做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
(3)请再设计另一种方法,验证华素片中的成分(注意叙述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实验结论)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遇到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维生素C会被还原为Fe2+。
2.D
【解析】正常人每天摄入100mg维生素C就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但即使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并且使用正确的烹调方法,也很难获得大剂量的维生素C,所以完全依赖食物是不可能发挥大剂量维生素C的治疗作用的。
3.A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判断出此维生素不是水溶性的,四个选项中只有维生素A不是水溶性的,故选A。
4.C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新鲜黄瓜汁比久置黄瓜汁中维生素C含量高。
5.D
【解析】A.经常晒太阳有利于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A正确;
B.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中含有钙,经常饮用有利于补钙,故B正确;
C.牛奶、豆奶中含有钙,经常饮用牛奶、豆奶有利于补钙,故C正确;
D.经常饮用钙离子含量高的硬水,不能补钙,且喝时间长了容易得肾结石,故D错误。
6.AC
【解析】在组成人体的11种常量元素和16种微量元素中,碳、氢、氧、氮、硫等组成有机物,其余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统称为矿质元素,B项错。微量元素摄入过多或者过少,都可能导致患各种疾病,故D项错。
7.B
【解析】食盐中碘以碘酸钾形式存在,溶于水以IO3-形式存在。依题意:IO3-+5I-+6H+==3I2+3H2O;检验IO3-要求现象明显。结合I2的特殊性(遇淀粉变蓝),只需在酸性(H+)条件下加入I-,生成的I2用淀粉检验。
8.D
【解析】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人体缺铁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使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贫血。使用铁质炊具可以防止人体缺铁,预防贫血,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介导使用铁质炊具。可见D符合题意。
9.A
【解析】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
A.氢属于人体常量元素,故选项正确;
B.碘属于人体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C.铁属于人体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D.硒属于人体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10.A
【解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少的原料,由于饮用的水和食物中缺碘,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就不足,通过反馈,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就增加,从而促进了甲状腺代偿性地增生,以扩大吸收碘的面积,患者合成的甲状腺激素的量还是基本正常的,这种病叫做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一般不会出现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症状,更不会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11.A
【解析】它们的单质、分子、氧化物性质不稳定,也不利于吸收,所以通常加的是它们的盐,也就是这些元素的化合态,故应理解为加入了这些元素。
12.D
【解析】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其质量不到体重的万分之一,但它们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3.B
【解析】根据检测报告可知该病患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偏低,必须补充铁元素。
14.D
【解析】饮料中的水即为化学物质;水(蒸馏水)能电离出少量的H+、OH-;口服液中的氮元素属于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之一,为常量元素。
15.C
【解析】首先加入NH4SCN溶液,不显红色证明溶液中无Fe3+,再加入氧化剂,如有Fe2+,则可被氧化为Fe3+,而使溶液显红色,但KMnO4溶液本身为紫红色,会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氧化剂只能用氯水。
二、实验题
(1)①I2 ②不是
(2)①C ②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③CCl4不与碘反应,与水不相溶,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3)取溶解后的液体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淀粉溶液,若溶液呈蓝色,证明华素片中有碘存在
【解析】华素片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分子碘即I2,由于固体碘是紫黑色晶体,因此可推断华素片不是白色的;根据碘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用CCl4从水溶液中萃取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