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与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社会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3.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民族资本家的观念保守B.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C.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D.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下边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价,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5.“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6.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D.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7.江苏南通的大生纱厂是我国近代“实业救国”的典范。创办此厂的是
A.张謇B.荣氏兄弟C.卢作孚D.侯德榜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9.《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A.林则徐B.魏源C.张謇D.严复
1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些规定主要体现了
A.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B.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C.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愿望D.反对封建儒家礼教和思想
11.19世纪末,身为状元的张謇弃官从商,选择了创办实业的道路,“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下列由张状元创办的企业是
A.汉阳铁厂B.江南制造总局C.大生纱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
12.下图所示为实业张謇所办公司发行的股票。票据发行的年份应是公元
/
A.1933年B.1934年C.1935年D.1936年
1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称呼,规定政府官员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
A.平等的思想B.自由的思想C.共和的观念D.博爱的观念
14.民国时期的民族企业与清政府洋务企业比较,相同点是
A.近代先进的管理方式
B.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产生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15.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A.近代民族工业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C.国家独立是展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6.如图为近代中国机械进口数据统计图,下列对此图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基本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C.列强放松对中国机器出口的限制
D.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得到较快发展
17.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出现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清政府的推动②辛亥革命的鼓舞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张謇认为,在中国发展工业是“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表明他主张
A.变法图强B.实业救国C.自强求富D.民主共和
19.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材料反映出
时间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汽车
有轨电车
1889年
544
9
11
0
0
0
1926年
14600
0
0
3459
3936
922
A.等级观念的消失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C.民族工业的发展D.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20.下表是中国近代早期留学情况汇总表。由其内容可见,中国近代早期留学的相同之处是
时间
留学情况
1871~1889年
在容闳的倡导、推动下,120名幼童先后赴美国留学。1877年起,清政府又先后派遣了4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西方的技艺。
1896~1911年
近两万名学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东渡扶桑,留学日本。
1912~1927年
先是留学生逐年被派往美国,接着留法勤工俭学以更大的声势出现,此后寻求革命道路的留苏浪潮也盛极一时。
A.都到欧美国家留学B.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
C.都以学习西方科技为主D.都由政府公派留学
21.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22.周恩来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歌曲是:
A.《大路歌》B.《毕业歌》C.《义勇军进行曲》D.《黄河大合唱》
23.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地上传唱着《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这些歌曲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抗日救亡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政 D.歌颂祖国
24.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京师同文馆B.马尾水师学堂C.京师大学堂D.金陵大学
25.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民报》B.《大公报》C.《申报》D.《文汇报》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1)材料一所列两位历史人物都属于哪一政治派别?请你再列举出这一政治派别的两位代表人物。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些企业的创办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7. 材料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材料二
/
(1)材料一表明哪些主要内容列入《申报》登载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的历史地位。
(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都创办于哪一地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8.材料一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是什么意思?
(2)依据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破,近代文明传入中国,猛烈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下面组图的变化:
/
材料二:清朝官场“大人”、“老爷”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政府的各个部门仍沿用着前清官场的旧称呼,孙中山认为“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他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的“先生”、“君”是中国固有的称呼,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从此,这些称呼很快就在社会交往中流行起来。
请回答: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组图,图中的人物主要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称呼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一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什么思想观念?
(3)请你说出近代社会习俗的一些其他变化的一个例子?并且找到除材料二以外其他的变化原因?(4)当今社会,一些中学生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黄色、红色或其他颜色,他们认为这属于个性张扬,与世界接轨,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参考答案
1.C2.A3.4.C5.C6.C7.A8.C9.C10.B11.C12.D13.A14.C15.D
16.D17.D18.B19.D20.B21.B22.D23.A24.C25.C
26.(1)地主阶级洋务派。奕?、李鸿章、左宗棠等。
(2)特点: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面向市场。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同意。理由: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他们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但却没有改变真正使国家落后受辱的腐朽的封建制度,因而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所以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7.(1)政治大事、风俗变迁、中外交往、商业贸易、奇闻轶事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是近代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文报纸,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2)上海;在广泛传播西方先进思想与科学文化,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近代教育发展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28.(1)张謇本来是状元的身份,却回到家乡去创办实业,从事工商业。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萎缩;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3)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江、沿海大城市;整体水平落后。
29.(1)发型:由长发辫变成短发。服饰:由长袍马褂变成中山装
(2)由清朝“大人”、“老爷”的称呼,孙中山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先生”、“君”称呼。在思想上尊卑等级观念已被平等观念所取代。
(3)女人不缠足;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西方风味的食品渐被国人接受;西式建筑的引进,使近代中国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任答一点);西方侵略打开了中国大门,冲击了传统风俗,带来了西方文明;民众热衷追求西方文明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不应该学社会上的成年人去染发,应该保持朴素的外在形象,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