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 课题2 氧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化学 课题2 氧气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9 17:3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案例名称
氧气的性质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课时
 1
教学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只是体系和认识规律。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事在做氧气的性质试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熟悉和练习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做好铺垫,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认识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和讨论,学习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介绍缓慢氧化,以区写常见的燃烧。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碳、硫、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文字表达式和化学式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问题方法。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体验,并从中得到知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1.通过对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分析以及归纳出结论。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学情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达到记忆并掌握的目的。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对概念的讲解要结合实验现象,从分析实验现象的变化中总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剖析概念的实质。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影像资料、实验器材及药品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前面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着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1.[实验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请描述带火星的木条在进入氧气瓶之前和之后的现象。
木条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板书】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检验氧气) 【电子板书】观察程序: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验。
2.让学生观察思考第二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2]硫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
(1)请描述硫分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 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请思考:为什么我国有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介绍:硫与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SO2)气体。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同时引发火灾,带来噪声污染等危害。所以,应树立环保意识。
(3)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板书】2.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
3.结合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提问:
(1)木条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 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⑶P34讨论 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一样吗?说明了什么?
【电子板书】讨论 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
(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
【肯定并讲解】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它说明:
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
4.让学生观察思考第三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3]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请描述现象
(1)将未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有什么现象?
(2)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点燃,观察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3)将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观察木炭燃烧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板书】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碳+氧气二氧化碳
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演示实验4]铁丝的燃烧
(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细沙? (3) 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请写出反应式。 【板书】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铁丝下端绑一根火柴的目的2.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先放少量的水或者细沙?
引导学生总结上述四个演示实验:从上述四个实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氧气的哪些化学性质?
【多媒体】回顾小结
【板书】小结: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⑵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随堂练习,反馈检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极思考、讨论交流
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
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
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
学生代表积极上台做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
(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
(2)说明了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氧气的存在 。
环境污染
.讨论回答,填写学案
说明了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倾听,理解并记忆
【填学案表】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做对比演示实验。
回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学生回答:1.为了引燃火柴。2.为了避免剧烈燃烧时火星散落到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温故而知新 
讨论归纳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突出实验,学生有感性认识
初步渗透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增强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
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进行有机的总结
教师总结,巩固所学
学以致用
八、教学反思
本课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在设计上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及方法上,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体现。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在对学生正确进行分析后,能较好的把握教学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解决。本节课的特点是能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充分利用实验、投影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上,也多用实验、讨论等方法加以落实,在练习、复习上也采用了投影并结合实验及生活例子来加以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