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村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5村晚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8 21: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村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村晚》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乡牧童。是作曲家白成仁根据宋代诗人雷震描写盛夏山村晚景的诗词而创作的同名歌曲,歌曲4/4拍,旋律优美,节奏简单易,描绘了太阳落山,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吹着短笛回家的情景并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山村晚景的美丽画面,从而产生对乡村,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聆听,视唱,律动,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多角度的感受古诗歌曲的艺术魅力。
3,能准确表现弱起节奏,反复跳跃记号和二声部合唱,并体会音乐与诗词的关系,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我将教学重点制定为学生能够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感受音乐与诗词的融合之美。我将难点制定为能准确表现弱起节奏,反复跳跃记号用和谐的声音表现二声部合唱。
教法学法:由于四年级学生情感较丰富并已具备基本识读乐谱的能力,但并不能够较好的把握歌曲演唱情绪,节奏。为了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法,提问法,示范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并运用钢琴,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聆听,演唱,律动,合唱表演等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体会音乐与诗词融合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为了第一时间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教学情境,我将在黑板上出示4幅乡村晚景图,让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描述图片中的景色,之后我创设语言情境:宋代诗人雷震根据这4幅图创作了美丽的诗词:(朗诵古诗)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著名音乐家白诚仁先生就为这首诗词创编了一段优美的旋律,现在,让我们跟随诗人和音乐家的步伐去听一听吧!播放音乐《村晚》从而进入
二 聆听音乐 感知旋律
1 首先我将声情并茂的范唱歌曲(配上动作示范)并同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夕阳西下,放牛蛙吹着短笛回家的乡村晚景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边听老师范唱歌曲边观看动画视频。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学生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并能更加容易理解古诗词描绘的意境。
2 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歌曲有几种表演形式呢?演唱形式的变化让音乐力度,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根据这些变化又分为几段呢?四年级的学生对演唱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不难发现歌曲有齐唱和合唱两种演唱形式,随着低声部的加入,音乐力度越来越强,情绪越来越饱满,从而把握音乐二段体结构。通过两次不同目的的聆听,让学生依次感受歌曲情绪,演唱形式和音乐结构,带领学生进入教学重点内容
三 学唱歌曲 感受快乐
为了第一时间帮助学生感受诗词韵律与音乐旋律之间密切联系。我将采用学生有节奏的朗读一句诗词,教师演唱一句旋律的方式如:(教师示范 草满池塘水满陂)通过这样直接对比,学生不难发现相同音调的词对应相同的音如:(示范池塘 水满 55 66)同时,我将讲解同音反复的创作手法。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旋律的感受,我将带领学生边看谱边画旋律线,以较慢的速度跟随琴声逐句演唱(示范一句)从而发现歌曲采用了模进的创作手法,一字一音,简单易学朗朗上口。我将拓展知识告诉学生,作品类似与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在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演唱第一乐段之后,我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请学生独立看谱视唱自学高低声部旋律。我将走近学生聆听和指导,并讲解反复跳跃记号使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顺序,在合唱之前,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二声部合唱音程关系,我将运用柯尔文手势带领学生进行三度,六度的音程的构唱。(柯尔文手势示范)之后,播放合唱音乐伴奏,女生演唱高声部,男生演唱低声部,教师指挥,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看老师的指挥动作,用准确的节奏和音准,和谐统一的音色表现合唱部分。由于最后结尾处的叹词,八分休止,四分休止学生可能较难准确把握,我将为学生单独示范(示范 吔~ 信 口 吹 )引导学生用调皮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本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诗词的关系,把握古诗新唱作品的音乐特点,并达到新课标要求的 “能够自信、完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的学习要求。
四 拓展延伸 情感升华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我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用“1 2 3 4 5 6”为诗词编创简单的旋律,几分钟后,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不管好坏,我将给真诚的赞美,以培养学生创作兴趣,体验音乐创作的快乐,最后在师生共同演唱,学生创编的优美作品下结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