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
课 型:唱歌综合课 课 时: 1 课 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教学难点:相关音乐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自弹自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提问:老师唱的歌曲你知道是哪个民族吗?
生:内蒙古大草原!
二、创设情境
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播放课件,随课件带领学生观赏草原美景,
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
古的节日。
1、提问:你们知道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吗?(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回族小朋友去参加他们的那达慕盛会,大家想去吗?今天
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骑着马去。
2、学跳骑马动作。
3、献上祝福的哈达。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把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带到音乐中去,发挥学生的音乐
想象力,拓宽学生的音乐思维空间。
三、歌曲教学
1、播放录音,感受歌曲情绪。(热烈、欢快)
2、观察歌词有那些地方不明白?
出示多媒体解释 “马头琴”、“好来宝”。
3、按照节奏朗读歌词。
4、教师伴奏,学生模唱,分乐句学唱歌曲。
5、分析歌曲:
第一段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节奏紧密,第三、四乐句节奏疏松。
结束句有两个乐句,节奏紧密。
6、歌曲情绪的处理。
突出音乐要素:速度的变化影响情绪的变化。
7、 结束句的处理。
突出音乐要素:力度的变化影响情绪的变化。
8、体会一下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力度、速度来演唱?
生: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来演唱。速度要稍快,表现出骑马比赛的速度。
力度要强,体现出男子汉气势的力度。
设计意图:学会分析歌曲结构,用音乐要素来表现歌曲的不同情感,重点突出课
堂教学的方法与过程。
四、歌曲拓展,体会多种表现形式抒发情感。
1、伴着马蹄声演唱歌曲。
2、伴着鼓声演唱歌曲。
3、伴着打击乐器演唱歌曲。
4、伴着筷子舞演唱歌曲。
5、小组合作共同来表现歌曲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教学法,体验用多种音乐表现形式表现歌曲情绪,掌握一定
的 知识与技能。
五、课堂延伸。
发放祝福卡片,播放乐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对草原的祝福留在许愿树上。
设计意图:实现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伴着美好的祝福结束课堂。
人们用“那达慕”形式庆贺风调雨顺的丰收年,赞颂美好的生活。
3、欢快的那达慕之歌
学生复听歌曲
师:同学们对“那达慕”?这个盛大的节日的了解还真不少呢!当你对“那达慕”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次来聆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感觉很快乐。听到歌曲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感觉很激动……。
师:“那达慕”可以说是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里男人的节日,充分体现了蒙古草原的阳刚之美,让我们再次来聆听这首《那达慕之歌》,体会一下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力度、速度来演唱?
生:用热烈的情绪、欢快的情绪来演唱。速度要稍快,表现出骑马比赛的速度。力度要强,体现出男子汉的力度。
师:同学们理解的相当到位,我们就带着这种感觉来学唱这首欢快的《那达慕之歌》。
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相同的部分。歌曲中有两处附点的节奏要特别的注意。学生在经过多次聆听(播放课件时同时播放歌曲作背景音乐)后对歌曲的旋律已经比较熟悉了。重点在节奏和情绪的把握。歌曲基本唱好后,对最后的结束句变换不同的力度。
师:你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要变成怎样的场景和情绪呢?不同的表现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讨论后汇报表演。(鼓励学生除了设计力度方案最好能加上相应的动作来表演。)
生:我们小组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表现骑马比赛进行到了高潮,马上要分出胜负,人们在欢呼,在拭目以待冠军的出现。所以力度应该是渐强的。表现越来越热烈的场面。(并以小组为单位加上创编动作的演唱)。
生:我们认为最后的音乐应该是表现快乐的节日接近尾声了,欢聚的人们渐渐离开了会场,欢歌笑语逐渐远去。所以力度表现应该是减弱的。(汇报组演唱本组方案)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正如你们所设计那样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减弱的处理将音乐引向尾声有明显的结束感。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两种不同风格的力度设计。
小组汇报完毕,全班同学分别演唱感受两种不同的力度设计。第一段先由p~f第二段由f~p,完整演唱结束本课学习。
随着欢快的《那达慕之歌》结束课程,并鼓励学生查找并积累更多有关蒙古族的文化资料以及相关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