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峰、昨”等9个生字,会写“叔叔、足迹”等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能读出回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重点难点】
重点:
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雷锋。
1.出示雷锋画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板书:雷锋叔叔
3.了解雷锋的故事。
课前,请同学们读读雷锋的故事。你们读出了些什么?谁愿意简单地说一说?雷锋叔叔的一生,就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老师补充雷锋的故事。)
4.是啊,虽然雷锋叔叔离开我们50多年了,但我们一直在怀念他,寻找他。板书补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老师范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习认读生字词:
曾经、泥泞、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蒙蒙细雨、献爱心。
自由读一读词语。
同伴提醒读。(你觉得哪个字音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本课生字读音难点较多,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注意:“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e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4.比一比,记一记。
锋—峰 冒—帽 洒—酒
昨—暖—明 温—溪—沿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相机正音。
课文总共有几节?分组读这5个节。
2.指名分节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到哪里寻找雷锋叔叔?又写了雷锋叔叔的哪些事迹?
3.交流反馈
到小溪边寻找 抱着迷路的孩子
到小路边寻找 背着年迈的大娘
4.多种形式合作读课文,感受问答式特点。
男女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全班一起读等。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不少生字,你记住它们了吗?
2.出示字卡,开火车检读生字。
3.刚才我们学写了几个生字,剩下的4个生字你会写吗?
冒、需、雷:上大下小,上宽小窄。
迈、迷、迹:注意笔顺。先里头,后外头。注意迹的里面写法。
滴、洒、泥、泞:都是三点水旁。注意滴右边的写法。注意洒右边是个西字。
5.教师指名教读生字,学生集体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二、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老师抓住关键词语“泥泞”“蒙蒙细雨”等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交流画面(重点汇报第二节、第四节)
1.学习文章第1、2节
齐读第二节。
在小溪边找到了雷锋的足迹(他在干什么?)抱着迷路的孩子回家。
想一想假如你是这个孩子,你迷路了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难过、害怕、着急)
那么这个时候,有一位叔叔抱着你回家你是怎样想的?
(高兴、很感谢、喜欢他)
同学们想一想,雷锋叔叔抱着孩子回家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他遇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老师相机小结:
蒙蒙的细雨、泥泞的路
理解学习生字:曾——曾经。泥泞——道路上因为有雨水变得有烂泥不好走。脚窝就是——脚印。
在小溪边雷锋的足迹是在帮助一个孩子,并且雷锋叔叔送孩子回家不是一帆风顺的。
2.学习文章第3、4节
齐读第四节。
在小路上找到了雷锋的足迹(他在干什么?)背着年迈的大娘。
同学们,雷锋叔叔为什么会背着年迈的大娘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摔倒了、迷路了、大娘累了)
对这个时候最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雷锋叔叔出现了,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时候大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高心、开心、感动)
同学们再看课文,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他遇到了什么?
老师相机小结:
(荆棘)
理解学习生字:年迈——年老。荆棘——带刺的灌木。瓣,形近字有辩辨辫等。晶莹,课文里说晶莹的什么?露珠。还可以说晶莹的什么?宝石。
3.学习第5节
(1)同学们最后找到雷锋叔叔了吗?心情怎么样?(高兴、喜悦等)
(2)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举例,谈感受。
小结:雷锋叔叔时时刻刻乐于助人,奉献爱心。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其实我们找到的是雷锋精神,是像雷锋叔叔一样做好事的“活雷锋”呀。希望处处都有像雷锋叔叔这样的人。
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帮助,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我们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了雷锋。他正在( ),他正在( )。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
老师小结:是一种献出自己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
【课文小结】
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板书设计】
小溪 小路
迷路的孩子 年迈的大娘
哪里需要帮助、哪里需要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那里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适时恰当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