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中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过关测试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黄岩中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过关测试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4-07 08:47:00

文档简介

黄岩中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过关答题卷
地 理 2010.4
一、选择题做在答题卡上
二、综合题(本题有2小题,共40分)
31.(1)
(2)
(3)
(4)
32.(1)
(2)
(3)
班级 姓名 考号
●●●●●●●●●●●●●●●●●●●●●●●●●●●●●●●●●●●●●●●●●●●●●●●●●●●●●●●●●●●●●●●●●●
●●●●●●●●●●●●●●●●●●●●●●●●●●●●●●●●●●●●●●●●●●●●●●●●●●●●●●●●●●●●●●●●●●
…………………………………………密………………………………………封…………………………………………线…………………………………………一、选择题
1.A 2.D 3.D 4.C 5.D 6.C 7.C 8.A 9.A 10.C 11.D 12.B 13.C 14.B 15.D 16.B 17. A 18.B 19.C 20.A 21.D 22.C 23.C 24.A 25.B 26.B 27.C 28.D 29.A 30.D
31.(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中泥沙淤积,湖面缩小,湖泊调蓄功能有所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气候恶化)
32.(1)冬季B地气温高于F地。原因:B地纬度低,且冬季的白昼长,距冬季风的源地远;F地纬度高,冬季白昼短,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
(2)E E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晴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3)D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升温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形成春旱。
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
C地主要为冬旱。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但此地区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形成冬旱。黄岩中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过关测试试题
地 理 2010.4
命题人:张莉清  审题人:王朝晖
卷Ⅰ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60分)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的河流(有可能是季节性河流)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可能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A.山河相间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河网稀疏
2.与图示地形特征较吻合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云贵高原
C.江南丘陵 D.横断山区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及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值有100米、200米、300米、400米。据此完成3~4题。
1月均温 8°C
7月均温 26°C
≥10°C积温 5200°C
降水量(mm) 3~5月 160
6~8月 70
9~11月 210
12~2月 370
全年 810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三条支流中只画错一条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m,H处为500m
C.该地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该地河流汛期与赞比西河汛期出现月份大致相同
4.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A.300< h <400 B.389< h <490
C.399< h <400 D.400< h <401
5.图中甲、乙、丙三个阴影区
A.实地面积相同,比例尺不同   
B.比例尺相同,实地面积不同
C.实地面积:甲>乙>丙      
D.比例尺:甲>乙>丙
读榆树、云杉、桃金娘、赤杨四种植物生长地l、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6~9题。
6.1月份四种植物生长地温差最小的是
A.赤杨生长地
B.榆树生长地
C.云杉生长地
D.桃金娘生长地
7.图中四种植物若生长在同一海拔地区,其分布纬度较高的两种植物有可能是
A.榆树、桃金娘
B.桃金娘、赤杨
C.云杉、赤杨
D.赤杨、榆树
8.能同时满足四种植物生长的范围1月、7月平均气温最接近
A.-4℃,l7℃ B.1 ℃,16℃ 
C.-5℃,20℃    D.-9℃,16℃
9.四种植物生长地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赤杨 B.榆树 C.云杉 D.桃金娘
读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A、B两地的气温值可能是
①8 ℃<A<12 ℃ ②28 ℃<A<32 ℃ ③16 ℃<B<20 ℃ ④8 ℃<B<12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山脉地区,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向较高纬凸出②C地附近等温线的分布是受山河相间分布的影响③C地附近等温线的分布是受冬季风的影响④在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高,等温线向较高纬凸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06年夏秋季节,四川盆地持续高温天气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少困难,图示区域中有一城市在该盆地。该城市在图中的位置及产生这种天气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地处A处,位于热带,太阳辐射强
B.地处A处,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且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C.地处B处,位于山地背风坡,受干热的焚风的影响
D.地处C处,位于河谷地带,不易散热
右图为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13~15题:
13.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14.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光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15.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右图为沿我国106.5°E线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16~19题
16.图中②地形区为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7.关于③地形区地貌特点的正确描述是
A.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18.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A.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渭河流域与汾河流域的分界线
19.有关①地形区自然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A.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 D.土地盐碱化严重
读右图回答20~23题。
20.2002年3月17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21.图中Q处附近山地可能是
A.天山 B.太行山
C.六盘山 D.贺兰山
22.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该地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A.光照 B.土壤
C.水源 D.地形
23.Q地区农业发展中,容易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过度放牧
24.读我国两大区域河流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降水不稳定,易引发洪涝灾害
B.乙图中雨季为河流汛期
C.甲中①②湖泊都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
D.甲地河流航运比乙地好,且主要在①②之间河段
下表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回答25~27题。
国家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美元) 能源消费构成(%)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和核电
① 13.2 14.22 69.6 21.5 2.2 6.7
② 30.7 3.73 24.9 39.7 25.7 9.7
③ 7.1 1.89 17.7 51.1 12.5 18.7
④ 8.5 30.7 17.3 20.6 55.3 6.8
25.上表数据表明
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26.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 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27.人均消费能源较为相近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如图所示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其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山脉是
读右图完成29-30题。
29.A山脉东、西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30.C、B河段水量明显减少的自然原因
A.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
B.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过度取水
C.山脉阻挡,支流难以汇入
D.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卷Ⅱ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20分)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流域的气候特征。
(2)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3)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上的不同。
(4)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环境造成的影响。
32.读图及表1,回答问题。(20分)
(1)说明B、F两地冬季气温 差异以及原因:
(2)A、B、C、D、E中,太阳能资源最贫乏的地区是 ,分析原因。
地区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华南地区 11 43 39 7
华北平原 9.8 73 13 4.2
长江中下游 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 32 29 10 29
(3)读表1,说明B、C、D三地发生旱灾的季节差异及原因。
N
30°N
AD
B
C
图1
图2
图3
A
B
C
D
E
F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