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九上化学 7.2化学方程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九上化学 7.2化学方程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9 17:1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2)氢气还原氧化铜
(二)讲授新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1:加热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
提问:怎样计算?(在引入的基础上学生回答)
讲解:解题步骤:设、方、关、比、算、答
设:设未知量
方: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配平)
关:找关系(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关系,然后再写出已知量与未知量质量关系,并写在化学式下面。
比:列出正确的比例式
算:计算正确答案(保留小数点一位)
答:
说明:书写格式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1)设
2KClO3 == 2KCl+3O2↑…………(2)配
245 149 96
…………(3)关
5.8g y x


…………(4)比
x=2.3g y=3.5g …………(5)算
答: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氧气2.3克 …………(6)答
练习:若将[例题1]改为:实验室要制取2.3克的氧气。需分解多少克的氯酸钾?解题时在书写格式上应如何改动?[来源:学#科#网Z#X#X#K]
阅读:课本第99页[例题1、2],强调书写规范化。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根据物质的组成,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实际是求各化学式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边化学计算数的乘积比是属于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因此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除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必须准确无误外,在计算时还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来源:Z+xx+k.Com]
2、注意解题格式的书写要规范化。
3、注意单位和精确度要求。
小结: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来源:学科网]
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例题2:实验室用5g锌粒与5ml稀硫酸反应,反应完毕后剩余锌粒3.7g ,问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标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9g/L)
分析:解题思路,特别强调为什么将(5—3.7)g锌粒的质
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不能将5ml稀硫酸代入计算的原因。
板演:请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做在本子上。
小结:指出板演中的问题并给予更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备课从形式上看应该是提纲式的线条和框架,是简案。从内容上看应该是留有空白,就如同动画片的色彩,太多、太鲜艳的色彩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像国画艺术大师一样善于应用“布白”的艺术。从特征上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里不仅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而且指“执教者”不只是教师一个人,还要吸纳学生参与执教,并包容学生的创意和智慧。
讲解:足量的涵义: 适量(恰好完全反应的合适量)
足量
过量(反应后有剩余的量[来源:学|科|网Z|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